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山西省下轄縣級市]

孝義[山西省下轄縣級市]
孝義[山西省下轄縣級市]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孝義位於山西省腹地偏西,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太原盆地西南隅。地理坐標東經111°21′ -111°56′,北緯36°56′-37°18′。北與汾陽市毗鄰,西北與中陽縣相依,西與交口縣接壤,南與靈石縣相連,東南與介休市隔汾河相望。 孝義市屬於溫帶季風氣候區,冬寒夏暑,四季分明。全市下轄5個街道、7個鎮和5個鄉,市境總面積945.8平方公里, 總人口48.78萬(2017年)。 孝義市處於太原經濟圈節點,與汾陽、介休共同構成太原經濟圈次中心。孝義是山西省縣域經濟的排頭兵,是中國百強縣(市)、全國文明城市 、國家園林城市 、國家衛生城市 、全國文化先進市、全國生態文明先進市、全國綠化模範市、山西省文明和諧城市、山西省環保模範城市、山西省歷史文化名城、山西省宜居城市、山西省22個擴權強縣試點縣(市)之一。2012年2月24日,以山西孝義城市名命名的“孝義艦”列裝南海艦隊。 2018年10月,孝義市入選“綜合實力百強縣”、 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市、全國科技創新百強縣市、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縣市。 2018年11月,入選中國縣級市全面小康指數前100名。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孝義風貌 孝義風貌

春秋時周定王十三年(公元前594年)晉國置瓜衍縣(今市區北5千米虢城村)。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屬茲氏縣域。西漢屬茲氏縣。三國魏中陽縣治徙今市區西13千米鞏村,屬西河郡。西晉永嘉元年(公元307年)併入隰縣。北魏太和十七年(493年)於今市區東3千米置永安縣,屬西河郡。孝昌年間吐京郡自今石樓縣境寄治今市區西10千米吐京村,永安二年(529年)於今市區西10千米六壁頭村僑置顯州及建平郡,於今虢城村置定戎郡,所置郡俱屬顯州。北齊廢顯州及所屬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於今市區西南33千米王莊堡村別置高唐縣,屬北溫州。貞觀元年(627年)廢高唐縣,因永安縣名與涪州的永安縣(今重慶市奉節縣)重名,遂產生更名之議。因鄭興以“孝行聞於朝”,於是唐太宗李世民勒賜改永安縣為孝義縣,屬汾州,改鄭興所居的故里為“孝義里”。另據《讀史方輿紀要》載,縣名以縣境有孝水和義水得名。宋太平興國元年(976年)為避太宗趙光義名諱,改中陽縣。次年太宗改名,縣復稱孝義。熙寧五年(1072年)廢入介休縣。元祐元年(1086年)復置孝義縣,屬汾州。明、清屬汾州府。民國初年屬冀寧道,道廢后直屬省。

1949年屬汾陽專區,1951年屬榆次專區,1958年廢入介休縣,1961年復置,屬晉中專區,1967年屬晉中地區,1971年劃歸新成立的呂梁地區。1992年2月10日,經國務院批准,孝義撤縣設市,為縣級市,同年5月1日,孝義市正式掛牌成立。2003年10月23日,國務院批准撤銷呂梁地區,設立地級呂梁市,縣級孝義市改由山西省直轄、地級呂梁市代管。

(圖冊《孝義風貌》中部分圖片來源: )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孝義市政區圖 孝義市政區圖

自元代始,孝義縣歷經里甲制、區村制、鄉村制、社隊制和鄉鎮制。在歷代政區的交迭更替中,境域面積不斷變化,直至20世紀70年代以後,孝義縣境域一直延續至今。

元代孝義實行里甲制,其中城內為坊,近城為廂,再分為里,每里編制為十甲,依甲徵收田賦、攤派徭役。時劃分為23個裡。

明洪武十四年(1381),以110戶為一里,10戶為一甲;明代劃分為六坊(廂),分轄22個裡,345個村。

清乾隆時分15里。清光緒六年(1880)實行鄉村制。全縣共有408個行政村,分屬東鄉、南鄉、西南鄉、西北鄉、北鄉、城關鄉6個鄉。

民國8年(1919)實行區村制。全縣共劃分為5個區,43個行政村,357個自然村。民國36年閻錫山推行“兵農合一”暴政,將全縣編為23個鄉,419個編村。

新中國成立後實行區村制,1949年孝義劃分為8個區,分轄88個行政村,405個自然村。同年12月,將郭家掌區轄弓陽鎮和鳳尾兩個行政村(包括弓陽鎮、開府、鳳尾、石板上、任家灣和申家灣6個自然村)劃歸中陽縣轄。1953年3—6月,進行解放後第一次劃鄉工作,將原1—4區劃為42個鄉。同時隨著區村的劃入劃出,孝義縣改劃為8個區,分轄68個鄉,481個自然村。隰縣的大麥郊區8個鄉52個自然村劃歸孝義縣轄,將小虢城等7村劃歸汾陽縣,汾陽縣北辛安村劃屬孝義縣,將萬戶侯村劃歸介休縣。

1956年,全縣合併為33個鄉,靈石縣安生鄉14個自然村劃屬孝義縣轄;1958年合併為16個鄉。1958年9月合併為8個鄉:城關、梧桐、白壁關、兌鎮、後河、下堡、西泉、大麥郊。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通過《關於在農村建立人民公社問題的決議》,實行社隊制,8個鄉改為8個人民公社。1958年12月,孝義、靈石二縣併入介休縣。1961年5月,恢復孝義縣,境內劃分為18個人民公社:城關、大孝堡、司馬、白壁關、東許、杜村、兌鎮、南陽、陽泉曲、梧桐、下柵、柱濮、驛馬、西泉、下堡、溫泉、大麥郊、壇索。1971年5月,溫泉、大麥郊、壇索三個人民公社劃歸交口縣。1981年設李家莊人民公社。自此,全縣共有16個人民公社、363個生產大隊、722個生產隊。

