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始建於1974年,前身是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1997年更名為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2003年6月經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獨立升格為公辦全日制普通高等職業院校,隸屬於安徽省國防科學技術工業辦公室。學院是安徽省人才培養工作優秀院校,是全省24所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院校之一,建有中央職業教育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2015年7月該校與皖西學院、信陽師範學院、 黃岡師範學院、湖北工程學院、信陽農林學院等組建成大別山革命老區高校聯盟。2015年11月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成功獲批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成為安徽省首批獲得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學項目立項的16所高職院校之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1978年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創建

1982年安徽省廣播電視大學(省國防工辦分校)、安徽省國防工業幹部學校併入(合署)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

1976年安徽省國防工辦五七幹校創建

1978年安徽省國防工辦五七幹校更名安徽省國防工業幹部學校

1997年安徽省大江機械工業學校更名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

2003年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升格為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

學院簡介

學院現擁有專任教師490餘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及高級職稱211人、省級教學名師2人、省級專業帶頭人13人、省級教壇新秀4人,另聘校外兼職教師260多人,特聘客座、兼職教授、著名專家48人。現有在校高職生7000多人。學院占地面積22萬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4.71萬平方米,固定資產總值2.26億元;建有校內實訓室81個,教學儀器設備總值3700萬元。

辦學40年來,人才培養工作質量顯著提升,學院因此享有“安徽軍工系統的黃埔軍校”之美譽。學院高度重視畢業生就業推薦工作,在全國建立了130多個穩定的實習就業基地。多年來,學院畢業生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一直居於省內同類院校前列,學院也因此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光榮稱號。

教學資源

學院是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唯一的一所高等職業學院,是全國僅有的兩所地方軍工院校之一。學院是中央職業教育數控技術實訓基地、國防科技工業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高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基地,全國計算機套用技術證書(NIT)培訓基地、全國大中專工科學生AutoCAD軟體認證項目授權考試站、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等。
學院辦學基本條件較為完善。建有校內實訓室81個,各類教學儀器設備總值達3700萬元;圖書館藏書57萬冊;學院擁有塑膠跑道標準田徑運動場和建築面積近3000平方米的室內體育館;學生餐廳被評為“六安市餐飲示範單位”和“安徽省高校餐飲行業先進集體”;學生宿舍設施齊備,實行公寓化管理。

專業設定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設有六系兩部一個學院,即機械工程系、機電工程系、管理工程系、建築工程系、汽車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和基礎教學部、思政教學部,網際網路商務學院。兩個中心:實驗實訓中心和計算機中心,下設安徽省工業工程設計院(安徽省醫藥工程設計院)。

學院開設有機械設計與製造、機械製造與自動化、數控技術、模具設計與製造、機電一體化技術、電氣自動化技術、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計算機套用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軟體技術、圖形圖像製作、國際經濟與貿易、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物流管理、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航空服務等33個專業,其中數控技術(飛彈炮彈加工技術方向)、機電一體化技術(引信技術方向)等4個專業為軍工特有專業。

工程造價 機械設計與製造專業 機械製造與自動化專業 數控技術專業 模具設計與製造專業
焊接技術及自動化 計算機輔助設計與製造專業 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 電氣自動化技術專業 計算機控制技術專業
汽車製造與裝配技術 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 計算機套用技術專業 計算機網路技術專業 軟體技術專業
圖形圖像製作專業 套用電子技術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 電子商務專業 市場行銷專業
物流管理 連鎖經營管理 會計與統計核算 電子商務專業 航空服務專業

辦學特色

學院發揚軍工優良傳統,是安徽省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唯一的一所高等職業學院,是中國僅有的兩所地方軍工院校之一,學院雖然建立時間不長,但具有區別於其他高職院的顯著特色。
一是專業有特色,具有廣闊的生源市場和需求市場。學院所設數控加工技術、現代機械製造技術、機電技術套用、模具製造工藝、電氣控制技術等專業是學院的“拳頭”專業,且大多數為國家緊缺人才培養的對口專業。

二是實踐性教學有特色。始終堅持能力本位,加強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院前身是省國防科技工業學校,具有30年中專辦學的經驗,一直注重學生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的培養,自90年代初以來,就在學生中推行“一張文憑、多種證書”制度,即學生在畢業前至少要拿到兩張崗位技能等級證書或從業資格證書。

三是推薦就業有特色。學院現是安徽職業院校就業理事單位,除向國防科技工業系統企事業單位和科研院所推薦畢業生之外,學院與華東、華南人才網以及上海人才交流中心等單位建立了緊密的畢業生就業網路。該校畢業生推薦就業率達到95%以上,2005年學生一次就業率居全省同類高校第三名。四是利用國防科技工業的行業優勢,實現教育資源共享,辦學手段有特色。

