安徽省無為縣襄安中學

安徽省無為襄安中學始建於1957年,張愷帆先生親題校名。學校地處無為縣歷史文化名鎮------襄安,面臨襄東新街,背倚軍(埠)二(壩)公路,距縣城十餘公里。學校占地面積105畝,校園環境優美,建設布局合理,文化氣息濃郁,1995年被省教委、省綠化委命名為“花園式學校”,2001年8月升格為“無為縣示範高中”,2002年2月、2004年5月、2007年7月被縣委、縣政府授予“文明單位”稱號,2003年8月升格為市級示範完中,2006年3月被省教育廳確定為安徽省高中新課程改革樣本校,2007年9月獲省級“先進集體”稱號。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2008年4月15日,經安徽省教育廳批准,學校升級為省級示範高中。學校現有5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4000多人,教職工194人,其中專任教師173名。目前,學校各學科均擁有一批骨幹教師,有的學科已達到省、市一流水平,123人具有本科學歷,高級教師25人,一級教師40人。近年來,教師隊伍素質不斷提高,1人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稱號,2人被評為優秀(模範)教師,1人獲安徽省“五一”勞動獎章,50多人次受縣級以上表彰;教師公開發表論文(CN級)一百多篇,有一百多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縣級評比中獲獎;50多人次在各科教學比賽中獲省、市、縣級獎;70多人次在輔導學生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各類競賽中獲獎。目前,學校各學科均擁有一批骨幹教師,有的學科已達到省、市一流水平。自99年以來,學校連續四年獲縣普通高中“比學賽教”一等獎;2000至2001年連續三年被評為“縣教育教學目標管理”先進單位;2002年被評為“縣教育科研先進單位”;2002年12月省教育廳授予學校“1991---2001全省普通高中畢業會考先進集體”稱號;2002年被省教育廳授予“中國小貫徹《學校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稱號。

學校基礎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目前擁有教學樓二幢,科學館一幢,圖書館一幢,一幢男生公寓,一幢封閉管理的女生公寓。高中部各班都配備了現代化多媒體教學設備;校園區域網路、電子圖書借閱系統、校園廣播系統相繼建成投入使用。教學設施如實驗室、活動室、語言室、微機室、多媒體室、階梯教室、學術報告廳等一應俱全。一個能容納千人同時就餐的師生食堂;六幢教師住宅樓……教學區、運動區、生活區分開獨立,300米環形運動場,球類運動場地、多功能休閒健身中心配套,一所環境優雅的現代化學校業已形成。

五十三年來,學校為社會培養了一大批人才,襄中學子遍布全球,享譽中外。特別是恢復高考制度以來,學校已為各級各類高等院校輸送了3000多名合格學生,其中數百人已獲得碩士學位,一百多人攻讀過博士課程,二十多人留學深造或從事涉外工作。汪靜、謝朝華博士曾受到胡錦濤、江澤民、李鵬等國家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他們為祖國、為母校贏得了聲譽。

近年來,學校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在高中部採用科學的質量評價和激勵機制,教職工實行全員聘任制。高考升學率連年穩中有升,本科達線數在全縣普通高中中,2000年位居第二,2001年與另一所學校並列第一,2002、2003年位居第一,2004年、2005年再創輝煌,2006年高考應屆生二本達線138人,取得歷史性突破,2007年高考應屆生二本達線229人,實現了跨越性突破!2008年高考本科達線數357人,達標率在全縣省示範高中中名列第二!2009年本科達線308人,其中應屆一本36人,二本169人,三本82人,藝體6人,超額完成縣局下達的二本以上達線數173人的指標!2010年二本達線205人,一本文史類最高分599,全縣前30名。理工類最高分619

目前,襄安中學正以嶄新的姿態,創造更加輝煌的明天!