1984年7月,實行鄉村制,將16個人民公社改制為16個鄉人民政府。1985年10月,增設城關鎮。

1992年,孝義撤縣設市,全市管轄6個鎮,12個鄉,23個居民委員會,380個村民委員會。1995年,市轄鄉鎮建制有所變更,原司馬鄉、梧桐鄉、柱濮鄉改為鎮,市轄9個鄉9個鎮。1998年6月,撤銷城關鎮,設立新義街道和三賢街道;撤銷城關鄉,設立古城鎮。1999年底,全市轄2個街道、9個鎮、8個鄉,381個行政村,396個自然村。

2001年,撤鄉並鎮,三賢街道併入新義街道,稱新義街道;古城鎮撤銷,轉組為中陽樓街道;司馬鎮撤銷,轉組為振興街道;白壁關鄉和高陽鎮合併組建為高陽鎮;東許鄉和梧桐鎮合併組建為梧桐鎮;大孝堡鄉和李家莊鄉合併組建為大孝堡鄉。至2001年孝義轄3個街道、7個鎮、5個鄉,381個行政村,396個自然村。

2003年,原東許鄉政區從梧桐鎮分出,改為東許辦事處。2008年設立崇文街道。2010年5月15日設立勝溪湖辦事處。

2013年9月26日,原勝溪湖辦事處和東許辦事處行政合併,成立勝溪湖街道。

區劃詳情

截至2015年5月,孝義市下轄5個街道、7個鎮和5個鄉,總計50個社區,379個行政村。

孝義市行政區劃一覽
新義街道
鄭興社區┃長安社區┃三賢社區┃府中社區┃府東社區┃迎賓北社區┃府南社區┃新樂社區┃新安社區┃勝溪社區┃工程處社區┃人印社區┃汾局社區┃迎賓南社區┃府前社區┃永盛社區┃順義社區┃思源社區┃建西社區┃離柳社區┃三皇社區┃張家莊村┃趙家莊村┃樊家莊村┃梁家莊村┃賈家莊村
中陽樓街道
中陽樓社區┃吉泰社區┃祥和社區┃新泰社區┃慧豐社區┃翠峰苑社區┃和華社區┃福盛社區┃幸福社區┃方泰苑東社區┃東關村┃北關村┃一家莊村┃新莊村┃西關村┃窯上村┃鐵匠巷村┃八家莊村┃橋南村┃橋北村┃尚家莊村┃樓東村┃樓西村┃城東村
振興街道
司馬村┃北辛安村┃中辛安村┃南辛安村┃仁智村┃蘇家營村┃東莊村┃青義村┃鹽鍋頭村┃劉家堡村┃南辛莊村
勝溪湖街道
湖濱社區┃封家峪社區┃河底村┃宜興村┃真興村┃東許村┃西許村┃那莊村┃上莊村┃永安莊村┃小王營村┃必獨村┃道相村┃師河底村┃小南莊村┃和平莊村┃寺家莊村┃崇源頭村┃西尉莊村┃六壁頭村┃東尉莊村
崇文街道
新建社區┃汾青化工廠社區┃崇南社區┃學苑社區┃永安社區┃居賢社區┃崇北社區┃文苑社區┃留義社區┃瑤圃村┃大虢城村┃居義村┃留義村┃桃園堡村┃蘇家莊村┃宋家莊村
兌鎮鎮
兌鎮社區┃離柳煤焦社區┃新峪煤業社區┃下令狐村┃梁家原村┃產樹原村┃新民村┃南營村┃上吐京村┃桑灣村┃韓家灘村┃偏店村┃圪卓頭村┃偏城村┃郝家寨村┃後洞村┃后庄村┃東莊村┃杏野村┃黃文村┃溝北村┃後溝村┃原家莊村┃前嶺村┃溝南村┃石踐村┃水峪村┃兌鎮村
陽泉曲
鋁礦社區┃柳灣礦社區┃陽泉曲社區┃陽泉曲村┃神寧溝村┃仲家山村┃柳灣村┃呂居堡村┃申家莊村┃西河底村┃後山村┃河北村┃核桃窳村┃老營坪村┃教場村┃西上莊村┃柏子溝村┃大勝村┃瓦窯坡村┃師家莊村┃安樂村┃蘇家沿村┃王義莊村┃春塔村┃劉王莊村┃克俄村┃甘村┃窯上村┃后庄村┃南莊村┃下莊村┃禪房頭村┃西張家莊村┃碾頭村┃馬莊村┃段封村┃南溝底村┃尹家沿村
下堡鎮
胡家窯村┃官窯村┃觀嶺村┃前龐溝村┃後龐溝村┃頡頡堡村┃下堡村┃元金村┃東嶺村┃趙家莊村┃上塢頭村┃田家莊村┃魏家莊村┃西程莊村┃石相村┃部落村┃邀莊村┃桃樹溝村┃槐樹園村┃馬術嶺村┃半溝村┃角盤村┃衛底村┃南頭村┃北頭村┃趙西溝村┃南榆苑村┃安家嶺村┃長坡窳村
西辛莊
大王莊村┃杜西溝村┃楊家溝村┃西泉村┃郝家灣村┃韓家沿村┃辭凡溝村┃西溝沿村┃宜官村┃夾道村┃西歧溝村┃中窪村┃崔家莊村┃梁家沿村┃高塘坂村┃面向塔村┃西辛莊村┃四家坪村┃林林窪村┃太子裡村┃南莊溝村┃賀嶺村┃劉家沿村┃南上莊村┃吳西莊村┃莊溝村┃盆子坡村┃交子裡村┃王才堡村┃康家沿村┃東莊沿村┃槐樹溝村┃下馬寬村┃蘆子裡村┃陶口原村┃興文村
高陽
新陽煤業社區┃高陽社區┃臨水村┃高陽村┃三多村┃神福村┃賢者村┃神安村┃東曹村┃西曹村┃白北關村┃善吉村┃下吐京村┃順光村┃西辛壁村┃東辛壁村┃仁義村┃大垣村┃小垣村
梧桐
