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誠

孟憲誠

孟憲誠,1928年2月生,河北遷西人。原總裝備部駐蘇某基地司令員,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基本信息

人生經歷

孟憲誠(左二)孟憲誠(左二)
1945年1月參軍,1947年9月入黨。歷任學員、參謀、艦艇觀通長、副艦長、艦長、艦艇大隊參謀長、遠洋測量船基地籌建指揮部副指揮、遠洋測量基地副參謀長、參謀長、副司令、司令員

1988年9月,被授予少將軍銜,是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9年1月,離職休養。

個人成就

人民解放軍國防科委某部副參謀長孟憲誠,不滿足於戰爭年代的經驗,不甘於當外行,在和平建設時期,勤奮學習科學文化,使自己在專業化、知識化的道路上不斷前進,從外行領導變成內行領導。 孟憲誠原是一位土八路,入伍前只有國小文化程度。但他刻苦學習,知難而進,乾一行愛一行專一行。

1975年,孟憲誠從海軍調到國防科委工作,負責組織遠洋測量船的建造試航和航行訓練。從駐地碼頭到長江口,有一段狹窄、險要的航道,海輪進出這裡一般都要請引水員領航。孟憲誠對這段航道不熟悉,也沒有駕駛過萬噸級的大船。孟憲誠帶領船長和航海長們到地方輪船上 ,向經驗豐富的老船長取經,根據有關部門提供的航道水文變化資料,苦練操縱遠洋船進出長江口的技能,不到半年功夫,就摸索出一套航行、駕駛經驗,不用請引水員也能把大船安全開出去、駛進來。孟憲誠常說:“一個領導幹部如果不學習現代科學文化技術知識,就不能前進,就可能會變成一個瞎指揮的官僚主義者。”隨著全黨工作著重點轉移, 他學習的勁頭更足了。為了閱讀英文版《航路指南》,他利用空餘時間,對照《英漢詞典》一字一句地攻讀。為了掌握遠洋航行、測量的技能,孟憲誠常年累月在汪洋大海上頂風抗浪,奮戰不息。他經常對照海圖熟記各海區暗礁、險灘、燈標和障礙物的分布位置,人們稱他為“活海圖”。祖國的東海南海、黃海、渤海融合著他的汗水,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留下了他的航跡。 僅最近四年,他出海時間累計達364天,總航程相當於繞地球轉了三圈半。

1980年5月,我國向太平洋海域發射運載火箭,孟憲誠擔任6艘測量船、打撈船的指揮。要使火箭落點測得準、儀器艙打撈得及時,必須事先把6艘船布在準確的陣位上。但火箭濺落海域水深四、五千米,無法拋錨固定船位,只能漂泊。而這裡洋流湍急,流向沒有規律,一天一夜船位漂移幾十海里。要在這樣的海域準確部署各船的陣位,是航海史上的一大難題。然而,孟憲誠運用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和積累的經驗,帶領航海人員,突破了這一難關,準確推算出火箭濺落時各船的陣位。在孟憲誠的指揮下,全體參試人員密切協同,團結戰鬥,圓滿完成了運載火箭的落點測量和儀器艙的打撈任務,國防科委黨委給孟憲誠榮記三等功。

逝世

原總裝備部駐蘇某基地司令員,正軍職離休幹部孟憲誠,因病醫治無效,於2009年5月1日在無錫逝世,享年81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