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音樂

學堂音樂

學堂音樂19世紀末,西方音樂已處於晚期浪漫主義與印象主義之交,而中國音樂卻仍處於封建時代,以致變法維新的領袖之一梁啓超憤言:“舉國無一人能譜新樂,實為社會之羞也!”很多有識之士認識到,要想改造國民之品質,非新音樂莫屬,並將其視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

歷史背景

學堂音樂
19世紀末,西方音樂已處於晚期浪漫主義印象主義之交,而中國音樂卻仍處於封建時代,以致變法維新的領袖之一梁啓超憤言:“舉國無一人能譜新樂,實為社會之羞也!”很多有識之士認識到,要想改造國民品質,非新音樂莫屬,並將其視為“精神教育之一要件”。

歷史源由

因此,依託於剛剛興辦的“新學”,選擇西方音樂曲調填詞而成的、為學堂學生製作的歌曲應運而生,並很快就傳唱開來,此即史稱“學堂音樂”

學堂音樂學堂音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