中梧桐村┃東梧桐村┃南梧桐村┃北梧桐村┃仁順村┃曹村村┃前營村┃後營村┃仁坊村┃新尉屯村┃舊尉屯村┃東王屯村┃中王屯村┃西王屯村┃南姚村┃北姚村┃東董屯村┃西董屯村┃嶺北村┃田家溝村
柱濮鎮
上令狐村┃任家莊村┃上智峪村┃下智峪村┃王家莊村┃下柱濮村┃於家莊村┃賀南溝村┃黑坡溝村┃旺家原村┃如來村┃上柱濮村┃孟家莊村┃小青河村┃大青河村┃大窳村┃西溝村┃魚灣村┃樑上莊村┃門樓窳村┃莊裡村┃三河口村┃胡家寙村┃大王堡村┃牛郎嶺村┃劉莊村┃賀家莊村┃子善村┃後河村
大孝堡鄉
大孝堡村┃長興村┃文明村┃張魏村┃西盤糧村┃馬莊營村┃長黃村┃蘆北村┃蘆南村┃東盤糧村┃五樓莊村┃鄭家營村┃霍家堡村┃北橋頭村┃東張莊村┃小圪塔村┃南船頭村┃南小堡村┃李家莊村┃程家莊村┃大堡村
下柵鄉
下柵村┃上柵村┃吳圪垛村┃興躍村┃壇果村┃王馬村┃王家溝村┃恆興堡村┃南遼壁村┃北遼壁村┃高仁村┃恰頭村┃中原村┃堯仲村┃東安生村┃西安生村┃大西莊村┃小西莊村┃西鋪頭村┃南莊村┃道六莊村┃南道村┃西溝村┃東鋪頭村┃南峪村┃馬家嶺村
驛馬鄉
趙家寙村┃山草占村┃果家原村┃關家口村┃錄家莊村┃馮家原村┃東大會村┃西大會村┃陽頭莊村┃大溝村┃多才嶺村┃前驛馬村┃後驛馬村┃白馬峽村┃高阜村┃寨上村┃小原頭村┃劉家莊村┃孟南莊村┃龐莊村┃燕富曲村┃牛王原村┃趙家溝村┃東窳野村┃西窳野村┃宣化原村┃鈕村村┃李家寙村┃上荊封村┃下荊封村┃楊圪垛村┃申家溝村┃榆樹坪村┃堡子上村┃白家莊村┃岩莊村┃嵩里村┃瓮溝村
南陽
南陽村┃石公村┃相王村┃山頭村┃卜家峪村┃西嶺村┃柴場村┃梧鳳村┃達蘇村┃田家莊村┃白石崖村┃前活丹村┃後活丹村┃盤龍沿村┃桑溝村┃高家掌村┃坪子山村┃上義棠村┃沿家山村┃下義棠村┃溫家莊村┃魚里村┃大石頭村
杜村鄉
東小景村┃西梁莊村┃沿家坡村┃西房莊村┃招攜村┃龍池頭村┃杜村村┃西小景村┃元罡村┃長安村┃侯家山村┃南嶺村┃程圪垛村┃北段王村┃南段王村┃李家莊村┃溫家垣村┃石匣社村┃王青峪村┃白居莊村┃申家溝村┃薛頡嶺村┃柳寙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孝義市位於山西省腹地,晉中盆地西南隅,呂梁山脈中段東麓,地理位置介於東經111°21′—111°56′,北緯36°56′30″—37°18′45″之間。東與介休市隔汾河相望,西與交口縣、中陽縣毗鄰,南與靈石縣接壤,北與汾陽市交界。全境東西長46千米,南北寬26.55千米,市境總面積945.8平方千米 ,市中心距山西省會太原市約120千米。

地形地貌

孝義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在731~1716米之間。薛頡嶺最高,海撥1716米;最低海撥726.7米。汾河及其支流孝河、文峪河、下堡河、兌鎮河、柱濮頭河穿流市境。

孝義地處山西台背斜和太原盆地的西南緣,呂梁山台背斜東翼,區內地勢由西北向東,基本上呈西北、東南的單斜構造。孝義居於汾渭地塹地震帶,迄今未息的新構造運動導致強烈的地震發生。該市地震基本烈度為七度以上高烈度區。

整個地區因地質結構不同而分為西部的低中山區,中西部的丘陵和台塬區,以及東部的平原區。西部低中山區位於市境西北部,分布在南陽、杜村鄉,其山地為石灰岩乾石山區,屬呂梁山脈,海拔1200—1400米,面積為147.64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5.61%。中西部丘陵區分布在南陽、杜村鄉東部,西辛莊、陽泉曲、兌鎮、下堡、高陽、驛馬、柱濮、勝溪湖、下柵等鄉鎮、街道,海拔1000—1300米,面積約442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46.76%。中東部台塬區分布在下堡、兌鎮、高陽、勝溪湖、下柵等鄉鎮、街道,面積為182.7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9.32%。東部平原區分布在高陽、下柵、大孝堡、振興、梧桐、新義等鄉鎮、街道,區內地勢平坦,平均海拔750米,由西向東緩慢傾斜,面積約173平方公里,占全市總面積的18.31%。