辦學特色

校風

文 明 尚 禮 團 結 奮 發

學風

主 動 勤 奮探 索 創 新

教風

敬 業 勤 業 愛 生 如 子 不 甘 落 後 不 計 得 失

校級領導

校 長——丁中祥

1963年7月出生。1985年安慶師範學院物理系本科畢業,理學士學位。中學高級教師,安徽省物理學會會員,巢湖市物理學會副會長。

1985年8月分配至襄安中學任教高中物理。歷任班主任、物理教研組長、教導副主任、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黨支部副書記。現任襄安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

副校長——季學貴

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歷任襄安中學總務處副主任、教務處副主任、主任,現任襄安中學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

副校長——魏俊

1990年參加工作,大學本科學歷,中學高級教師。歷任無為六洲中學秘書、副校長,現任襄安中學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巢湖市中學思想政治學會副會長。

歷任校長

方紹先1957.9——1958.2任襄安中學校長

1958.2——1959.2任襄安中學黨支部書記

邾立周1959.2——1960.2任襄安中學黨支部書記

王繼榮1960.2——1960.9任校長

1962.2——1962.11任校長

陳先和1960.9——1961.9任襄安中學黨支部書記

徐國楨1961.9——1962.2任襄安中學黨支部書記

黃 輝1962.11——1969.1任襄安中學校長

劉先登1969.1——1970.1任襄安中學革委會主任

徐曙光1970.2——1978.9任襄安中學革委會主任

1978.9——1981.2任襄安中學校長

陳昌樂1981.2——1986.8任襄安中學校長

劉大宏1986.8——1987.7任襄安中學校長

謝鹹敬1987.7——1993.8任襄安中學校長

焦國志1993.8——1998.8任襄安中學校長

翟大誠1998.8——2001.8任襄安中學校長

章大開2001.8——2005.9任襄安中學校長

王宏彬2005.9--2008.9任襄安中學校長

傑出校友

梅舉博士

1963年出生,1979年襄安中學高中畢業,當年考入西安第四軍醫大學,1984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第二軍醫大學長海醫院胸心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全軍醫學專科中心(含研究所)學科帶頭人,大單位臨床醫學專科中心學科帶頭人,全軍科委會臨床醫學專業委員會以上職務人員,國家二級以上專業學術組織常務理事以上職務人員,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獎的臨床醫學專家 。醫療特色:心臟瓣膜置換及成形、嬰幼兒先心病、複雜先心病、胸腔大血管疾病、心臟瓣膜置換及成形、嬰幼兒先心病、複雜 。

自1984年大學畢來從事胸心血管外科專業15年以來,師從著名的胸心血管外科專家張寶仁教授、蔡用之教授及汪曾煒教授,就研胸心血管外科。每年施行心臟、血管手術200餘例,已施行各類心血管手術1100餘例,治療效果達國內領先水平。近年來以心臟瓣膜病外科治療、嬰幼兒及複雜先心病的外科治療為主攻方向,兼顧發展其他心血管病外科,同時每年還施行食管肺臟手術120餘例,食管癌、肺癌的外科治療水平達國際先進水平,近年來在臨床上開展科研10餘項,獲得國家及軍隊科技一、二、三等獎共5項,獲醫院醫療成果一、二、等獎4項。共發表論文28篇,參與編寫的著作4部共20餘萬字。全軍醫學專科中心(含研究所)學科帶頭人;大單位臨床醫學專科中心學科帶頭人;全軍科委會臨床醫學專業委員會以上職務人員;國家二級以上專業學術組織常務理事以上職務人員;獲得國家有突出貢獻獎的臨床醫學專家。

丁傳凡1962年1月出生,1979年我校高中畢業生,當年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地球和空間化學系,5年後畢業報考科大碩士研究生,3年後畢業再報考上海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後進入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工作。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學士,碩士,復旦大學博士。自1990年起,先後任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和副研究員;日本東京大學訪問學者;美國紐約州衛生部健康研究中心研究員;美國太平洋西北國家實驗室和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博士後;加拿大維多利亞大學博士後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化學系研究員。2003年11月應聘任復旦大學化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徐向榮,1962年生,教授,博士生導師。1978年從我校高一直接考入大學,後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計算機套用專業,工學碩士,1997年被中國科技部和國家自然基金委員會選拔入選中韓青年科學家交流項目,1999年7月獲韓國國立昌原大學博士後並被聘為該校客座教授,2000-2002年任美國普渡大學客座研究員。2002-2011年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工作,研究方向:機器人動力學、軌跡規劃控制原理和方法,生物力學等。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被SCI和EI收錄30多篇,多次擔任國際學術會議的大會分會主席,是多個國際刊物和國際會議的論文審稿人。現為安徽工業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黃孝虎 1962年2月生於安徽省無為縣泉塘鄉中壟村。1979年我校高中畢業,1982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飛行學院。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裝備部上海軍事代表局紀委書記兼政治部主任,大校軍銜。

