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是安徽大學與安徽日報在安徽大學新聞學系的基礎上,共同建設的新聞傳播類教學實體。現有教職工46人。其中女教工17人。具有高級職稱的20人。博士學歷6人,碩士學歷13人。

基本信息

概況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的前身是安徽大學中文系新聞本科班,1980年經安徽省教委(現教育廳)批准開辦,1984年經國家教委(現教育部)批准設立新聞學專業,並招收專業本科生。1998年,學校根據本省對新聞人才的實際需求以及新聞專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將新聞專業從中文系分出,成立安徽大學新聞學系。 2003年與安徽日報報業集團合作共建,成立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

現狀

學院現有教職工52人,其中專任教師48人,教授8人(含高級編輯一人)、副教授10人(含主任編輯和高級講師各一人)。專任教師中具有碩士和碩士以上學位的35人,其中具有博士學位和在職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14名。擁有新聞傳播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和新聞學、編輯出版學、廣播電視新聞學廣告學、數字媒體藝術五個本科專業。目前,本院各層次學生的總數為1323人,其中在校普教本科生785 人。
近三年,學院教師共出版各類學術專著、教材等共26本,發表論文137 篇,其中發表在國家級期刊上的論文為17 篇,發表在國家重點期刊上的論文為12篇。
學院建有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校級精品課程1門,國家實驗教學示範中心1個。
從2004年開始,學院實施“2+2”的培養模式,即一、二年級打通專業開設新聞傳播基礎課,二年級後根據學生自願、學校考核的方式分專業,進入專業培養階段。
學院在專業教學的同時注重對學生基礎理論、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近三年來本科畢業生的平均就業率達97.23%以上。
現任領導幹部:
新聞傳播學院黨委書記:金維嵐
新聞傳播學院院長:芮必峰
新聞傳播學院黨委副書記:李軍
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蔣含平(分管研究生教育)
呂萌(分管本科教學)
姜紅(分管科研)
新聞傳播學院新聞學系主任:劉勇
新聞傳播學院編輯出版學系主任:孔正毅
新聞傳播學院廣播電視新聞學系主任:張陽
新聞傳播學院廣告學系主任:鄔盛根
新聞傳播學院數字與媒體藝術系主任:包鵬程
院長芮必峰教授為國家教育部新聞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新聞傳播學院現有教職工46人。其中女教工17人。具有高級職稱的20人。博士學歷6人,碩士學歷13人。
自新聞專業開辦以來已培養各類畢業生10000餘人。畢業生分別供職於電視台、電台、報社、出版社、機關、企業、網站等單位。目前,在校研究生50人、本科生800人、成教生650人、研究生班54人。本院現設新聞學專業、編輯出版學專業、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新聞學碩士點1個、傳播學碩士點1個。圖書資料目前約有兩萬餘冊,建有新聞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包括攝影實驗室、電腦報編實驗室、音像製作實驗室等。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現有國家級示範實驗教學中心:新聞傳播實驗中心;國家級精品課程:《新聞學概論》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師共出版各類學術專著、教材、教學參考書近20部(本),在省及國家級刊物上發表論文300餘篇,並出版"二十一世紀新聞傳播學叢書"一套。

培養目標

新聞傳播學院在實施素質教育中,通過分析研究國內外一些有影響的高校的具體做法,並結合實際情況,確立了本院學生素質教育的培養目標:"四基並重,素質為先"。即"基本素質的提高,基礎知識的夯實,基本能力的培養,基本技能的訓練"。其中基本素質的提高是關鍵,基礎知識的夯實是前提,基本能力的培養是核心,基本技能的訓練是特色。四基"並重的培養目標是一種面向社會而非僅僅面向行業的培養目標。新聞教育首先要面向社會,面向社會的新聞教育才能更好地面向新聞行業。
為了更好地配合專業實習,新聞傳播學院先後在《安徽日報》、《新安晚報》、《合肥晚報》、《江淮晨報》、安徽電視台、合肥電視台等單位建立實習基地。四年級上學期安排一學期的實習,將學生分至各新聞單位,置身於真正的新聞工作中,將書本教學所學的知識運用於實踐,並在實踐中驗證學習和掌握的知識。實習教學建立導師制,並配套制訂實習手冊,加強對實習的管理。
新聞傳播學院全體教職員工決心貫徹落實黨的十六大精神,愛崗敬業,辛勤耕耘,努力促進我省高等教育與新聞傳播行業的協調發展,推動我省文化產業的建設步伐,適應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實現新聞教學與新聞實踐緊密結合,為我國我省的新聞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院訓

