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才傑

孫才傑

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最具創作活力和競爭力的作家、編劇,其作品深受國內(港、台)導演和出版者厚愛。

身份

孫才傑
作家 編劇
簡介
1965年農曆10月24日出生於四川省三台縣蘆溪鎮群星村三組一農民家庭,1981年國中二年級時因家貧失學。先後學過木匠、磚匠、電焊等手藝,遍嘗人間疾苦。1983年自學文學創作,1988年開始發表小說。1996年4月,在300餘人競聘《綿陽日報》兩名記者名額時,在無報名資格的情況下,以長篇報導《誰是兇手?》、《救救這川妹子》、《貧困縣挖出大蛀蟲》等文章被破格錄取。

生平

1998年7月13日應聘於《四川質量報》作實習記者,用18天時間一躍成為該報有史以來第一名首席記者。
1999年5月進入《天府早報》作首席記者,成為該報創刊當日唯一以整版篇幅刊登一篇特別報導的記者。
1999年7月進入改版後的《四川青年報》,以《田書記到底貪污沒有?》一文讓該報當日發行量歷史性達到30萬份。
2000年4月到雲南《生活新報》任特稿部主任。
2000年10月進入廣東《家庭》雜誌任責任編輯,後因故回成都,專業從事長篇小說和長篇電視劇創作。
2000年4月,特別報導《冤魂有幸,一個好嫂子義重如山》獲湖北《知音》雜誌首屆紀實文學徵文三等獎。
2001年9月出版長篇小說《世紀絕戀》。
2001年10月創作長篇小說《玫瑰陷阱》。
2002年3月,創辦美國羝高有限公司成都代表處,任首席代表兼總經理。
2003年1月,編劇30集電視連續劇《阿里山之歌》(改編自本人長篇小說《世紀絕戀》)。
2003年9月,出版長篇報告文學《情暖春熙》,時任公安廳長呂卓作序。
小說《藏茶坊》封面
2003年5月,創作長篇小說《火烈鳥》。
2003年9月,創作長篇魔幻小說《魔城》。
2004年3月,編劇20集電視連續劇《司法廳長》。
2005年3月,編劇40集長篇電視連續劇《活路》。
2005年4月,任《西部蘭花》雜誌總編輯。
2006年8月,編劇22集電視連續劇《商海情劫》,2007年1月在成都開拍,丁海峰飾演男一號,馬功偉導演。
2007年6月,編劇30集電視連續劇《蘭花草》。
2007年12月,創作長篇小說《船》。
2008年6月,編劇40集電視連續劇《藏茶坊》。
2010年7月,出版長篇小說《藏茶坊》。
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 中國最具創作活力和競爭力的作家、編劇,其作品深受國內(港、台)導演和出版者厚愛。
與四川長虹電器股份公司董事長趙勇同時被寫進其家鄉四川省三台縣蘆溪鎮2007年年鑑。
才傑:在文學的荊棘中舞蹈
少年失學:小木匠要當大作家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里,沒有人相信孫才傑會從一個地道的農民成為作家,也沒有人相信孫才傑的人生會因文學而改變。那個1965年農曆10月24日出生於四川省三台縣蘆溪鎮群星村三組一個農民家庭的文學少年,經歷了人生漫長的苦寒磨礪後,終於在文學的塔尖上翩翩起舞。 在父母生養的九個兒女中,孫才傑排行老四。在這個普通的農民家庭里,孩子的多少決定了他們享受到的待遇高低。 好在孫才傑有一個聰明的腦袋和超強的記憶。為了討父母喜歡,他絞盡腦汁地把從別處聽來的笑話和在連環畫上看到的故事添油加醋地講給父母聽,直聽得父母和哥哥弟弟及鄰居們忘記了吃飯和睡覺。 1981年,剛剛讀到國中二年級的孫才傑不得不離開了他心愛的學校。兩個哥哥結婚成家後讓父母再也拿不出一分錢為他交學費了。那是一個悲哀的夏天,孫才傑噙著眼淚回到了家,扛著鋤頭當上了農民。 由於個子不高,力氣也不夠,粗笨的農活讓孫才傑吃盡了苦頭。父親看到他實在可憐,便讓他去跟表哥學木匠。表哥是個忠厚人,二話不說便收下了他。學徒不到三個月,他的手藝就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可以單獨出外攬活掙錢了。 