梁學斌1984年我校高中畢業,同年考入南開大學,1991年在上海復旦大學數學系獲碩士學位,1997年在復旦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獲博士學位。現在美國路易斯安娜州立大學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系任職。

楊宏順1994年畢業於襄安中學高三(2)班,1998年本科畢業於安徽科技學院;2002年畢業於河南工業大學並獲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06年至今在美國奧本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2年4-8月在東海糧油(張家港)有限責任公司從事高級研發和品質控制。自2006年起任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副教授, 應美國奧本大學邀請,在奧本大學生物系統工程系從事博士後研究,任研究員(Research Fellow)。 楊宏順博士的研究領域包括糧油、果蔬及水產食品加工與貯藏、食品納米技術、食品大分子結構與功能以及生物能源的利用。先後發表論文40多篇, 其中英文國際SCI收錄論文十多篇,EI收錄5篇。國際會論論文10多篇。包括國際食品與生物系統工程領域著名期刊如Journal of Food Science, Food Chemistry, Food Hydrocolloids, Postharvest Biology and Technology等。楊宏順博士是國際上最早從事納米食品研究與開發的食品科學家之一。2007年應國家著名食品雜誌Journal of Food Science邀請撰寫綜述論文“原子力顯微鏡作為納米工具在食品科學上的套用”,該雜誌是美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會刊,這一綜述標誌了其在這一領域的領先地位。 作為主要參加人先後完成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 “反膠束溶液同時萃取植物油脂和蛋白質技術的研究”;上海市科委科技攻關項目“特種果蔬氣調保鮮研究”;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農產品綠色上市關鍵技術研究”,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冷藏果蔬質地變化中的多糖大分子交聯與降解機理研究”,並參與完成兩項美國阿拉巴馬州食品研究基金。他先後榮獲2003年度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河南省教育廳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2003年安徽省人民政府駐上海辦事處三等獎。在攻讀博士期間曾獲國家優秀獎學金,Honeywell獎學金,上海交通大學優秀博士畢業生。2005年度唯一同時獲得“明治乳業生命科學獎”和“聯合利華生命科學獎”獲得者。2007年獲兩次美國Texture Technologies公司旅行基金。 目前楊宏順博士擔任食品科學與工程類中文核心期刊《食品研究與開發》編委,同時應邀擔任十多份食品科學與工程類國際著名SCI期刊的特邀審稿專家,包括Journal of Food Science,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 ,Food Hydrocolloids,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the Science of Food and Agriculture ,European Food Research and Technology,Journal of Food Processing and Preservation,Sensing and Instrumentation for Food Quality and Safety,Scientia Horticulturae,Food Policy,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和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楊宏順博士目前是美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會員;美國農業與生物系統工程學會會員;Sigma Xi國際科學研究學會會員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高級會員。 楊宏順博士在納米食品領域的研究曾被《長沙晚報》專訪和報導,該報導被很多專業網站轉載,包括北青網、中國食品產業網、中國食品展覽網、阿里巴巴網、全球食品配料網、中國農產品交易網、中國國家農產品加工信息網、知識人網、中國食品產業網、中國食品機械設備網、中國飲料工業協會、搜狐、雲南鄉鎮企業網、全球食品配料網、中國食品展會網、中國納米聯盟、廣州市食品安全信息網、紅網、中國食品質量報等。

周本華 1988年我校高中畢業,1992年畢業於安徽大學化學系;1992至2001年就職於安徽芳草集團;2004年畢業於南京工業大學,獲得套用化學專業碩士學位。2004年至今,就職於江蘇鹽城工學院化學與生物工程學院。2008年考入東南大學攻讀製藥工程專業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創新藥物研究。

張俊 1988年我校高中畢業考入復旦大學套用化學系,92的獲得復旦大學化學理學學士學位;95年獲得中科院廣州化學研究所碩士學位;99年獲得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博士學位。2000年任職於美國奧氏木公司(Osmoe, Inc .), 現任Osmoe, Inc.北美研究與開發部主任。

傅旭東1991年我校高中畢業,同年考取清華大學水利工程設計系,在校期間年年被評為三好學生,曾獲得清華大學光華獎學金,是清華大學優秀畢業生,直接攻讀博士學位,留學美國。現在清華大學任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