水文情況

孝義市境內的地表水多為河水,河谷水系發達,但多為季節性河道,均屬黃河流域汾河水系。有史料記載:“勝水一名孝河,源出狐岐山之麓,流經縣西十五里至縣東南入於汾。土京水一名西陽水,源出縣西南一十五里,土京水合勝水入汾河。”“玉泉山在縣西南七十里,下有泉如涑玉因名。通吉隰往來之路,其水引縣南,灌南曹五樓諸村民田。”這些史料都是孝義水系發達、河流眾多的有力佐證。主要河道由過境河和境內河組成。過境河有汾河、磁窯河、文峪河、虢義河;境內河有孝河、兌鎮河、下堡河、柱濮河等。汾河是孝義市最大的過境河,流經孝義市與介休市交界處。孝河為境內主要河流,河流長度為56.5公里,流域面積約為460平方公里,由發源於西部山地的下堡河、兌鎮河、柱濮河等支流匯流而成,由西向東基本橫穿全境,在蘆南村東南匯入文峪河。孝河多年平均地面水經流量為3491.2萬立方米。

孝義境內地下水補給完全依靠自然降水的滲入。山區主要為大氣降水的垂直入滲補給;丘陵區除大氣降水補給外,還有河道滲漏補給和農灌回歸補給及西北部山區的側向徑流補給;平原區地下水的來源以大氣降水和山前側向徑流為主,其次為河道滲漏及農灌回歸補給。

受區域構造的控制,地下水由山區向平原區排泄。山區地下水的排泄途徑主要為河道排泄、採礦排水、地下水開採,其次為灰岩水的深層排泄;平原區地下水的排泄途徑為開採、蒸發和側向徑流。

氣候特徵

孝義市境內的氣候受季風環流、地理緯度和海拔高度的影響,一年四季分明,是典型的暖溫帶季風氣候。冬季受蒙古冷高壓的控制,多偏北和西北氣流,氣候寒冷少雪;夏季受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影響,多偏南和東南氣流,氣候炎熱,雨量較集中;春季受冬夏季風氣團交替控制,氣候多風乾旱,變化明顯;秋季受蒙古高壓氣團南移的影響,天高氣爽,多為晴朗天氣,偶有陰雨連綿日。

孝義市境內1992—2010年的平均氣溫為10.7℃,年平均最低氣溫9.5℃。由於厄爾尼諾和溫室效應的影響,氣候溫度明顯升高。由於地勢不同,海拔高度的差異,各鄉鎮無霜期差異很大。杜村鄉神江溝只有140天,市區則有206天。

境內年平均降水量為428.8毫米。降水以小雨最多,中雨主要集中在5—9月份,大雨、暴雨出現次數較少,一般都集中出現在6—8月份。

境內屬季風區,主導風向偏西風,年平均風速2.7米/秒。一年之內風力最大的月份為1月份,平均風速4.1米/秒,風力最小的月份為8月份,平均風速2.0米/秒。全年平均大風(7級以上)日數為9天左右,且多出現在春季。從季節來看,冬季半年多西北風,夏季半年則以東南風較盛。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孝義礦產資源豐富,品種較多,探明有煤、鋁、耐火粘土、鐵、熔制石灰岩等礦產,且分布集中,地質條件好,便於開採。孝義的礦產資源尤以煤、鋁為最,是中國第一批50個和山西省35個重點產煤地之一,也是國家鋁工業的主要開發基地。

孝義境內煤炭資源是霍西煤田的重要組成部分,儲煤面積為783.5平方公里,占境域總面積的82.8%。探明的地質儲量為71億噸,遠景儲量90億噸,儲量豐富,埋藏較淺,煤層穩定,品種齊全,煤質較好,易於開採。孝義煤炭的煤種以焦煤為主,兼有肥煤和瘦煤,其中,焦煤儲量為25.64億噸,約占儲量的36.1%;肥煤儲量10.39億噸,約占總儲量的14.6%;瘦煤儲量為13.76億噸,約占總儲量的19.4%。孝義境內的煤層地質構造比較簡單,除白壁關井田一帶煤層埋藏超過600米外,一般埋深都在150—350米之間,主要煤層賦存穩定,傾角平緩,較易開採。

鋁土礦是孝義市第二大礦產資源,主要分布於孝義的西部山區,埋藏面積約100平方公里。已探明保有儲量2.6億噸,其中工業可采量為8800萬噸,儲量約占全國總儲量的20%,占山西省總儲量的41%,占呂梁市儲量的74%。全國最大的鋁廠——河津鋁廠的礦石基地就在孝義。境內的鋁土礦賦存於石炭系中統本溪組下部的鐵鋁層中,礦體呈層狀、似層狀、透鏡狀,產於鋁土頁岩黏土岩層,與頂底界線清楚。且地質構造簡單(礦體規模大,單礦體長度在1000米以上,寬400—1000米),埋藏淺,產狀平緩,質量上乘,層位穩定,厚度較大,大部分礦體厚2—5米,最厚可達十餘米。礦體規模較大,資源集中,極易開採,含鋁量高,適宜大規模開採。依據礦產部門實驗分析,孝義的鋁礦含鋁量高達74%,有著較大的開採價值。