院訓“篤實求真 敦誠力行”

科研成果

姓名論文

論文題刊物
芮必峰1.從年終專稿看黨報主體意識的提高 --《安徽日報》兩個年代年終專稿之述評
2.你我的交往社會成為可能--齊美爾人際傳播思想札記 3.傳播學的視野-讀E.M羅傑斯<傳播學史札記>》
1.《新聞世界》 2006.5
2.《西南民族大學學報》 2006.12
3.《新聞記者》2006.11
呂萌1.互動拓展電視傳播
2. 央視生活服務類節目互動形式初探
3.電視真人秀節目本土化趨勢新探
1.《中國廣播影視》2006.7
2.《電視研究》2006.10
3.《視聽界》2006.1
梅笑冬1.政經類雜誌的人才培養《青年記者》2006年第22期
姜紅1.《輿論如何是可能的?-讀李普曼〈公共輿論〉筆記
2.作為“信息”的新聞與作為“科學”的新聞學
1.《新聞記者》2006年。2
2.《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2
蔣含平1."蘇報案"的辨證與思考
2."刊物本身是可以賴發行收入自結的"-儲平安
《觀察>>的經營策略探析
3.從<<新青年>>看陳獨秀的編輯技巧
1.《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3 2.《新聞記者》2006.9
3.《淮北煤炭師範學院學報》(哲社版)2006.1
謝鼎新1.民國時期國人對電視的認識
2.精密的功力與高遠的想像力
3.媒介資產管理視角中的音響檔案數位化建設
1.《新聞與傳播研究》2006.3 2.新聞戰線》2006.4
3.《檔案學通訊》2006.3
孔正毅1.關於編輯出版專業名稱的若干思考
2.科舉制度與隋唐五代圖書出版事業
1.《中國出版》2006.12
2.《出版發行研究》2006.12
包鵬程1.試析網路編輯結構模式
2.對中國後現代電影的文化反思
3. 視覺欲望與景觀電影
4.影像意義的生成:編碼與解碼
5.期待藝術價值的回歸
1.《中國出版》2006.2
2.《文藝新觀察》2006.2 3.《電影藝術》2006.4 4.《理論與創作》2006.4 5.《中國藝術報》2006.8
左靖1. 重要的是與策展同步的研究 2.詩意現實:對江南的再解讀1.《藝術當代》2006.1 2.《東方藝術》2006.1
王天根1.史華茲與黃克武:嚴復研究的兩種路向 2.中國近代新聞史研究三題 3.從‹獨立評論›經理到‹曇花›主編的黎昔非 4.實證主義與中國近代學人治學路徑的轉向》 5. 抗戰前後的學人論政:以‹獨立評論›
關於“民 主”與“獨裁”論爭為中心》 6.嚴復與晚清幕府 7.易學與社會興衰論
1.人大複印資料《中國近代史》 2006年第2期全文轉載
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6,《廣西師範大學學報》2006.2 3.《徐州師範大學學報》2006.2 4.《安大史學》2006.2 5.《廈門大學學報》2006.3 6.《史學月刊》2006.8 7.《史學史研究》2006.3
潘文年1.把握介入時機 促進多元發展 2.著作權輸出的五項策略 3.圖書價格:需要認真審視的幾個問題1.《新聞戰線》2006.9 2.《出版發行研究》06.9 3.《出版發行研究》06.11
羅鋒1.公共新聞運動:後民生新聞時代的媒體選擇及其困境
2.文化。建築。傳播--傳播文化學視野中的徽州牌坊
3.關於電視學術論壇現象的冷思考
4.:《幽雅的擺渡者: 一場與收視率抗爭的電視儀式》
1.《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 2.《安徽大學學報》2006.2. 3.《新聞記者》2006.10.
4.《社會科學論壇·學術評論卷》2006.10
佘文斌"網語"四題 《現代語文》2006.9
張陽1.DV影像表達的思考
2.DV新聞:電視媒體的新體驗
1.《視聽》2006.1
2.《池州師專學報》2005.4
劉慶賢1.媒介經營管理人才匱泛的解決之道
2.社會性別視角的中國公共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1.《池州師專學報》2006.1
2.《求實》2006.1
周正昂網路時代報紙深度報導的"整合"敘事《當代傳播》2006.2
張毅蓮從"巴拉姆效應"到"醜元素效應"《廣告研究2006.5
劉勇1.承繼與創新-2005年中國典型報導研究述評
2.開掘典型報導的深度
3.當世界盃與部落格首次相遇…-2006年"部落格世界盃"管窺 4.互動與博奕-二維視野中的典型報導
5.想像力缺失:中國傳播學研究反思
1.《阜陽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6 2.《軍事記者》2006.6
3.《新聞記者》2006.7
4.《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6.3
5.《新聞與傳播》人大複印資料2006.11
《健全的社會與健全的傳播》 芮必峰
《從直播戰爭看新聞改革》 芮必峰
《從“自然主義”到“人文主義”》 芮必峰
《人類社會和人際傳播》 芮必峰
《人類理解與人際傳播》 芮必峰
《西方“媒介哲學”評價》 芮必峰
網路傳播的控制方式《理論觀察》 佘文斌
電視讀報.悠著點 《安徽法制報》 崔明伍
2003年度中國新聞與法治研究綜述《新聞記者》 姜 紅
大眾傳媒與人文精神 《華夏春秋》 姜 紅
新聞秀——平民的還是大眾的 《新聞記者》 姜 紅
“人”的發現與遮蔽——“五四”新聞傳播未完成的啟蒙使命
《新聞與傳播研究》 國家重點 姜紅
關於準附錄 《辭書研究》 國家級 袁世全
情摯意深大地吟 《安徽日報》 袁世全
合稱:一種獨特的傳播符號 上海辭書出版社 袁世全
一種跨文化傳播藝術本體論的萌動 攝影藝術論.中國財經出版社 袁世全
《格致彙編》所載石印“流質墨”初探 《中國印刷》 汪海霞
印刷術對本草學著作的影響 《印刷雜誌》 汪海霞
幻覺:陳述與反駁 《海峽》 左靖
紀錄片中修辭 《新聞大學》 國家級 包鵬程、孔正毅
近現代報刊多元價值初探《出版發行研究》 國家級 孔正毅
在世界坐標上思索 《中國新聞出版報》 謝鼎新
圖示在紙質媒體中的功能與價值《新聞戰線》國家重點 謝鼎新
新聞傳播(文科)實驗教學特點與價值的思考
《浙江傳媒學院學報》 謝鼎新
章太炎的社會進化史觀與斯賓塞《東方叢刊》 國家級 王天根
評點老子與嚴復對立憲的檢視 《安徽大學學報》 王天根
天演論傳播與梁啓超 《安大史學》 王天根
穆青的安徽情結 《新聞世界》 王中義
三位一體,強化實訓 《天津職業大學學報》 王中義
善於抓住第一個 《新聞三昧》 王中義
吹響嘹亮的進軍號 《軍事記者》 王中義
辛亥革命與中國近代社會 嶽麓書社 王天根
中國啟蒙思想家——嚴復譯著時間考析三題方誌出版社 王天根