合作交流

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安徽國防科技職業技術學院
學院專門成立了畢業生就業辦公室,建立了130多個穩固的畢業生推薦就業基地,形成了全國性的就業信息網路。先後建立了130多個穩定的畢業生推薦就業基地,確保了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始終保持在98%以上,一直居於省內同類院校前列。該院在省內就業單位以國防科技工業系統企事業單位和部分由其代管的中央駐皖單位為主。如中國兵器工業第214研究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38研究所、安徽國防科技工業第910研究所、航空航天部皖安機械廠、銅陵三佳集團以及安徽軍工集團所屬的990廠、9374廠、9373廠、9324廠等。省內除了國防科技工業系統外,還有海螺集團、江汽集團、天寶產業控股有限公司、雙津集團、合肥匯江貿易公司等等;省外主要面向上海、南京、蘇州、崑山、北京等經濟發達地區推薦安置就業。如北京東方領航教育集團、上海飛機製造廠、蘇州永濡塑膠有限公司、正泰集團、松下電器、宏仁集團、台一銅業集團、南方高科、北大方正集團等。

不僅如此,畢業生就業呈現出層次高、對口率高、起薪高、穩定率高、崗位升遷幾率高的態勢,根據權威教育數據諮詢和評估機構麥可思公司所做的就業工作調研報告顯示,該院畢業生就業滿意度超過90%。由於畢業生就業工作突出,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連續三年(2009-2011年)榮獲“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就業工作先進集體”稱號,2012年又榮膺“安徽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標兵單位”稱號。

學院優秀畢業生成才典型層出不窮,尤其是安徽軍工集團及其所屬的骨幹企業的主要領導,絕大多數都為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畢業生,該院也因此享有安徽軍工“黃埔軍校”之美譽。

學生成績

學校畢業生跟蹤調查資料顯示,學校畢業生中已有68人擔任縣處級及以上領導幹部,湧現出一批年輕有為的青年企業家;約有2500多人擔任了中層幹部;絕大多數畢業生已成為企業的技術骨幹或生產骨幹;許多畢業生在工作中虛心學習刻苦鑽研,在科研項目中成果纍纍,有約280多人次畢業生獲得科技發明或技術革新獎;有800多人次分別獲得了國家級、省級、地級、縣級和廠級“先進工作者”“勞動模範”“技術能手”“優秀黨員”等殊榮。

尤其在安徽省國防軍工系統中,學校畢業生已成為這些企業的技術骨幹和生產骨幹,其中有158人擔任中層領導職務,有15人擔任了廠級領導職務,他們是這些企業的中流砥柱。如安徽省軍工集團常務副總經理王本和同學、紅星機械廠廠長張勝同學,他們在科研項目中成績突出,曾16次獲得科研成果獎。其中,張勝同學一人就獲得了6項科研成果,3項通過國家部級鑑定,獲得專利,並投入批量生產,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因此該同學多次獲得廠“十佳青年”、“勞動模範”、合肥市“先進工作者”等光榮稱號,並被國防科工委授予“兵器工業青年崗位能手”稱號。因此人稱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是安徽省國防軍工系統的“黃埔軍校”,享有很高的社會聲譽。

現任領導

中共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委員會書記:余嗣元
主持學院黨委全面工作。負責黨建、組織、宣傳、幹部管理、文明創建、保密及穩定工作。分管宣傳部、組織人事處、工業設計院。聯繫機械工程系。

中共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委員會委員、院長:李麟書
主持學院行政全面工作。負責學院行政管理、教學、科研、人事、財務、招生、就業及安全工作。分管黨政辦公室、財務處。聯繫管理工程系(建築工程系)。

中共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委員會副書記、紀委書記:朱德明
主持學院紀委工作。協助黨委書記分管學生黨建、統戰、黨校工作;協助院長分管安全、監察審計工作。負責紀檢監察、校園文化、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學生管理、安全保衛、共青團、工會及離退休工作。分管紀檢監察室、學生處、安全保衛處、工會、團委及各系的黨建、學生管理工作。聯繫機電工程系。

中共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委員會委員、副院長:馮倫久
協助院長分管職教集團秘書處、國有資產管理工作,負責招生、就業、中職教育、校園建設、後勤服務、資產管理、衛生防疫、計畫生育及校友會工作。分管中專部、招生辦、校企合作辦公室、就業辦、總務處、國資辦、後勤服務中心。聯繫汽車工程系。

中共安徽國防科技職業學院委員會委員、副院長:丁守寶
協助院長分管教學、科研工作。負責教學管理、專業建設、實訓室建設、師資隊伍建設、質量工程建設、體育、成人教育與培訓及圖書情報工作。分管教務處、科研處、網路信息中心、圖書館、實訓中心、培訓中心及各系部的教學、科研、教育研究等工作。聯繫信息工程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