父母見他手藝學成,心裡稍有寬慰,心想這個有了手藝的兒子總算不會為今後的生活發愁了吧。但沒讓父母高興多久,孫才傑便作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要當作家。 這緣於一個偶然的機會。一次孫才傑生病住院,病情稍好後他便去鎮上的書店看書。那時流行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孫才傑看了一本又一本,但隨後也發現為什麼這些武俠小說全是香港台灣人寫的?難道大陸人就寫不出來武俠小說?那一段時間,孫才傑沉默了,儘管還只是一個懵懂少年,但他心中已經對文學產生了嚴重的思考。 不久,孫才傑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要當作家!要寫出一部大陸人寫的武俠小說!然而,一個僅僅只有國中二年級水平的人要想具有一個作家的水平和能力,無異於痴人說夢。但孫才傑並不畏懼,他找出自己上學時沒用完的作業本,拿出自己那支破得不能再破的筆開始了他的文學創作。 一旦動開了筆,孫才傑才知道文學真不是個東西。他認識文學,文學卻似乎不認識他。從他手上寫出來的文字,除了滿腔豪情外,全無文學味道。 但孫才傑並不死心,他堅信文學不會拒絕自己。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學知識和寫作能力,他開始四處尋找可供閱讀的文學作品。作為八十年代的農村鄉鎮,文學書籍的匱乏是絕對空前的。孫才傑甚至找不到可以購買文學刊物的地方,無奈,他只好到廢品收購站,從發霉的書堆中尋找他的精神食糧。 孫才傑要當作家的笑話很快傳遍了他的家鄉,其影響力遠遠超出了他木匠水平的呼聲。一個收荒匠從中看出了商機,他用很低的價錢收到文學書籍後又以高出數倍的價錢賣給孫才傑,並不厭其煩的恭頌他一定會成為一位偉大的作家。 孫才傑陶醉著,在文學的痴迷和偉大作家的夢想中孤獨地行走著。
青年磨難:窮農民不改痴心夢
原以為讓兒子學了木匠手藝可以讓家庭的窘境得到改變,但這個願望很快讓孫才傑的父親失望了。他越來越發現這個聰明的兒子簡直是不務正業。與孫才傑一起出生的人大多都結婚成家,而孫才傑卻依然窮得叮噹響地在繼續他的作家夢。在孫才傑的記憶里,父親對他的文學夢曾經給予過毀滅性的打擊。父親曾把他寫的所有手稿撕碎扔進灶膛,在熊熊燃燒的火焰中發泄自己對這個不爭氣的兒子的怒氣。但孫才傑的舉動讓父親的憤怒終於無可奈何地熄滅了。每當父親將他的書籍和手稿燒了之後,身無分文的他便趁父親不注意時從家裡偷出糧食去賣,用賣得的錢購買紙筆。 父親投降了!一家人再也懶得管那個好吃懶做的不肖子了。這樣的結果讓孫才傑興奮不已,他終於找到了一個讓自己可以瘋狂寫作的機會了。不論是酷署寒冬還是炎炎夏日,他都窩在那間搖搖欲墜的土坯房裡,不知飢餓疲勞地寫作著。 1987年,孫才傑的父親不幸患上了癌症。臨終之際,這個飽經滄桑的老人絕望地看著面黃肌瘦的兒子,一句話也說不出,只有渾濁的老淚在眼窩打旋。孫才傑跪在父親面前,羞愧和難過讓他覺得父親的死完全是因為自己造成的。如果自己能外出打工掙錢,父親也不會因為沒錢治病而死。 父親死後,孫才傑和母親相依為命。這時候,貧窮已經像絞繩一樣套在孫才傑的脖子上讓他隨時都有可能熬煎不過。有一次,孫才傑再也拿不出一分錢去購買紙筆了,家裡也找不出可供他偷去賣的糧食了。無奈,孫才傑只好到姐姐家去向姐姐求援。那時姐姐剛結婚不久,家裡也窮得叮噹響,唯一的家當便是被姐姐視為命根子的一袋玉米。看著孫才傑可憐巴巴的樣子,姐姐只好忍痛把玉米拿出一半去集市賣掉。一路上,姐姐背著玉米在前面走,孫才傑默默地跟在姐姐的身後。姐弟倆的淚水灑了一路。 1988年,孫才傑的第一篇小說《轉房》在雜誌上公開發表,得到了12元稿費。孫才傑用這筆稿費買了一瓶劣質白酒來到父親的墳頭,將雜誌在父親墳前燒掉,然後將半瓶白酒倒在父親的墳頭,剩下半瓶自己一口喝下,然後嚎啕大哭地告訴父親,他的文學之路已經快要實現了。 1990年,孫才傑的另一個短篇小說《獵殺》在鄭州《百花園》雜誌頭條發表,這次得到了112元稿費。雖然這樣的成就讓孫才傑心中燃起無限希望,但窮困仍然像利刃一樣隨時都會結果了他的性命!
