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點中醫:一本你終於可以讀懂的中醫書

學點中醫:一本你終於可以讀懂的中醫書

中國古代醫學波瀾壯闊的歷史,一脈相承、綿延數千年一直來曾中斷,這樣的醫藥文化發文明,是醫學史上所罕見的。中國傳統學有著強有力的生命力,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經過了與近代醫藥文化的撞擊、對抗到結合,也注意從國外先進文化中吸取有用的東西,這正是其生命力所在的根源。 《學點中醫:一本你終於可以讀懂的中醫書》以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及疾病防治為主要內容,用樸素直白的語言,重點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所要表達的核心知識。全書由臨床和教學經驗豐富的中醫博士擔綱編寫,內容科學實用,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活潑,將深奧的中醫理論簡明扼要地通俗化,給讀者營造了一個輕鬆的閱讀氛圍。本書適合中醫愛好者、中醫初學者閱讀參考。

內容介紹

中國古代醫學波瀾壯闊的歷史,一脈相承、綿延數千年一直來曾中斷,這樣的醫藥文化文明,是醫學史上所罕見的。中國傳統學有著強有力的生命力,它隨著時代的前進而發展。經過了與近代醫藥文化的撞擊、對抗到結合,也注意從國外先進文化中吸取有用的東西,這正是其生命力所在的根源。

《學點中醫:一本你終於可以讀懂的中醫書》以中醫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病因病機、症狀診斷及疾病防治為主要內容,用樸素直白的語言,重點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所要表達的核心知識。全書由臨床和教學經驗豐富的中醫博士擔綱編寫,內容科學實用,通俗易懂,語言生動活潑,將深奧的中醫理論簡明扼要地通俗化,給讀者營造了一個輕鬆的閱讀氛圍。本書適合中醫愛好者、中醫初學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王興臣,男,漢族,中醫學博士,主任醫師,碩士生導師。現任山東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神經內科主任,兼任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十一五”中醫重點專科學術繼承人,山東省醫師協會中西醫結合分會常委、神經內科分會常委,山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神經內科分會委員,《中華現代護理學雜誌》常務編委。潛心於中醫臨床20餘年,經驗豐富,擅長中西醫結合診治內科常見病。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學術會議交流論文20餘篇,主持及參加廳級以上科研課題12項,出版著作6部,其中主編5部。

目錄

一、來源於生活的中醫藥

(一)神農嘗百草——中藥的起源

(二)取火、磨石——古樸醫學添新枝

(三)漫長求索,烹飪大師彪青史

二、一切從整體考慮

(一)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

(二)形神合一——精神和生理上的完美統一

(三)天人合一——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三、陰陽五行——中醫學的方法論

(一)醫學戰勝巫術,陰陽五行登大堂

(二)陰陽平衡詮釋有病無病

(三)五行生剋判斷疾病轉化

四、中西醫“臟器”不能等同

(一)“臟器”的組成不同

(二)理論體系來源有異

(三)臟器名字相同,功能不同

五、“心胸寬闊”——一切從“心”開始

(一)心主血脈——中西互通心血管

(二)心主神明——心靈手巧的由來

(三)心開竅於舌——巧舌如簧源於心

六、肺近君主 (心),為“相傅之官”

(一)肺像風箱主氣,司呼吸

(二)肺氣運動,宣發肅降

七、脾為後天之本,“切脾”能危及到生命嗎

(一)“切脾”不等於沒有了後天之本

(二)飲酒傷肝更傷脾

八、肝主疏泄——“傷心”其實最傷肝

九、腎管伎巧通於耳,“兩耳垂肩”有大智慧嗎

(一)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

(二)十個男人九個腎虛嗎

(三)這種“朝九午三”要不得

十、“心包”——君主對外的聯絡官

十一、膽量大小與膽囊無關

(一)膽藏精汁助消化,屬腑

(二)膽不傳導飲食,屬奇恆之腑

(三)膽主決斷

十二、三焦——水液運行之通道

(一)隸屬六腑的三焦是孤府

(二)按部位劃分的三焦,分上、中、下焦

十三、從“心肝寶貝”看五臟之間的關係

(一)心與肺——烈火真金

(二)心與脾——燃盡為土

(三)心與肝——鑽木取火

(四)心與腎——水火既濟

(五)肺與脾——土運金強

(六)肺與肝——木火刑金

(七)肺與腎——金生麗水

(八)肝與脾——土壅木郁

(九)肝與腎——乙癸同源

(十)脾與腎——築堤防水

十四、經絡是路線,穴位是驛站

(一)經絡縱橫交錯遍全身

(二)穴位星羅棋布,循經跟蹤不錯路

(三)“看似無章”有大用途的“阿是穴”

