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化服務

隨著國內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引入,學科服務成為圖書館讀者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formation 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的實踐表明,學科IC能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

定義

隨著國內圖書館學科館員制度的引入,學科服務成為圖書館讀者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與傳統的參考諮詢服務相比,學科服務是一項開拓性的主動參與式的創新服務。它要求學科館員深入到用戶的科研或教學活動中,幫助他們發現和提供更多的專業資源和信息導航,為用戶的研究和工作提供針對性很強的信息服務,是圖書館創新精神和個性化服務特徵的具體體現。

起源

IC起源於1992年美國愛荷華大學(University of LOWA)圖書館宣布成立的“信息拱廊”(Information Arcade,簡稱IA),是英文“Information Commons”的簡稱。目前,IC主要有兩種具有代表性的思想:一種以A L A(A m e r i c a nLibrary Association,美國圖書館協會)前主席NancyKranich為代表,著眼於開放獲取運動,強調了它的公共性,把IC作為社會公共資源。另一種以Donald Beagle 為代表,立足於高校圖書館,把IC作為一種綜合性服務設施和協作學習環境,他認為,“IC是一種新的基礎設施,是圍繞綜合的數字環境而特別設計的組織和服務空間。作為一個概念上的教育空間實體,IC涉及從印刷型到數字型信息環境組織的重新調整以及技術和服務功能的整合。”
IC 服務的引入給圖書館界帶來了新的活力。之後,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愛爾蘭等國多所高校圖書館紛紛推出IC 服務,並使之成為了高校圖書館的一大亮點。我國的IC服務起步比較晚,2005年,香港嶺南大學和台灣師範大學相繼宣布實施IC服務計畫[12]。內地高校圖書館目前只有復旦大學視覺藝術學院圖書館和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在這方面作了嘗試。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在創建IC的過程中,在吸收國外經驗的基礎上創新出一條基於IC的學科化服務路徑,即將IC 理念融入到圖書館學科服務中去,建立學科IC(學科信息共享空間)。學科IC為學科用戶提供了信息資源共享的物理空間和虛擬空間。一方面圖書館為服務學科專門設立學科館,學科館內配置豐富的專業圖書、期刊及其它配套硬體和軟體。同時學科館根據用戶的不同需求分設多個區,如個人學習區、小組討論區、參考諮詢區、文獻複製區、休閒閱覽區、文獻資源區、視頻演示區,等等。
另一方面,圖書館以學科為單位向服務學科提供更多的專業性更強的數字資源。除了提供專業性的資料庫、專業信息導航之外,還提供學科介紹、學科動態、重要人物、會議通知、核心期刊、精品課程、課堂服務、參考諮詢的學科資料庫等多項特色服務信息。
上海師範大學圖書館的實踐表明,學科IC能有效提升圖書館的服務水平。但考慮到國內高校圖書館的實際情況,學科IC的推廣實施還存在一定主觀和客觀上的障礙。在當前條件下,高校圖書館在學科服務中可引入學科IC的部分理念,一方面將紙質資源以學科館的形式來收藏;另一方面,建立網路學科信息門戶,為學科用戶建立統一的數字信息共享平台,在此平台上開設一些特色欄目吸引用戶主動進入圖書館。

服務形式

學科服務是圖書館面向院系開展的一種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對學科館員素質有較高的要求。而當前國內圖書館人員結構比較複雜,圖書館員良莠不齊,整體素質水平相對較低。儘管近年來圖書館在人才引進上加大了對高學歷、高職稱人員的引入,但真正符合學科館員素質要求的複合型人才少之又少。圖書館單純靠某一個學科館員來完成對口學科的服務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學科服務由學科團隊來完成,是符合我國當前圖書館館情的。
學科服務由團隊來完成,也是知識管理環境下圖書館管理的必然要求。美國德示富集團創始人之一卡爾費拉保羅曾說過:“知識管理就是運用集體的智慧提高應變和創新能力。”[3]在知識管理環境下,如何挖掘和利用知識人才的隱性知識是管理的焦點,而團隊是提供隱性知識積累、共享、創新環境的一種有效形式。事實上,團隊作為知識工作者共同合作的方式被越來越多的企業所採用。在國內圖書館界,也有很多學者早已提出學科知識服務團隊的建議。

實施手段

在學科服務實施方式上,往往採用先在某一重點學科試點後逐漸推廣的辦法,符合我國圖書館館情。
首先,從學科館員制度的實施效果來看,自1998年至今,國內學科館員制度實施已有近十年的歷史。事實上,一些高校圖書館的實踐證明,高校圖書館的學科服務效果並不是很理想,在學科館員制度實施過程中暴露出很多問題。比如:在圖書館員與用戶對學科館員制度的認識問題上,圖書館員不能正確認識學科館員的工作職責,對學科服務缺乏信心,用戶則對學科館員的服務內容不熟悉,對學科館員的服務能力和服務質量也產生懷疑等;在人才需求上,圖書館嚴重缺乏高學歷、高素質的複合型人才;在管理機制上也存在諸多問題,包括管理缺乏計畫性、管理機制不健全、管理模式受制約,等等[14]。所有這些客觀和主觀的因素都決定著國內的學科服務不可能一步到位,採用先試點後推廣的實施辦法更具有可行性。
其次,選擇重點學科作為試點對象,理由有二:第一,重點學科是高校開展科學研究、創造高質量科研成果的重要基地。他們擁有較多的科研經費和較完善的專業館藏。把圖書館學科服務和重點學科建設綁在一起更容易得到學校的支持和扶助。第二,從重點學科的信息需求分析,重點學科帶頭人以及科研人員大都有自己繁重的科研教學工作, 他們在本專業是專家,但在信息檢索和利用方面缺乏專業培訓。特別是由於重點學科的要求,他們始終需要站在學科研究的最前沿,因此,他們從內心呼喚具有信息創新能力、熟悉圖書館的現實館藏和虛擬館藏、文獻檢索技能較高、具有某學科專業知識、熟悉教學科研情況的學科館員作為他們的信息收集者、信息宣傳者和信息利用的指導者,縮短他們獲取文獻信息的時間,提高科研效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