中年圓夢:小木匠挑戰大金庸
1995年,已經30歲的孫才傑依然在家鄉當一個老老實實的農民。這時候,他已經是一個孩子的父親了,但文學依舊是他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由於文學,他放棄了所有可以外出掙錢的機會,一家三口在極度窮困中慘澹度日。為了養活一家人,他不得不去建築隊打工,咬著牙跟著別人抬磚。每天早上太陽還沒出來,他就赤著上身和搭檔抬著200多斤的磚從一樓到七樓。在用樹桿搭起的架板上走得晃晃悠悠,心驚膽戰。一天下來,人累得脫了形,肩膀腫得像熟透了的西紅柿。儘管過得如此艱難,孫才傑也沒有放棄對文學的狂熱,有時候靈感來了,他在地上撿一張水泥包裝紙,也要把心中的感受記下來。即使是常年在建築隊打工,孫才傑仍然過得衣不蔽體食不果腹。有一年春節,孫才傑甚至窮到連買過年肉的錢都沒有,更別說改善其他條件了。一件他花20元錢買的劣質西服竟然穿了十二年! 文學,讓孫才傑在窮困中掙扎,貧窮讓孫才傑渴望找到一條改變自己人生的道路。 1995年,孫才傑的兒時好友劉剛成看到一個招聘廣告,上面稱要招兩名記者。孫才傑興沖沖地跑去應聘。本以為這次能夠讓自己找到一條光明之路,但沒想到還是被一個叫楊俊的騙子騙光了他向親戚借來的800元錢。 那天晚上,孫才傑身無分文,一個人又飢又餓地在綿陽臨園幹道上來來回回地走到天亮。 1996年3月,劉剛成再一次告訴孫才傑,《綿陽日報》要招兩名記者。這次,孫才傑再也借不到一分錢了,一個人騎著一輛破舊的腳踏車來到《綿陽日報》招聘報名處報名。但負責報名的小姐見他衣衫襤褸的樣子,以為他是收廢品的,一個勁地把他往外趕。孫才傑死乞白賴地一定要報名。那小姐被孫才傑纏煩了,對他說,涪江三橋那兒還有一個報名點,讓孫才傑去那裡報名。孫才傑興沖沖地跑到涪江三橋一問,原來那裡正在修橋,需要大量的農民工。孫才傑這才知道,自己被那個報名小姐給耍了! 孫才傑不甘心放棄這次機會,但此次招聘所必須具備的大學本科文憑和綿陽城市戶口這兩個硬性指標卻再一次將孫才傑拒之門外。 孫才傑決定另闢蹊徑。他認為,報社招聘記者首先是看文章,文憑和戶口只不過是一個無聊的託詞而已。於是,在三百多名報考者忙著考試和找關係之際,孫才傑采寫的兩篇5000字的特別報導《誰是兇手?》《貧困縣挖出大蛀蟲》已經在《綿陽日報》全文刊發,並被全國數十家報刊轉載。鑒於此,《綿陽日報》副刊部主任、《星期天》主編文然對孫才傑說:“我們雖然只招兩名記者,雖然你不具備任何資格,但你的文章讓我決定第一個錄用你。” 從此,孫才傑從一個農民開始走上了新聞記者的道路。 但好景不長,幾個月後,《星期天》停刊。走投無路的孫才傑在朋友處借了300元錢開始闖蕩成都。在租了一間民房和購買了一張舊床後,孫才傑身上只有不到50元的現金了。在成都,他人生地不熟,一個人騎著一輛從綿陽帶過來的腳踏車漫無目的地在成都的街頭飄流。終於,他在一家報社找到了一個實習記者的工作,為了節省開支,孫才傑給自己規定每天只吃一頓飯,實在餓得不行了就拚命地喝開水。 1998年8月6日,孫才傑在別人處借了500元來到康定採訪。當時成都溫度高達33度,而康定的溫度卻不到20度!身著短袖衫的孫才傑為了抵禦寒冷,只得沿著大渡河疾走或到小酒館喝二兩燒酒禦寒。幾天后,孫才傑此次採訪的稿子在該報全文刊登。