孝義境內鐵礦石屬沉積型,類型單一,通常稱為“山西式鐵礦”,即“窩子礦”。這些鐵礦石主要賦存於石炭系中統本溪組地層內,其分布大體與鋁礦相當。有礦床8處,累計探明儲量1964.3萬噸,其中85%的含量集中在西河底礦區,礦石品位在31%—60%之間。

耐火粘土礦賦存於石炭系中統本溪組地層下部的鋁土礦層之上或體間,與鋁土礦相依共生。經探明的儲量約8895.3萬噸,主要成分是高嶺石,其含量在30%—70%之間,耐火度在1730℃—1770℃之間。耐火粘土大型礦床2處,中型礦床5處,均為鋁土礦的共生礦產,探明保有儲量8915.3萬噸。

熔劑石灰岩孝義境內僅有一處土表產地,即克俄礦區克俄、卜家峪北礦段。探明保有儲量3609.0萬噸,其中工業儲量為2704.0萬噸,分別占全國、省儲量的5.2%與7.0%。

除以上各類礦產資源外,孝義還蘊藏豐富的石膏、硫鐵礦、瓷土、紫砂工藝黏土、紅色黏土、高嶺土、飾面石材等其他礦產,這些礦產尚待開發利用。

土地資源

孝義市境域國土總面積945.8平方公里,折合94580公頃,宜耕面積69770公頃,宜林面積11590公頃,墾植指數較高,實有耕地面積33760公頃,其中,水澆地面積1.2330萬公頃,旱地面積2.143萬公頃;牧草地4000公頃,其中,天然草地3867公頃,人工草地133公頃。

根據土壤的肥力等級,孝義市的土壤資源分為七個等級。高肥型土壤(一等地):主要分布於境內東部的洪積平原地區,面積為869公頃,該類土地地面平坦,土層深厚,灌溉便利,肥力較高,制約因素極少,是孝義的高產農田。二等土地面積為13638公頃,該土壤質量較好,但土壤養分不足,灌溉不力,土體易旱偏黏。其中中肥型土地分布在西部季節性的河流的一級階地,洪積平原的下部和一級階地的較高地帶,面積為3894公頃;易旱型土地分布於汾河西岸的二級階地、台塬區面和丘陵區河谷地帶,面積為1014公頃;偏黏型土地主要分布於洪積平原的下部和一級階地較高處,面積為103公頃。三等土地面積為5144公頃,主要為漏砂型、偏砂型和輕鹽型。四等土地面積為42077公頃,分為乾旱型、中蝕型和中鹽型土質。五等土地面積為3258公頃,分為砂型和重鹽型兩種土質。六等土地面積為17282公頃,主要有薄層型、重蝕型和粗骨型土質。七等土地面積為3350公頃,這類土地土質極差,難以利用。

水資源

孝義市境內地表水資源總量為6817萬立方米,人均占有量152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可利用量為1733萬立方米,地下水可開採量為3823萬立方米,重複計算量為1738萬立方米,水資源可利用量為3818萬立方米,可利用率為56%。2006年各行業實際取水量6291萬立方米,遠超過可利用水量,人均用水量為123立方米,低于山西全省取水水平,屬於全國水資源匱乏省份中嚴重缺水縣市之一。

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的影響,1990年以後,水資源總量呈現出減少趨勢,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已達到83.5%,其中地表水資源開發利用率為66.7%,屬高開發利用區。地下水的開發利用程度達到了90.6%,開發利用程度較高,開發潛力較小。其中,平原區地下水開採係數為1.70,屬嚴重超採區,山丘區開採量為315萬立方米,占可開採量的79.5%。隨著孝義工礦用水和城鄉居民用水量的持續增加,供水矛盾日益突出,水資源嚴重匱乏。

生物資源

孝義境內野生動物資源分禽、獸、爬行及昆蟲四大類,禽類有貓頭鷹、野雞、布穀鳥等;獸類有金錢豹、野豬、松鼠等;爬行類有白條錦蛇、七寸蛇、青蛙等;昆蟲類有蟋蟀、地黃蜂、蝗蟲等。

野生植物有牧草、森林、植物類藥材三大類。天然牧草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北部的南陽、杜村兩鄉,面積約117356畝,占全市總面積的8.4%;山林則以天然森林為主,林地面積214170.7畝,占全市土地總面積的15.24%。其中森林面積101682畝,主要分布在西北薛頡嶺一帶,海拔1200米以上的低中山區。主要林片有杜村林片、南陽林片、下堡林片、陽泉曲林片、西泉林片、驛馬林片。植物類藥材主要有桑葉、地膚子、菜菔子、山桃仁、側柏、火麻仁等100餘種。

人口數據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0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孝義市常住人口為414154人,其中,男性215941人,女性198213人,男女性別比為108.94:100。戶籍人口為397833人,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為0.15%,非農業戶口人口比重為27.69%。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141635人,鄉村人口為272519人。

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以2010年11月1日零時為標準時點)數據顯示:孝義市常住人口為468766人,同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相比,十年共增加49932人,增長11.92%,年平均增長率為1.13%。 常住人口中,男性243455人,女性225311人。平均人口455000人,出生人口5033人,死亡人口2555人,出生率10.74%,死亡率5.45%。常住人口中,城鎮人口269960人,鄉村人口198826人,城鎮化率57.59%。

2011年全市常住人口471519人,其中城鎮人口277064人 、鄉村人口194455人,城鎮化率58.76%.。

主要領導

現任領導

•市委書記:李真

•政府市長:王廷洪

•人大主任:李殿生

•政協主席:王士禮

歷任領導

歷任孝義市委書記、政府市長一覽
市委書記任職時間市委書記政府市長任職時間政府市長
1987.10—1993.05 潘耀中1990.05—1998.06曹金初
1993.05—2000.12章霍生1998.06—2001.02李良森
2000.12—2009.08李良森2001.02—2009.12張旭光
2009.12—2015.03張旭光2009.11—2013.05郭保平
2013.07—2014.12王建國
2015.03—2018.07馬文革2015.05—王廷洪
2018.07—李真

