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養

學養

學養(讀音為xuéyǎng),漢語詞語,釋義為學問和修養,學業上的修養。出自清薛福成 《庸盦筆記·史料二·談相》、鄒韜奮《萍蹤寄語》五六、趙朴初《讀陳毅同志詩詞》。

基本信息

釋義

學養學養
學問和修養:他見多識廣,頗有學養,為大家所尊重。
:學(學)xué效法,鑽研知識,獲得知識,讀書:學生。學徒。學習。學業。學友。學者。
:養(養)yǎng撫育,供給生活品:養育。贍養。撫養。養家。飼養動物,培植花草:養花。

所謂學養,是體現在一個人身上的整體氣質,一種非常自然的能夠傳遞生命信息的書卷氣。

學養,體現在人格上,是寬闊的心胸,是豐厚的學識,是溫文爾雅的氣質。它是指在廣博知識與學問等方面,經過長期學習鍛鍊和培養所達到的水平與完善程度。實際上就是學識、修養的概說。因為學識、修養是成就一個藝術家必不可少的潛在條件。它對人起著直接或間接的啟迪智慧和增強悟性與創造能力、提高高尚品味的重要作用。

引申義

第一種學養是自學。一個學者,聽完老師的課,弄懂了老師教授的理論,做完了老師留的作業,這只能說是本分;除此之外,在課外獲取真知這才是一個學者應有的學養。能夠充分利用圖書館和網路,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能夠博採眾長,自己發現並參加各種講座,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能夠自主觀察事物,自己發現問題,並自己找到滿意的解釋,學到自己想要的知識,這就是自學,一個學生必須有的素養。

第二種學養是自律。一個學者未必要像康德一樣嚴格自律,達到那種鄰居可以用他的行動代替時鐘的境界,但是從生活上來說,每天按時起床,吃早飯,跑步鍛鍊身體,定期沐浴,洗衣服;從學習上來說,定時預習複習,沒有重要的事情不缺課,把自己的生活規律化,制度化,用高遠的理想和目標激勵自己,用現實的殘酷警醒自己,自覺自律是非常有必要的。

第三種學養是自強。一個學者,自強是非常必要的一種品質。面對著思鄉之苦,請你自強;面對著生活上的種種困難,請你自強;面對著青燈黃卷的費解與寂寞,請你自強;面對著未知的世界和嚴酷的現實,請你要自強。在求學的路上,只有自強,才不會半途而廢;在求學的長流中,只有自強,才能逆水行舟,自強這一種學養,是學者一切工作的意志基礎。

第四種學養是自創。自創是學者的學養中最可貴的。只有這個學者有了這樣的學養,他才能自成一家。孔子的門人最著名的不是顏回,而是孟子荀子。為什麼呢?因為顏回只是嚴格的按照孔子的話去做,而孟子“取義”的學說和荀子“性惡論”的觀點都是在繼承中發揚,自創一格。我們學者,必須在老師的授課與我們自己掌握材料的說法的矛盾中另闢蹊徑,思辨出自己的合理說法,這種自創,如果沒有,就會成為學術上受人擺布的傀儡。

第五種學養是自省。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則內自省焉。”其實,一個學者,未必要等到見到不賢才內自省,自省是應該隨時隨地的。我們的學習方法是否有問題,我們的處世哲學是否有值得商榷之處,我們的世界是朝向什麼方向在變化而同時我們應有如何的變化,都應是我們應當自省的範圍。學會自省,讓今後的道路更加平坦,這種學養,也是不可離棄的。

套用

重學識更要重學養:教師的勞動是一種以人格培育人格、以靈魂造就靈魂的勞動。教師的教育觀念、品德修養、性情、學識、能力等綜合素質所展現的魅力,是吸引學生的重要因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