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門員的焦慮

守門員的焦慮

守門員的焦慮是1970年出版,作者: 彼得.漢克,奧地利小說,特點 足球守門員。

基本信息

內容介紹

作者: 彼得.漢克

「水電裝備工約瑟夫.布洛希,這位名噪一時的足球守門員,上午工作報到時,被告知他已遭

解僱。無論如何,布洛希將這個事實,也就是當他出現在工人們正休息的工寮門邊時,只有工頭吃著點心抬頭看他這個事實,當作訊息早已傳開,於是他離開工地。在街頭,他舉起手臂,不過從他身邊駛過的那輛車並非計程車,布洛希根本也不是為了計程車而舉手。終於,他聽見面前一陣煞車聲,布洛希轉身,身後停著一輛計程車,計程車司機咒罵著,布洛希又轉過身來,上車,讓車開往納須市場(Naschmarkt)。」……被喻為是自貝克特以來最重要的後現代作家,奧地利小說/劇作家彼得·漢克1970年出版(當年他28歲)的小說《守門員的的焦慮》(Dieangstdes Tormanns beim Elfmeter; THE GOALKEEPERS FEAR OF THE PENALTY KICK),標題的原意為「足球的守門員面對十二碼罰球的焦慮」。這位細細記錄一位曾經名噪一時的足球守門員,在工作被解僱後,在小鎮終日晃蕩的小說,清晰的傳達了六零年代尾七零年代初德國右派獨權的社會焦灼。在小說中,漢克以其他對語言文字精準的執念,以外在連續事件的極為細微的描素,傳達約瑟夫.布洛希注意力的偏差現象,他總是會錯過主要事,而注意到第二件事。小說中帶有一股偵探懸疑的氣氛,但與其「類型小說」最大不同之處,是,漢克故意將其偶發性錯開,疏離化,像是他無動機所犯的謀殺,他醒來後將指紋擦掉,卻忘了床頭柜上他所留下的幾枚美國錢幣。

年輕時就和德國導演文·溫德斯(Wim Wenders)鬼混、一同創作的漢克,這本小說一寫完,溫德斯就開始找錢籌拍,成為他備受注意、得獎眾多的電影處女作。在多年後,他們還一同創作文本的《欲望之翼/柏林天使的詩》更是極為纖細傳神的電影。

作者簡介

彼得·漢克Peter Handke

1942年出生於奧地利的克恩滕(Griffen),被喻為自貝克特以來最重要的後現代作家,在1966年,方24歲,以其劇作《冒犯觀眾》(Offending the Audience)引起注意,他亦在此時出版他的第一本小說。其隨後的創作作品囊括詩、戲劇、廣播劇、電影劇本、電影導演以及長篇小說。小說里他對語言的精確度和實驗性,極為關注。作品多而且深沈。台灣已有中譯的作品包括描寫他母親自殺身亡後的悼念小說《夢外之悲》,描寫三十初歲帶著女兒離開丈夫,獨立生活的《左撇子女人》,以及幾個劇本的合集《冒犯觀眾》。他和溫德斯至少合作超過三部影片,包括《守門員的焦慮》,《歧路》,以及《欲望之翼/柏林天使的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