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坐落在新加坡大人路12號。這裡既是新加坡的文史中心、文化及國民教育基地,也是旅遊勝地。它不僅得到了新加坡政府和人民的精心呵護,也備受海峽兩岸和世界各地追求祖國和平統一的炎黃子孫的青睞與推崇。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前稱晚晴園,是同盟會南洋支部舊址,保存了孫中山先生在新加坡時的許多重要史料。晚晴園原由一位張姓富商修建,供同盟會南洋支部使用。孫中山從1905年開始,數次訪問新加坡,把此地做為中國同盟會南洋支部的活動據點。1966年3月,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將幾度易手的晚明園整修後重新開放,供人憑弔一代偉人孫中山。紀念館的正面,擺放著中山先生的座像。

簡介

孫中山南洋紀念館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館內展示著孫中山的革命活動照片。入口旁邊的小賣店,有中文、英文的說明書和紀念孫中山的明信片。另外,客人多時,還在二層播放錄像。在紀念館內,孫中山睡過的銅床、用過的桌椅都按原來的式樣陳列。館中的圖書館、展覽室收藏和展覽有關新加坡歷史的資料和圖片。園中央有噴水池,池後有一石墩,上置孫中山先生銅像,像後是孫中山居住的一幢凸字形雙層樓房。

晚晴園始建於19世紀末。當時是由橡膠業巨頭張永福為他的母親陳寶娘女士買下的一幢獨立洋房。張永福是中國革命事業的熱心支持者。1906年2月,他將這幢獨立洋房送給孫中山先生,以方便他進行革命活動。1911年,中國革命成功後,晚晴園由當時的中華總商會(現在的新加坡中華總商會)接管。

1964年12月,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及其革命活動,中華總商會對晚晴園進行翻新。翻新工作於1965年結束。晚晴園也隨之更名為孫中山故居。

1994年,古蹟保存局將孫中山故居評定為國家級古蹟。1996年,中華總商會將其更名為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以追念孫中山先生在東南亞一帶的革命事跡。1997年,中華總商會成立了子公司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有限公司,負責紀念館的修復工作。

晚晴園修復委員會是由新加坡中華總商會前任會長郭令裕發起並成立的。在郭先生領導下,委員會屬下還包含了五個工作小組,彼此為著共同的目標奮鬥不懈。經過四年的艱苦耕耘,終於將晚晴園改造成孫中山南洋紀念館。

經過了4年的修復,這棟耗資新幣800萬的紀念館,已在2001年11月12日,由內閣資政李光耀主持開幕典禮。

歷史

1994年11月,晚晴園正式被列為國家歷史古蹟。

1995年2月19日,新聞及藝術部長楊榮文準將(現為貿工部長)親自到大人路(馬里士搭路附近)的晚晴園參觀。他認為晚晴園是新加坡歷史發展的一個重要見證,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改變了整個世界局勢。為了讓年輕一代對過去這段歷史有所了解,應該將它翻新,重新賦予它歷史的生命。

1996年:楊榮文準將在晚晴園種下山竹樹。

1996年開始,政府批准了擴建要求,總商會就積極進行擴建工作。1996年晚晴園命名晚晴園-孫中山南洋紀念館,並在1997年設立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有限公司。館名中“南洋”二字肯定了南洋先驅對革命的貢獻。

文化聖堂

1996年11月12日,在晚晴園慶祝了孫中山先生誕辰130周年。當時的新聞與藝術部部長楊榮文準將造訪並做主賓。

楊榮文準將致詞時指出,孫中山倡導的不僅是一場政治革命,同時也是一場文化革命,對全世界華人的生活,影響深遠。楊榮文準將說,對新加坡人來說,保留晚晴園是一項重大的文化任務。1911年辛亥革命對新加坡的歷史和文化起著重大的作用。因此,晚晴園應被保留為華族的文化聖堂。這個聖堂,將豐富所有新加坡人和全世界人民的精神文明。

推動要素

為了使晚晴園修復這個任務順利完成,孫中山南洋紀念館有限公司設了個5人發展小組,由郭令裕先生為主席。其他組員有張昌隆先生、莊紹平先生、蔡團根先生及張東華先生。

除了5人發展小組,籌款方面則由張榮先生和倫與常先生負責。有了兩組的鼎力支持和合作,文史資料組才能盡情發揮所長,把晚晴園搞的多姿多彩。

交通

地址:大人路(TaiGinRoad)12號
乘車路線:
1、捷運NS站到大芭窖站(ToaPayoh),車站編號NS19;轉乘新巴139號或145號公共汽車。
2、捷運NS線到諾維娜站(novena),車站編號NS20;轉乘新巴21號或131號公共汽車。

新加坡旅遊景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