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壽寺

廣東汕頭市金園區岐山街道中岐居委安壽寺,創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1996年修復,1998年4有28日由區宗教局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2000年夏起興工重建,至2002年春已竣工大雄寶殿等。

簡介

廣東汕頭金園區岐山街道中岐居委安壽寺,創建於清順治元年(1644),1996年修復,1998年4有28日由區宗教局批准為宗教活動場所,2000年夏起興工重建,至2002年春已竣工大雄寶殿等。自2001年起,每逢農曆除夕,千餘人撞寺鐘祈禱吉祥安壽,成為市區過年迎新的亮點。

寺肇於順治元年。相傳當年岐山一漁夫,出海捕魚時,網起撈到一塊樟木,便丟海沉下,撒網後起網卻又發現它,數次如此,十分奇怪。是夜,漁夫帶惑入睡,夢鄉中見該樟木變為一尊佛祖,囑咐他建寺廟供奉。夢醒告眾,岐山鄉十社信眾齊心協力,興建寺廟。後因兵荒馬亂,失修荒廢。1923年修建,庇佑諸社。1950年後因社會鼎革而作它用,先為駐軍處,後為學校、公社、衛生院。

相關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宗教政策落實,大眾渴望古寺重光。於1996年三月初三鳩工,1998年九月十八日事竣開光。因佛堂規模較小,為弘法禮佛兼開闢為旅遊點,經過醞釀和請示,於2000年初決定重建古剎。

寺坐北向南,已建面積逾千平方米。

首期工程大雄寶殿,於2000年農曆五月初十日興工。至2002年春,基本建成,建築面積558平方米,木石結構,殿廊豎起一對高逾3.5米的雕刻精美的大石龍柱,氣勢雄偉。含塑造三大尊脫沙三如來佛像(皆高4.1米,造價共34.5萬)、佛座(長10.5米、高1.53米)等配套在內。

該寺聘請湖南化工建築設計院廈門分院設計,規劃用地20畝,坐北向南,將建天王殿、彌勒殿、大雄寶殿、藏經樓,東廂是地藏閣、齋堂,西廂是觀音閣、方丈室、五百羅漢堂,大門前是一個觀音益生池等,總資金約需2千多萬元。在海內外廣大善信隨喜功德之下,一定會集腋成裘,把宏圖化為現實,為經濟特區增添一處禮佛、遊歷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