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樂團

安徽樂團

安徽樂團是在2010年藝術表演團體改革中經安徽省編委批准,整合原安徽省歌舞劇院所屬交響樂團、民族管弦樂團組建而成。

樂團簡介

安徽樂團 安徽樂團

樂團內設: 交響樂團(對外稱安徽交響樂團)

民族管弦樂團(對外稱安徽民族管弦樂團)

常任指揮徐宏。

安徽交響樂團始建於1956年,是安徽省唯一的一支雙管配製的專業樂團。

五十多年來,以演奏蕭士塔高維奇的《第十一交響曲》、貝多芬的《命運》、《田園》、《合唱》、柴可夫斯基的《e小調第五交響曲》、比才的歌劇《卡門》組曲、德沃夏克的《e小調第九交響曲》、《第八交響曲》等中外名曲而享譽省內外。

多年來,樂團先後邀請了李德倫、黃曉同、曹鵬、陳貽鑫、朱曉谷、俞峰、曾田

宏昭(德國)、張國勇、陳澄雄(台灣)、彭家鵬、顧寶文(台灣)等人執棒;蔡崇力、殷承宗、閩惠芬、許忠、孔祥東、盛中國

、俞麗娜、於紅梅、瀨田裕子、戴高德、孫娜(旅美)等的加盟演出,提高了樂團的藝術水平,提升了樂團的社會影響力。

樂團在演奏中外名作的同時,創作上演了鋼琴協奏曲《董永與七仙女》、交響曲《黃山·黃梅》、交響詩《飄揚吧,軍旗》、小提琴與樂隊《春之愛》、《太平湖之戀》、管弦樂《夫妻雙雙把家還》、《花鼓燈波爾卡》等作品,使交響樂為了弘揚“徽文化”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樂團堅持走創新之路,與黃梅戲、泗州戲合作,推出了《黃梅交響》、《拉魂交響》。編創了《“哆唻咪A夢暢翔”多媒體動漫視聽交響音樂會》,廣受歡迎。

樂團先後在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深圳劇院、廣州星海音樂廳、國家大劇院音樂廳、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等地演出,贏得好評。做為中國交響樂團聯盟、亞太地區交響樂聯盟成員,樂團正加快融入世界的步伐。

樂團的藝術家小組在韓國大關嶺國際音樂節上獲“最優秀演出獎”。樂團創作、演出的作品《董永與七仙女》獲安徽省社會科學文學藝術獎(音樂類)二等獎,填補了樂團獲獎的空白。

安徽民族管弦樂團始建於1956年,是一個有著鮮明安徽特色、傳承“徽文化”音樂歷史、在海內外享有盛譽、創造了輝煌業績的樂團。

50多年來,樂團湧現了眾多的優秀演奏家:嗩吶演奏家劉鳳鳴、墜胡演奏家陳寶紅、古琴諸城派傳人劉赤誠、琵琶浦東派傳人潘嫦青(碩士生導師)、笛子南派傳人陳惠龍(碩士生導師)等,成為安徽民族管弦樂事業發展中的領軍人物。

近年來,樂團挖掘、改編、創作了一大批具有安徽特色的民族器樂作品,如《鳳陽歌》、《花鼓燈會》、《春到徽州》、《槐蔭別》、《黃梅之花》、《皖風戲韻》、《意向黃山》、《天仙配》、《琅琊神韻》等等。

樂團作為中國和安徽的文化使者,成功地出訪過俄羅斯、蒙古、西非七國、墨西哥、韓國、瑞典、阿爾及利亞、突尼西亞、日本、香港、澳門、台灣等三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曾為丹麥首相、尚比亞總統、馬里總理、莫三比克總統、葉門總統及各國駐華使節、外國友人、各界知名人士進行演出。

2009年春節,樂團在德國(慕尼黑、艾森、不萊梅)、瑞士(琉森)、奧地利(維也納

)、埃及(開羅、亞歷山大)的四個國家,七座歷史文化名城進行《中國(牛年)新春民族音樂會》巡演,在維也納金色大廳內,“皖風徽韻”贏得了公眾的盛讚。

2011年,樂團出訪美國,在巴爾的摩音樂廳、甘迺迪藝術中心音樂廳、林肯藝術中心音樂廳、耶魯大學、肯恩大學等處奏響《中華風韻》,引起了巨大的轟動。

《‘兩岸情’中秋民族音樂會》、《新春民族音樂會》等已成為有影響力的品牌,日益深入人心。

樂團的音樂家小組代表中國在蒙古國舉辦的“亞洲音樂節”上獲優秀演奏獎。參加(國際)香港江南絲竹樂比賽獲得一等獎。

安徽樂團的成立

省文化廳:

你廳《 關於成立安徽樂團的請示》(皖文人〔2010〕134號)收悉。

根據《中共安徽省委常委會議紀要》(2009年第22號)和《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同意組建安徽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批覆》(皖政秘〔2009〕305號 )精神,經研究,同意在整合省歌舞劇院所屬交響樂團、民樂團的基礎上組建安徽樂團,為省文化廳直屬事業單位,委託安徽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代管,不定機構級別,實行企業化管理。按照省歌舞 劇院交響樂團、民樂團原有人員數和“人隨事走”原則劃轉事業編制117名,其中團長1名,副團長3名。

此復

2010年9月13日

樂團演出信息

2012中秋音樂會在合肥奏響“兩岸情”

2012年9月22日安徽民族樂團在德國漢諾瓦市奏響

2012年3月23日“活力澳門推廣周”在安徽省歌舞劇院開幕

2012年4月17日晚安徽交響樂團“徽韻交響”在合肥市安徽藝術劇場進行了進京前匯報展演

2012年2月7日,由安徽樂團傾力打造的“春之聲”新春交響音樂會在安徽藝術劇場激情上演

2012年1月20日“泗州交響”新春演唱會於蚌埠大劇院激情上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