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縣第十二中學

安化縣第十二中學

安化縣第十二中學位於安化縣梅山的冷市。冷市的駐地叫冷家嘴,地處羊角鎮、金雞鄉、三洲鄉、大橋鄉、龍塘鄉等五個公社的中心,是原冷市區區政府駐地。它曾是一條聯繫常德和寶馬的商貿重鎮。1995年安化縣撤區建鄉,冷市撤區建鎮,轄三洲鄉和大橋鄉,更名為冷市鎮。安化縣第十二中學前身為誠正國小,創建於20世紀30年代,後發展為三洲公社初級中學、冷市區中學,是安化縣第一中學、安化縣第二中學人才輸送基地,1979年冷市區中學升格為安化縣直屬中學,安化縣第十二中學。

基本信息

簡介

安化縣第十二中學位於安化縣梅山的冷市,地處冷市鎮家興村,其前身為誠正國小,創建於20世紀30年代。安化縣第十二中學前身為三洲公社中學、冷市區中學,是安化縣第一中學、安化縣第二中學人才輸送基地,1979年冷市區中學升格為安化縣直屬中學,安化縣第十二中學,改辦高中。從1979年起,安化縣第十二中學是一所飲譽安化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培養學子兩萬多人。學校占地28.5畝,優美的教學樓,古樸的古廟,朝相輝映,青山綠水環繞,古樸的梅山文化與現代文明共存。

歷史

安化縣第十二中學駐地冷市冷家嘴,因一姓冷住戶從江西遷此而得名,冷市地處羊角鎮、金雞鄉、三洲鄉、大橋鄉、龍塘鄉等五個公社的中心,是冷市區區政府駐地。它曾是一條聯繫常德和寶馬的商貿重鎮。1995年安化縣撤區建鄉,冷市撤區建鎮,轄三洲鄉和大橋鄉,更名為冷市鎮。安化縣第十二中學是一所全新的普通高級中學,自建校來,廣大師生團結奮鬥,艱苦創業,堅持走規範式發展道路,將制度建設與人文管理緊密結合起來,形成了獨特的辦學特色。學校始終以“三個面向”為指南,勇於實踐,不斷求索,全面推行素質教育,以學生的發展為基本,為學生的未來負責,培養了一批又紅又專、四育俱備、優良品格的合格畢業生,為學生的長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該校認真踐行“為學生成長鋪路,讓青春圓夢未來”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踐行“成才求異,管理求同”的管理理念,採取分層次教學模式,注重學生能力培養。安化縣第十二中學開辦兩年就創造了安化教育界的許多奇蹟。第一任校長劉桂陶是湖南寧鄉名人、學者、地下黨人劉鳴球(劉篠村)的幼子。

劉桂陶校長 劉桂陶校長

劉桂陶十三歲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曾參加湘西剿匪戰役,復員後,1955年畢業於益陽師範,後在常德師範專科學校深造,長期工作在教育第一線。安化十二中以打造一流教師隊伍為己任,開辦之初湧現出安化的一批名師:王氣春、王明、盧七強、王拾喜、孫啟厚、王嗣石、譚致敬、譚士敬、楊慶成、劉祖高、莫菊英等,兢兢業業的教師龍克中等,一批脫穎而出的教師後成為安化教育界的領導幹部劉昭球、譚暢生等,湧現出一批教壇新秀劉祖錫等。

第二任校長薛國生,桃江武譚人,1949年9月參加教育工作,先後在桃江、安化縣第二中學工作,從事教育工作四十年,薛國生曾擔任安化十中校長,他勇於擔當,繼往開來,1981年來到安化十二中後,開創了安化十二中又一個新局面。

2014年12月19日,免費午餐——一碗紅燒肉計畫走進安化縣第十二中學,這是由由廣州民生銀行定捐的第一所高中——安化十二中。免費午餐發起人、《鳳凰周刊》編委、記者部主任鄧飛與安化縣委書記楊光鑫一起為學生分發免費午餐並與師生共同進餐。

薛國生校長 薛國生校長

中國民生銀行廣州分行馬科紀為安化縣第十二中授牌。幕天講壇是由南方報業傳媒集團《精英》雜誌倡議組織,馮侖、丁當、范以錦、高希均、樊建川、謝有順、鄧飛創始發起的一個關注少年心靈成長的公益平台,致力於聯動社會精英、反哺中國鄉村的教育事業的機構。

學校占地28.5畝,教學班級15個左右,在籍學生800餘人。

名譽

安化縣第十二中學開辦兩年,1979年率先成為益陽地區普高的一顆明星,飲譽安化,1979年學校獲得益陽地區高考優勝獎,高考升學率名列安化縣榜首,益陽地區前茅,獲得益陽地區教育局的充分肯定,並得到益陽地區教育局重獎。 2014年高考一、二本上線率達12.08%;2015年高考一、二本錄取率達11.96%,位居全市同類學校第四,全縣第一;2016年一、二本上線率達10.29%,位居全市同類學校第三,全縣同類學校第二;2017年一、二本上線率達13%,該校作為第三類學校在益陽市基礎教育工作會議上就農村普高提高辦學水平作了典型發言。並先後在2014年的普通高中辦學水平督導評估中評為優秀;在2017年湖南省第三輪教育督導中,以高分通過。學校屢次被省、市、縣政府及教育局表彰,如今安化十二中正戰勝各種困難,闊步向前。

地址

湖南省安化縣冷市鎮家興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