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吳縣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

孫吳縣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

孫吳縣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隸屬北疆孫吳縣,它先後被國家和省命名為文博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管理陳列館的縣文物管理所也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孫吳縣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孫吳縣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
在北疆孫吳有一個遠近聞名的陳列館,這就是孫吳縣日軍侵華罪證陳列館,它先後被國家和省命名為文博系統優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防教育基地,管理陳列館的縣文物管理所也被評為全國先進單位。

簡介

孫吳縣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孫吳縣日本侵華罪證陳列館
孫吳縣日軍侵華罪證陳列館展廳通過文字、圖片和實物,向參觀者展現了日軍關東軍從1932年入侵孫吳到1945年關東軍投降13年的歷史。

1932年秋天,入侵孫吳的日軍沿“龍奇官道”到達遜別拉河的河谷平原,修鐵路、修要塞、建兵營,先後有舊一師團、821和123師團進駐,關東軍獨立第四軍司令部也設在孫吳,駐軍多時達10萬人。一幅幅歷史圖片,全景窗式真實地寫照,展廳中央巨大的站台上,陳列著90件關東軍常規兵器,機槍、刺刀、鋼盔、軍刀、火焰噴射器......遍布孫吳的軍事設施,真實地再現了當年日軍的罪行。1935年,主要用於軍事目的的北黑鐵路建成,孫吳即開始構築大型要塞,以抵禦和伺機進攻蘇聯。陳列館內的勝山全景畫、地下工事群、集群重炮台、江岸監視哨、駐有千人的野戰陣地,展現了日軍當時構成的“北正面”軍事要衝。

在孫吳城東,至今還有一座日本建築風格的米黃色大樓,被稱之為“將校俱樂部”的軍人會館,戰時,孫吳的“慰安所”有5個。

1941年,偽滿洲國確立了所謂《勞務新體制要綱》,實行了“國民皆老”,大批勞工被驅趕到孫吳修築軍事工程,展廳圖片上有曾家堡、三甲屯大型勞工群葬地的照片,累累白骨和勞工控訴書,披露出令人髮指的迫害勞工的暴行。

陳列館的文物櫃中有一本書名叫《戰塵悲歌》的回憶錄,作者石橋清末,他披露了當年修完勝山要塞後,日軍集體屠殺了3000名中國勞工的罪行。

東北淪陷,華北危急,白山黑水燃起了抗日的烽火,陳列館高懸著抗日名將趙尚志大幅油畫,這是哈爾濱油畫家趙廷椿1985年創作的。

1945年8月9日,蘇聯百萬紅軍進入東北,孫吳勝山要塞的日軍在蘇聯遠東第二方面軍第二紅旗集團軍的猛烈打擊下,全軍覆沒。

孫吳縣的愛國主義教育既深入又普及,1989年7月,日本廣播協會(NHK)的記者來孫吳採訪,他們不拍攝戰爭的罪證和遺蹟,而先把攝像機的鏡頭對準在遜別拉河畔嬉戲的孫吳青少年,並問他們:“你聽說過`二戰`嗎?”、“知道戰爭的性質嗎?”、“你們了解日本軍人做了些什麼事情嗎?”日本記者很想得到青少年的回答是“不知道”,但回答幾乎是異口同聲的,無不痛斥了日本帝國主義在這場侵略戰爭中犯下的滔天罪行。

近20年來,孫吳當地人在新生入學、青年人入伍、入團、入黨時都必到遺址遺蹟和日軍侵華罪證陳列館參觀,接受教育。人們不忘“九.一八”,不忘“八.一五”,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走走看看,以成為一種習慣。

十幾年來,到孫吳戰爭遺蹟和陳列館參觀的已達20多萬人次,日本旅行團組已近百個,還有美國、俄羅斯、台灣等地的參觀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