經濟發展

綜述

以1998年確立深化經濟結構調整戰略為標誌,孝義市順利完成了“三步走”戰略目標。用2001、2002兩年時間實現“十五”計畫;到2004年底全市GDP和財政收入雙雙進入山西省前5名;2006年首次跨入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行列,位列第96位。

1997年孝義市GDP總量為16.85億元人民幣,人均GDP3945元,按當時匯率計算,人均526美元。

2007年孝義市GDP總量猛增到165.7億元人民幣,人均GDP達36580元,人均數首次超過5000美元。 一、二、三產比重由1978年的35:47:18調整為2.5:74:23.5。

2012年孝義市GDP總量達到390.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221.25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達到257.9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93.38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64.26億元,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完成24.82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151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77元。綜合實力繼續保持山西省縣域第一,被評為山西省2012年度縣域經濟發展先進市。連續六年在全國百強中趕超進位,位列第65位。

2011年全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330億元,比上年增長14.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億元,增長10.4%;第二產業增加值212.9億元,增長18.9%;第三產業增加值106.4億元,增長8.7%。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增加值5.2億元,增長4.1%;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38億元,增長7.2%;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17.8億元,增長10%。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0173元,增長23.36%。

第一產業

改革開放三十年,孝義市農機總動力由5.89萬千瓦增加到41.52萬千瓦,增長了6.05倍;農村用電量由1491萬千瓦時增加到13015萬千瓦時,增長了7.73倍。種養結構日趨合理,農業產業化進程不斷加快,小雜糧、棚菜、畜牧、林果四大優勢主導產業向園區集中,形成規模優勢和產業強項。同時大力培育特色產業,促進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截至2008年10月,孝義市農業示範園區已發展到70個,開發、實施面積4.7萬畝;全市具有一定帶動能力的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0個,年可實現產值達6億元;初步形成了2000畝燕麥等小雜糧種植基地、20萬畝優質玉米種植基地、2000畝枸杞種植基地等10個特色種養基地。農產品產量大幅度增長,糧食總產量達110055噸,比1978年增長了35.16%。油料總產量944噸,增長了4.72倍;蔬菜總產量37185噸,增長了1.22倍。水果產量達3700噸,比1978年增長了2.38%。肉產量12107噸,增長了6.74倍;奶類產量4412噸,增長了47.09倍;禽蛋產量11398噸,增長了39.6倍。

第二產業

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隨著國家環保政策及行業管理的日趨規範,煤炭工業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逐步走向成熟,並成為孝義市工業經濟的支柱產業。與此同時,鋁鐵開採及加工業也迅速發展興盛起來,而且其產品開發力度也不斷增強,工業產值快速提高,鋁工業已逐步成為孝義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1998年—2008年,孝義市依賴資源經銷為主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逐步向資源綜合利用、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的循環型、集約型發展模式轉變,“煤—焦—化、煤—電—鋁、煤—鐵—鋼”三大產業鏈逐步形成。截至2008年10月,孝義市原煤產能達到1400萬噸/年,機焦生產能力已突破1000萬噸,成為全國縣級最大的優質冶金焦生產基地。在此基礎上,矸石發電能力達到225.7MW,焦油加工能力突破40萬噸,使傳統的煤焦產業初步實現了由焦到化的轉化升級,焦化產業自身素質和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強,產業集群優勢已經顯現。耐材產業,建成和在建鋁礬土迴轉窯、隧道窯項目23個,加工能力達到230萬噸,高檔耐材製品產能突破140萬噸,形成高鋁尖晶石、莫來石、賽隆結合剛玉、高強輕質耐材等高科技產品十餘種,耐材產業的規模優勢、品質優勢及市場優勢進一步確立,在新的層次提升了主導產業的新優勢。冶煉產業,建成和在建的158立方米以上煉鐵高爐項目8個,高爐煉鐵能力達到300萬噸,鋼鐵產能達到100萬噸。農副產品加工也逐步由傳統的初級加工開始向深加工邁進,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廣的高新農產品加工項目也紛紛上馬,小雜糧、鮮果、蔬菜、核桃四大產業鏈條已具雛形,為農副產品加工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至2007年,孝義市工業總產值由1978年的5234.6萬元增加到219.49億元,翻番400多倍,工業增加值占到全市GDP的74%。

第三產業

2007年,孝義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50582萬元,比1978年增長了107.1倍,年均增長17.53%;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1.16%,占第三產業增加值的比重為90.03%。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8838萬美元,比1985年的671.23萬元增長82倍,年均遞增22.2%。 全市各類商業網點發展到4571個,其中規模以上商場15家,各類商品市場(包括農貿市場、建材市場等)45家,規模以上專業批發市場8家。僅城區就有商業網點2850個,包括零售商業網點1797個、餐飲住宿網點457個、休閒娛樂便民服務網點576個、商品批發市場18個。全市已初步形成了以批發市場為主導、零售市場為主體的多層次、多類別的商品市場體系;形成了遍布城市、輻射農村的流通網路和商業網點,為商品流通提供了重要載體和流通渠道。

2010年全市批發零售業累計實現消費品零售額57.45億元,占到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86.0%。批發零售業的快速增長仍是支撐消費品零售總額較快增長的主要力量。

