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共享空間

信息共享空間,在圖情界還是一個比較新的概念,目前還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不同的學者和專家所研究的側重點不同,給出的定義也不一樣。

IC的中心簡介

中心任務

IC的中心任務是提供集成的空間、資源和服務 IC的中心任務是提供集成的空間、資源和服務。

要素

任何IC都是這三個要素的有機整合。所謂空間,是IC針對不同用戶類型、學習風格與研究習慣而營造的多個大小適宜、布局合理、設施完備、舒適便捷的實體場所,如個人學習空間、團體協作空間等。它位於IC構成模型的底層,是IC的基本物理條件。資源是IC基於空間為用戶提供的信息資源、設備技術資源和人力資源等。

服務

IC在空間和資源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豐富多樣、完備周到的服務,如聯合諮詢服務、一站式服務等。其中一站式服務是指用戶能夠在一個平台上獲得各種形式、內容的資源,享受各種範圍、層次的服務,從而方便、快捷地獲得對各種問題的解答,於是用戶在學習、研究過程中對信息的識別、獲取、匯聚、分析、加工、展示、傳遞等都可以在IC中一站式實現,完成知識管理的所有過程,同時幫助用戶提高信息素養並促進學術交流,從而為用戶節省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極大地提高了圖書館的信息服務質量。
IC的產生與發展 自第一個信息共享空間(Information Commons,IC)於1992年8月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圖書館開放以來,這種支持開放獲取,以培育讀者信息素養和促進讀者學習、交流、協作及研究為目標的全新服務模式,便在北美及世界其它許多國家或地區相繼誕生和流行起來。

IC的基本思想

開放獲取

信息共享空間的誕生主要基於兩種思想:一種是基於開放獲取的思想,它確保對理想信念的開放獲取和利用,促進信息共享、共有和自由存取,鼓勵人們在民主討論中學習、思考和實踐;

圖書館服務

另一種是基於圖書館服務的思想,把信息共享空間作為整合空間、資源和服務的綜合性服務設施和協作式學習環境。

IC的構建形態

基於這兩種思想,圖書館人對於圖書館的構建形態有著不同的理解。其中,整合型IC是大學圖書館實踐和研究最多的一種。這是一種經過特別設計、確保開放存取的一站式服務設施和協作學習環境,它整合網路、計算機軟硬體設施,以及內容豐富的知識庫資源,包括印刷型、數位化和多媒體等各種形式,在技能熟練的圖書館參考諮詢員、計算機專家、多媒體工作者和指導教師的共同支持下,培育讀者信息素養,促進讀者學習、交流、協作和研究。

IC內涵的拓展

不同方向的拓展

隨著實踐和研究的不斷深入,IC的內涵也在不斷豐富與發展。依據IC服務目標與願景的不同,它正朝著LC(Learning Commons )、RC(Research Commons)、KC( Knowledge Commons)、UC(University Commons ),及GIC (Global Information Commons)等不同方向發展。

LC

LC強調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來促進協同學習;RC側重於對研究人員學術和協作研究的支持;KC強調對知識獲取、共享管理和知識創造活動的支持;UC則把整個校園視為一個開放獲取空間,通過校園內各個部門及組織間的聯合,共同支持學生的協同學習、教育和教師的研究活動;GlC強調基於虛擬網路環境支持人們對知識隨時、隨地、隨需地開放獲取與共享。
其中LC在大學裡的套用最為廣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