文章刊發的第二天,社長在全社大會上宣布:“孫才傑這篇文章寫得相當漂亮,從即日起榮升本報首席記者!”而此時距孫才傑到該報應聘實習記者還不到20天!而他竟是該報有史以來的第一個首席記者! 2002年,已在全國新聞界頗具聲名的孫才傑和別人投資開了一家公司,原以為可以過一次當老闆的癮,卻不料一年下來,公司以慘敗而關門,他自己也欠下了數萬元的債務。 老闆沒有當成卻背了一屁股的債,孫才傑再也無顏再回報社當記者了,他決定重操舊業——寫作。這時,他已經身無分文。他的一個朋友得知他的情況後,出於同情借給他3000元錢,讓他好好再去找份工作。拿到錢後,孫才傑把朋友的話忘得一乾二淨,他在成都租了一間12平方米的房子,把自己關在屋子裡又開始了沒日沒夜地寫作。 儘管省吃儉用,不到半年,3000元錢還是花光了。為了省錢,他不敢在外面吃一頓飯,常常在超市里買回一堆一堆的饅頭放在冰櫃里慢慢吃。有時候放得久了,饅頭硬得像石頭,他就用開水把饅頭煮成漿糊,閉著眼睛往下咽。半年後,根據他自己的長篇小說《世紀絕戀》改寫的38集電視連續劇《阿里山之歌》完稿,孫才傑四處尋求影視公司,但都被拒之門外。走投無路的孫才傑再一次被文學逼上了絕路。 2004年7月,孫才傑終於等到了一個柳暗花明的日子。香港一家影視公司在網上看到他《阿里山之歌》的故事後,用重金買下了他的劇本。 孫才傑終於在四面楚歌的情況下涅盤重生。 《阿里山之歌》後,孫才傑先後寫下了《司法廳長》《活路》《蘭花草》《我將真情給你》《藏茶坊》等電視連續劇,每一部劇的題材和文學力量都成為影視公司爭奪的對象。 2008年是孫才傑人生最為輝煌的一年。由他編劇的40集電視連續劇《藏茶坊》被香港著名影視人林念萱看上。曾拍攝過76版《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等劇的林念萱決定用3600萬來打造此劇,而頗具人氣的台灣明星劉若英也將主演此劇。而他的另一部30集的電視連續劇《蘭花草》也被山東一家影視公司看中。 走出了人生的沼澤地,孫才傑並不就此罷休。他認為,當年是為了寫一本大陸人的武俠小說而走上了文學之路,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了二十多年,但這個夢想一直停留在他心裡無法忘卻。他計畫再用十年的時間來挑戰金庸。孫才傑認為,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雖然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但二老均已金盆洗手,不再寫作了。再加之二老年事已高,他們創造的武俠小說的巔峰狀態已經成為歷史,新的武俠小說的高峰依然橫亘在後人的面前,而現在許多自自詡為武俠小說作家的人其實連武俠小說的概念都沒有弄懂。武俠小說的定義是武中有俠,而並不是不分黑白的亂打一氣。在一塌糊塗的武俠小說世界裡,只有他才具有重塑武俠小說昔日形象的能力。他為此已經準備了二十多年,已經為未來十四部武俠小說取好了響亮的名字。孫才傑說,他已經把金庸、梁羽生等人的武俠小說做了詳細的對比與研究,他將用一種新的武俠小說模式來詮釋武與俠的精神,創造一個新的武俠小說的高度!
(原載《天府周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