1991到2010的20年間,個體商業戶由2407戶增加到13026戶,從業人員由3100人增加到24812人;私營商業由80戶增加到884戶,從業人員由2096人增加到8378人。非公經濟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991年的0.56億元提高到2004年的13.48億元;在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中的比重也相應由32.88%提高到80.14%。2004年以後,非公經濟在商貿服務業中的地位越發突出,國有及集體經濟在商貿服務業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全市從事批發零售、食宿餐飲、居民及其他服務、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及軟體、租賃和商務服務、文化體育及娛樂等業者多為非公經濟,非公經濟已成為商貿服務業的主體。

2007年全市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18838萬美元,比1985年的671.23萬元增長82倍,年均遞增22.2%。2008年後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外貿出口額大幅下降,2009年全市外貿出口額僅636.3萬美元,2010年又逐步恢復,全年完成7817.67萬美元。

社會事業

文化

孝義市有眾多的文物古蹟和民俗文化,傳承千年的稀有劇種皮影、木偶、碗碗腔、賈家莊婚俗榮列全國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孝行公司“聯姻”非遺創作排練了《叔嫂情》、《群英薈萃》、《救裴》、《霜月嫦娥》、《救國》、《皮影奇緣》、《鶴與龜》、《娶親》、《孫悟空三打白骨精》等優秀皮影木偶作品。孝義市深入挖掘特有民間工藝,形成了木偶、皮影、麵塑、剪紙、刺繡、農家女千層底布鞋等一大批文化產品,湧現出了孝行公司等一批特色文化企業。孝義市皮影木偶藝術博物館是中國首座收藏、研究皮影和木偶藝術的專題博物館;孝義市木偶藝術團多次出國訪問演出,贏得較高的聲譽;孝義市碗碗腔劇團多次進京演出。

孝義市政府高度重視、統一規劃、組織實施“農家書屋”工程。截至2012年10月,孝義全市已高標準建成農家書屋379個,實現了“農家書屋”工程全覆蓋。

文化大事記:

2005年9月,孝義大型木偶廣場表演劇《勝溪春潮》摘取了第六屆中國民間藝術節金獎。

2007年9月19日—22日,山西省第六屆農民運動會在孝義市隆重舉行。

2008年11月3日,孝義市憑藉剪紙藝術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文化藝術之鄉”。

2010年1月,孝義市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皮影木偶之鄉”。

2011年5月15日,在“第二屆中國節慶創新論壇暨2011中國品牌節會”頒獎盛典上,“孝·義”年俗文化節榮膺“2011中國十大品牌節慶”稱號。

2012年3月1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與孝義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定,並在孝義市成立了全國首個“縣域發展研究院”。

2013年3月7日,山西省社會科學院文化與旅遊研究中心在孝義市新義街道賈家莊村三皇廟揭牌。

教育

孝義市先後被國家教委、山西省教委命名為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市、全國幼兒教育先進市、山西省義務教育標準化建設達標市、山西省德育示範市、山西省普及實驗教學先進市、山西省科教興市先進單位、山西省教育先進市等榮譽稱號。2014年8月被教育部確定為《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全國七個實驗區之一,2014年12月獲得國務院“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基本市”稱號。

截至2014年底,孝義全市共有基礎教育階段學校99所,其中普通高中7所(公辦5所、民辦2所),十二年一貫制學校2所,完全中學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8所(公辦7所、民辦1所),獨立國中17所(城區6所、農村11所),獨立國小62所(城區8所、礦區2所、農村52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少體校1所。在編教職工6748人,在校學生共73172人。幼稚園共有97所,在園幼兒19942人,其中城區幼稚園有20所,在園幼兒11118名,民辦幼稚園有18所。中等職業學校2所(孝義市職教中心2000餘名學生,呂梁市煤炭工業學校1000餘名學生)。高等院校2所(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呂梁職業技術學院)。

山西省孝義中學是山西省首批重點中學,先後榮獲“中國當代和諧名校”、“全國創建平安校園示範校”、“山西省德育示範學校”、“山西省文明學校”、全國個性化作文研究與實驗“先進單位”等稱號。

孝義市第六中學是山西省示範國中、山西省德育示範國中、山西省義務教育示範學校、山西省基礎教育先進學校、呂梁首批名校。

孝義市各類學校一覽(國小只列出市區部分)
類別學校名稱
高校太原理工大學現代科技學院呂梁職業技術學院
普通高中山西省孝義中學孝義市第二中學孝義市第三中學孝義市第四中學
孝義市第五中學孝義市華傑中學(民)孝義市藝苑中學(民)-
完全中學孝義市實驗中學孝義市柳灣煤礦中學--
國中孝義市第六中學孝義市第七中學孝義市第八中學孝義市第九中學
孝義市第十中學孝義市第十一中學 孝義市第十二中學 中陽樓國中
司馬國中兌鎮國中陽泉曲國中高陽國中
白北關國中大孝堡國中下柵國中驛馬國中
九年制學校 東許九年制學校 河底九年制學校新峪煤礦學校胡家窯九年制學校
西辛莊九年制學校西泉建福九年制學校新陽煤礦學校勝溪新村學校
李家莊九年制學校私立五愛學校(民)
國小孝義市崇文街國小孝義市青年路國小孝義市府西街國小孝義市府東街國小
孝義市振興街國小孝義市安居街國小孝義市永安路國小孝義市勝溪街國小
孝義市中和路國小---

