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武

孟慶武是泰山當代畫院院長。60多件作品被國內外館藏。一人騎著自己製作的躺車從北京到大連。

基本信息

美術家
孟慶武,山東寧陽人,1965年生,曲阜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書畫藝術家協會會員,國務院三峽建設委員會中國三峽畫院一級畫師,北京畫院王文芳工作室畫家,泰山當代畫院院長。2004年深造於北京畫院高級研修班,師從王文芳、趙志田先生,並得王明明、楊延文、石齊、李小可等名家親授。1996年至今,在京滬等地舉辦10多次個人畫展和聯展,60多件作品被國內外館藏。傳略和作品入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世界名人錄》、《科學中國人・中國專家人才庫寶典》、《世界著名畫家真跡博覽大典》等多部典籍。
孟慶武獲獎作品:
<辦電忙> 1980年山東美協主辦,獲一等獎
<春之聲> 中國美協主辦,亞亨杯全國書畫精品展,獲銅獎
<山村女教師> 中國美協主辦,新世紀全國中國畫精品大展,獲優秀獎
<爭艷> 中國美協主辦,迎奧運全國中國畫展,獲銅獎
<長河落日> 中國美協主辦,西部輝煌全國中國畫展,獲二等獎
<渡口> 中國美協主辦,第十五屆新人新作展,獲優秀獎
<大山深處> 第四屆當代中國山水畫展,獲創新獎
<山那邊> 文化部主辦,中國赴加拿大和多巴哥兩國中國美術作品展
<大河西去> 文化部主辦,首屆中國青年國畫家國畫大展,獲二等獎
<秋色> 文化部,中日友好協會主辦,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三十周年當代精品書展獲銅獎,並赴日本展出
音樂家
孟慶武,男,1946年3月15日生,河北景縣(今景州)人。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江蘇省音樂家協會理事。江蘇省音樂文學學會理事、徐州市文聯原創作聯絡部副主任、徐州市音樂家協會原秘書長兼副主席。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習詞曲創作。先後有五件詞曲作品獲國家級大賽一、二等獎,十餘件(次)詞曲作品獲省級一等獎。其中,《前進,光榮的中國工人》1983年入選江蘇省“主人翁贊”五月歌會會歌歌詞。《旋律的橋樑》1987年與石祥、張士燮、王健、石順義、王積福等著名詞家的作品現入選全國評選的“十佳歌詞”。歌詞《水上人家》1988年獲全國未來詞曲作家、演唱家“成才之路”大賽金獎。《山記著你,水記著你》(本人曲)1992年獲全軍業餘文藝匯演作曲二等獎。《灘�美》(本人詞)獲江蘇省“五個一工程獎”。1991年3月被選為江蘇省代表團成員,赴北京參加了全國青年業餘文藝創作作者會議,會議中,本人的成績被寫入大會開幕詞中。
醫學家
孟慶武,山東省淄博市高青縣人民醫院副院長、腹腔鏡治療中心主任,副主任醫師,淄博市醫學會醫療事故鑑定委員會首批專家組成員,山東省醫院管理學會會員,1987年畢業泰山醫學院,大學學歷。主要從事普外科、外婦科疾病腹腔鏡治療專業,成功實施了高青縣首例腹腔鏡手術,在省級以上醫學雜誌發表論文10餘篇,兩項成果獲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獲 “全市文明服務明星”等稱號。
“油價在漲,腰圍在漲,氣候也在變……這個局面一定要改變。讓我們在這個春天一起來騎車。騎車好,騎車身體健康,騎車心情愉快,騎車可以飽覽一路美景。”這就是國際人力車協會(IHPVA)網站首頁上的人力車生活宣言。在網頁下方的視頻里,一個人騎著他的三輪腳踏車在類似人民大會堂前那樣高的台階中上上下下如雜耍。他騎的是一輛躺式腳踏車,躺在這樣的車裡,不但能上下台階,據說從北京騎到西藏都不會感到腰疼。孟慶武騎的就是這種車,而且是自己設計製造的。他就曾騎著它翻山越嶺,從北京出發去了承德和大連。 行者檔案
孟慶武 北京人,網名雪地孤星,原為電工,現為自由職業者。2005年開始騎行出遊,2006年開始接觸並自己設計製造“躺車”。2006年用4天躺著騎車898公里前往大連,2007年24小時不間斷騎躺車往返北京和承德。2008年獲中國戶外年度金犀牛獎,最佳裝備自主設計獎提名入圍。
躺騎去大連
4天騎898公里去送車
為了將自己製作完成的躺車安全送到買主車友手裡,2006年,孟慶武孤身一人騎著這件成品去了大連。從北京到大連,一共898公里的路程。孟慶武白天騎,晚上歇,4天下來,腳踏車上的計時器上顯示出共44個小時。
一路下來,他的身體除了腿部有正常的疲勞感外,其他部位居然都很輕鬆。對此,孟慶武一定會告訴你這完全要歸功於臥式腳踏車的設計符合人體曲線,所有的部位都得到了支撐,背部肌肉不會緊張。這輛令大連街頭的人們都感到好奇的腳踏車有兩個明顯特點,一是車座變成了躺椅,二是腳蹬子“長”在了車頭上,因此需要人躺著去騎,這就是臥式腳踏車名稱的由來,圈裡人稱它為“躺車”。
對於這種起源於歐洲的人力運輸器,大連街頭的市民表現出了良好的幽默感,有人仔細看過後,頗為肯定地說,“這肯定是輛電瓶車”。也有人表示這必定是一輛殘疾人專用車無疑,“那人肯定頸椎壞了但腿還能動,所以才騎這種車”。
躺車運動命運坎坷
對此,孟慶武說如果上世紀30年代,國際腳踏車協會沒有不承認法國人在躺車上所創造的記錄,躺車肯定會較今天更為流行。因為在躺車出現之後,幾乎所有的坐式腳踏車都輸給了躺車,所有的場地腳踏車記錄都來自躺車,因為人躺著,風阻幾乎小了一半,速度很快,而發力方向設計得也很科學。
也正是因此,躺車的厄運旋即臨頭,在腳踏車界出現了關於躺著騎的這種車到底屬不屬於腳踏車的爭議,後來臥式腳踏車不被認可無法參加比賽,被限制了發展。躺車的再次復興,是到了上世紀70年代的事情,那是嬉皮士運動所帶來的復古活動,躺車作為一種古董被挖出來,讓騎行者回歸環保,並獲得高回頭率的表演感。
在大連,孟慶武將駕馭躺車的要領告訴了購買者:騎躺車要全身放鬆,不能像騎普通腳踏車似的用車把控制平衡。要用身體去適應。在大連,也有新聞媒體報導了這次“壯舉”,標題是《北京小伙兒“躺騎”4天來大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