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胤武

孫胤武,字伯震,號紫峰,明末清初福建惠安張坂鎮崧山楊厝村人,“御覽對策天下第一名”。胤武自幼天資聰敏,性格剛毅,又受到先輩的書禮教育和愛國精神的薰陶,立下報國之志,養成好學勤思的習慣。胤武在戚繼光、俞大猷抗倭事跡的啟發下,深感滿腹經綸難御外侮,振武方能安邦,決心以戚、俞為榜樣,從戎報國。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養精蓄銳已久的胤武,不顧年事已高,欣然入都應試,殿試時對答更完善精闢。不久聽到清兵外擾,而內亂日繁,京都告急,他毅然典賣掉跑馬地稅田,攜款赴京,擬紓國難,半途聞明亡訊息而折返故鄉。

基本信息

基本內容

孫胤武(生卒年不詳),字伯震,號紫峰,明末清初福建惠安張坂鎮崧山楊厝村人。胤武自幼天資聰敏,性格剛毅,又受到先輩的書禮教育和愛國精神的薰陶,立下報國之志,養成好學勤思的習慣。明嘉靖間,倭寇大肆燒殺擄掠我國沿海各地。胤武在戚繼光、俞大猷抗倭事跡的啟發下,深感滿腹經綸難御外侮,振武方能安邦,決心以戚、俞為榜樣,從戎報國。在父輩的支持下,胤武不惜以重金聘請名師,率胞弟孫炎龍、孫灝苦練武功。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胤武中式武舉人。此後,更是勤學苦練。天啟五年(1625年),胤武進京會試,以高超武功,博取眾彩。殿試時,對答如流,切中時弊,語詞激烈,認為國家要強盛就得改進國策,嚴肅吏治,整頓邊陲。凜然正氣,驚動閹宦魏忠賢,即被視為異己,榜上屈居第十九名武進士。他義憤填膺,阻止家鄉為其豎旗桿,掛進士牌匾。後來胤武被貶為甘肅旗鼓中軍,他憤而不就。魏黨企圖加害,隨即擢升江西都司。胤武識破魏閹陰謀,堅不就範,解甲歸隱家鄉。毅宗繼位後,魏黨滅亡。皇上思得良臣輔佐,乃循例舉行殿試。崇禎元年(1628年)戊辰科,養精蓄銳已久的胤武,不顧年事已高,欣然入都應試,殿試時對答更完善精闢。崇禎帝即批為“御覽對策天下第一名”。但當時狀元已定,崇禎帝乃賜胤武回家鄉惠安跑馬圍埭為稅田,授予江南銅山參將之職。任職期間,胤武勤於王事,訓練兵勇,嚴明紀律,修固海防營寨,保境禦敵安民,深受百姓愛戴。由於治軍有方,晉為昭武將軍。是時,胤武看到官場混濁,國事日非,不願同流合污,加上年事已高,故告歸家居,課讀子孫。同時在家鄉籌募訓練鄉勇,在崇武至惠安之要衝大坪山的九嶺設十八寨(至今大坪村西北角大寨內方圓里余,寨牆高度、厚度不亞於獺窟和蓮城的城牆)。不久聽到清兵外擾,而內亂日繁,京都告急,他毅然典賣掉跑馬地稅田,攜款赴京,擬紓國難,半途聞明亡訊息而折返故鄉。清廷以高官厚祿誘其出仕,均遭其嚴詞拒絕:“我乃堂堂明臣,豈肯投敵鬻官,遺臭萬年?”並立誓曰:“不吃清廷米,不為清朝官”。最後遭受清朝的鎮壓,“朱袍象笏,怡然就縛,殉節於嶺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