衛生

截至2010年底,孝義市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534個。其中市直醫療衛生機構6個,市級醫療機構2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3個,新農合管理機構1個;鄉鎮衛生院12個;社區衛生服務中心5個;社區衛生服務站8個;村衛生室379個;駐市廠礦醫院7個;民營醫院7個;社會辦醫、個體行醫110個。全市各級各類醫療機構共有人員3804人,共有床位2069張,千人擁有床位數4.57張。基本實現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全覆蓋,城鄉居民醫療保障全覆蓋。

2010年全市有衛技人員3423人,其中醫生2199人,護士446人。市直醫療機構、鄉鎮衛生院人員中,有中級職稱424人,高級職稱84人;中專學歷299人,大專學歷414人,本科學歷354人,研究生學歷11人。

孝義市中醫院是一所集醫療、預防、保健、教學、科研於一體的二級甲等中醫院,為山西中醫學院教學醫院、山西省中醫藥研究院附屬醫院。

孝義市人民醫院是孝義市最大的公立綜合性醫療機構,三級綜合醫院。全院有床位380張,15個職能科室、18個臨床科室和9個醫技科室,職工總數566名,專業技術人員456名,年門診量12萬餘人(次),住院病人1.3萬餘人(次),手術3000餘台(次)。

交通運輸

孝義市距山西省會太原120公里,境內38公里的南同蒲公鐵路介西支線直插腹地,貫穿東西;33公里的孝柳鐵路向西延伸,直抵黃河。大運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從南北兩側擦境而過。孝義的主幹公路—南北縱貫的汾介一級公路和東西橫穿的孝午公路、與340省道和108國道、市鄉油路、鄉村公路,構成了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便利的交通使孝義市成為晉秦物流要道和晉西運輸樞紐,是呂梁和陝北等地區的物資集散中心。

截至2010年12月,全市鐵路里程62.86公里,公路通車裡程達1623.7公里,其中:幹線公路4條119.888公里(一級公路86.955公里、二級公路32.431公里、三級公路0.502公里),市道10條205.028公里(一級公路2.157公里、二級公路119.303公里、三級公路66.371公里、四級公路17.197公里),鄉鎮公路48條363.945公里(一級公路28.761公里、二級公路82.67公里、三級公路107.397公里、四級公路145.117公里),專用公路1條22.755公里(三級),379個行政村全部通公路912.084公里(二級公路25.511公里、三級公路36.507公里、四級公路850.066公里)。2011年,全市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636.89公里。

城市榮譽

2018年11月,《小康》雜誌社聯合國家信息中心發布了2018中國幸福百縣榜,其中孝義位列其中。

地方特色

皮影、木偶戲

皮影人 皮影人

孝義皮影是中國稀有珍貴的傳統民間藝術,已列入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皮影戲是由演員在幕後操縱各式各樣的皮製道具,通過燈光投影到白色幕布上,並配之以樂器,伴之以唱腔、道白等,使觀眾聽到和看到有聲有色的各種戲劇故事,給人以形神兼備的美感。因戲中的平面偶人以及場面道具景物均是民間藝人通過手工雕刻彩繪而成的皮製品,故稱為皮影戲,或影戲。孝義皮影戲分為紙窗皮影戲和紗窗皮影戲,並以紙窗皮影為主。紙窗皮影主要以麻紙糊窗作螢幕,憑藉懸吊在紙窗後的麻油燈亮影,因此稱“燈影兒”、“紙窗子”。由孝義皮影木偶劇團所拍的120集《英雄出少年》的電視系列劇榮獲國際影視劇奧斯卡銅獎,名震海內外。

皮腔

皮腔 皮腔

孝義皮腔主要以嗩吶為伴奏樂器,故亦稱“孝義吹腔”。孝義皮腔保留著聯曲體混合節拍和強起強落的特點,是中國戲曲古老的聲腔之一,對於研究中國戲曲聲腔演變歷史具有重要價值。

碗碗腔

孝義碗碗腔是孝義民間戲曲藝術,也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中的傳統戲劇之一。孝義碗碗腔有兩種聲腔,即皮腔和碗碗腔。這兩種聲腔均來自於孝義皮影戲,即紙窗皮影唱皮腔和紗窗皮影唱碗碗腔。

名勝古蹟

中陽樓

中陽樓 中陽樓

中陽樓位於孝義市中陽樓街道古城大街中,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清宣統元年(1909年)重建之遺存。據碑記載,中陽樓始建於漢魏,元大德七年地震坍毀,何年復建不詳,清同治七年(1868)又遭雷火,清宣統元年(1909)重建,解放後縣政府撥款,分別於1957年、1983年進行了兩次較大的全面修葺。該樓集建築書法、雕塑、石刻、繪畫等藝術形式於一體,為山西省少見的文化內涵豐富的古建築之一。

三皇廟 三皇廟

玉泉山

玉泉山位於孝義市城南曹溪河生態旅遊開發區,沿迎賓路南行五公里即至。曾任山西省政協主席郭裕懷譽之為“三晉名勝玉泉山”。普佛寺坐落在玉泉山上,依山勢而建,寺院興建於南北朝,距今有1500多年歷史,原名靜樂寺,歷經元、明、清多次修葺和擴建,寺院規模宏大,占地50餘畝,有各種建築200餘間,分上、中、下三院。玉泉山上還有一座磚砌石心塔,八角形,九米多高,因形狀似筆,故名“筆塔”。筆塔上細下粗,由下而上逐漸收縮。

三皇廟

三皇廟位於孝義市城西賈家莊村三皇廟街中部,距市西二環路一公里。2004年山西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存有三皇殿、耳殿、賽神戲樓及掖門,掖門東向設有磚券入廟門洞(山門),其餘建築皆塌毀無存。“三皇”指太昊伏羲氏、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三皇廟因三皇同殿共奉於廟中,故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