學院領導簡介

院長-芮必峰
芮必峰,男,1957年8月出生,安徽馬鞍山市人。教授,碩士生導師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院長
國家教育部新聞學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
中國新聞教育學會理事
安徽省第九屆政協委員
安徽省記協常務理事
科研副院長-姜紅
姜紅,女,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科研副院長,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安徽省中青年骨幹教師,中國新聞教育史學會常務理事。主要研究領域為理論新聞傳播學,近年來研究主要方向為傳媒與社會思潮,中國新聞傳播思想史論,中國新聞改革等。
研究生分管副院長—蔣含平
蔣含平,女,安徽巢湖人,漢族。1984年參加工作,中共黨員。現為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中國新聞史學會理事。
教學副院長-呂萌
呂萌,女,中共黨員,安徽合肥市人。現任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學副院長,教授。
第二屆全國廣播電視理論研究百優工作者。全國新聞傳播學教育學會理事、全國廣播電視新聞學教育學會理事。安徽大學教學委員會委員、安徽大學中青年骨幹教師。

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基礎實驗教學中心成立於2001年,是在原有的攝影、音像、報紙編輯(北大方正新聞傳播實驗中心)實驗室的基礎上整合組建而成。經過“211工程”建設,財政部“中央與地方共建高等學校專項資金”項目和新校區建設,實驗室面貌煥然一新。通過最佳化,整合,建設,實驗中心成為安徽省第一個高校文科“省級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2007年成為安徽省唯一的國家級傳媒類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