(四)苦苦探索解謎底,循經感傳探實質

十五、“人活一口氣”,氣是什麼

(一)氣是什麼

(二)氣從何生

(三)分布不同,職責有異

(四)“生龍活虎”靠氣機

十六、從“汗血寶馬”談起

(一)血有泉源,生生不息

(二)血能養目養筋又養神

(三)津液循行潤諸竅

(四)氣、血、津液是近親

(五)血汗同源連著津

十七、“運氣”不是算命

(一)運氣是什麼

(二)運氣學說在中醫學的套用

十八、致病之因——內因、外因、不內外因

(一)六淫襲人生外感

(二)飲食勞倦、七情異常患內傷

(三)蟲叮獸咬等歸為不內外因

(四)“藥邪”“醫過”也是因

十九、百病生於氣,喜、怒、悲、恐皆傷人

(一)正常情緒暢氣血

(二)異常情緒傷五臟

(三)笑一笑老人少,鬧一鬧催人老

二十、怪病多由痰作祟

(一)痰分有形和無形

(二)蛛絲馬跡現原形

(三)治痰要知氣火情

二十一、病名相似治不同,望文生義可不行

(一)血虛不是貧血

(二)陽痿不是腎陽虛

(三)腎虛不等於腎病

二十二、看病四診合參,避免以偏概全

(一)中醫為什麼能診病

(二)認識疾病有章可循

二十三、顏面望診不是相面

二十四、從言談話語中發現的疾病

(一)肺腎之氣是聲音之根

(二)從聲音高低探虛實

(三)“言不由衷”源於“神不守舍”

(四)老年之音要辨清

二十五、舌診,內臟變化的“明鏡”

(一)三寸之舌連全身

(二)舌質舌苔仔細審

(三)染苔診病不可信

(四)刮苔誤病,有冤無處申

二十六、“把脈”——能工巧匠的試金石

(一)脈應臟腑

(二)知常達變

(三)熟能生巧

二十七、五花八門頭緒多,執簡馭繁分八綱

二十八、臟腑辨證作指南,臨證用藥不茫然

(一)臟腑“八綱”互參,針藥直搗龍潭

(二)橫看衛氣營血,側視上下三焦

(三)經氣環流散臟腑,絡病辨證究臟腑

二十九、中風傷寒,六經辨證細端詳

(一)外感辨證用六經

(二)內傷雜病源仲景

三十、瘟疫流行,葉、薛、吳、王顯身手

(一)流行病喚出新理論,衛氣營血領風騷

(二)爭論之中留佳話,推動新知大發展

(三)木工鑽眼已九分,自謙吳塘作圓滿

(四)聰慧勤學采眾長,薈萃諸家說經緯

三十一、歷盡經孕產乳,青春芳華常駐

三十二、中醫讓“啞科不啞”

(一)御醫妙手用黃土

(二)望聞問切解密碼

三十三、瘡瘍不一樣,臨證分陰陽

(一)“火毒”生熱瘡,瀉火能消炎

(二)寒痰有陰疽,溫化陰霾散

(三)瘡瘍分陰陽,臨證細端詳

三十四、因而飽食,筋脈橫解——吃出來的肛腸病

(一)隨處可見的難言之隱

(二)難言之隱從何來

(三)難言之隱貴在防

(四)病了不忌醫

三十五、正邪鬥爭,決定是否發病

(一)何謂正邪

(二)正邪鬥爭,人體發病

(三)正邪勝負,決定疾病性質

(四)正邪兩敗俱傷,病情虛實錯雜

(五)表里不一,虛實有假

(六)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

三十六、治未病,事半功倍

(一)未病先防

(二)欲病——亞健康

三十七、治病必求其本

(一)透過現象看本質

(二)標本緩急要分析

三十八、異病同治和同病異治

三十九、治病的境界,“以和為貴”“以平為期”

(一)不偏不倚是“中”

(二)陰平陽秘叫“和”

四十、湯、丸、散、片,製成劑型隨病選

(一)湯藥是永恆的主題

(二)揭開丹藥的面紗

(三)改進劑型,跟上時代的步伐

四十一、“以毒攻毒”,無三心有二意

(一)“瘋狗腦”治療狂犬病

(二)“痘漿”預防天花

(三)砒霜、蛇毒力克頑疾

(四)以毒攻毒要慎重

四十二、都是無知貪功惹的禍

(一)藥物無毒不治病

(二)藥名混淆鑄冤案

(三)中西藥聯用不當傷了腎

四十三、說說發物與忌口

(一)發物傷人有條件

(二)避開發物之害

(三)借用發物之利

四十四、中醫麻醉之路——“藥酒”“麻藥”“針刺”

(一)麻藥,即麻又醉

(二)針麻,既不“麻”,也不“醉”

四十五、金針撥障。領袖見光

(一)千錘百鍊的金針撥障術

(二)環環入扣見光明

四十六、手法復位小夾板固定——中醫正骨絕活

四十七、推拿按摩——玩轉乾坤的大手掌

(一)推拿按摩一回事

(二)推拿按摩有技巧

(三)推拿按摩治大病

四十八、“針灸拔罐,病去一半”

(一)小小銀針治百病

(二)針灸拔罐有講究

(三)簡便效廉又安全

(四)走出國門要創新

四十九、中醫心理暗示愈陳病

(一)程鍾齡索瓶治癔癱

(二)杯弓蛇影有遺篇

五十、“病不服藥,常得中醫”

(一)有病選良醫

(二)有病要早治

(三)不藥可自愈

五十一、保健養生,越活越年輕

(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二)恬淡虛無做真人

(三)節制房事

(四)“活到九十九,餐餐少一口”

(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

五十二、抓藥的傳說

五十三、古代醫生的稱謂和考核

(一)古代醫生的稱謂

(二)古代醫生的考核

五十四、傳承醫術,醫案功不可沒

(一)醫案使用有歷史

(二)傳承醫術功勞大

(三)病歷醫案勤整理

五十五、不為良相,即為良醫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