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郎寺

孜郎寺

第五代:卓格更噶永丹嘉措(卓格第五世活佛)仁波切(1946 第六代:卓格更噶永丹能周(卓格第六世活佛)仁波切(1964 第四代:卓格更噶永丹能周(卓格第六世活佛)(1964

孜郎寺介紹

孜郎寺,位於四川省阿壩縣甲爾多鄉境內。和覺囊派的歷史及傳承一樣,孜郎寺院顯密各傳承的法脈也是從無間斷,從釋迦牟尼到現在代代相傳。 孜郎寺孜郎寺院的名稱是依照地方的名字而起的,寺院所在的地方叫孜郎。孜郎寺全稱為“孜郎寺吉祥不變了義院”,在上阿壩卓科(寶藏之地)寶地、孜郎勝地的山腰。
這裡遼闊的草原開滿了綠色的花朵,各種植物應季自然花開,鳥語花香、四季分明,獨具特色。古人們傳說:寺院的後山是七珍寶位,前山是吉祥八寶的形狀,天為九股法輪,地為八瓣蓮花。每日東方清晨升起的日月星辰為誕生眾多善知識不斷的象徵;南方重疊著摩尼寶似的山群為富貴的財源興旺象徵;西方沉穩的高山為弘揚佛法的僧眾長壽吉祥的象徵;北方內外三層的山群為講經說法的善知識永遠常在的象徵。這是一個吉祥圓滿天堂般的聖地!
在這樣美麗富饒的聖地上,最早是一位大修行者吉美克贊嘉措仁波切在孜郎修建了一間房子作為修行之地,終身苦行,即身得到了崇高的境界。仁波切也收了不少的弟子,如古哇喇嘛、尼曹喇嘛等。從大修行吉美克贊嘉措仁波切在此修行開始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藏哇第一世的弟子芒格喇嘛克贊達爾吉也在此地修行,得到無上的境界成為苦行的高僧,遊行各地,朝拜修行,傳授了很多弟子,成為知名的一代高僧大德。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弟子為:卓格更噶能周、藏哇陳里南嘉、斷法師丹薩等等。芒格喇嘛克贊達爾吉仁波切也在孜郎的對面山溝里一個叫扎囊的地方建了房子作為修行聖地,到目前為止這個房子依然存在。
後來因僧眾和當地信眾們的請求,和高僧們發願等和合的緣起,因緣成熟,卓格更噶能周(卓格更噶貝桑的侄兒)仁波切為了弘揚覺囊派的教法,正式改成為寺院,到至今有三百多年的歷史。從此以後建立了寺院的規章制度,修建了大經堂、閉關院、護法殿等寺院其他建築,卓格更噶能周(卓格更噶貝桑的侄兒)仁波切為寺院的主持。

孜郎寺歷代主持

第一代:卓格更噶能周(卓格更噶貝桑的侄兒)仁波切(1659 - 1730)
第二代:卓格吉美求吉旺秀(卓格第二世活佛)仁波切(不詳)
第三代:卓格更噶永丹嘉措(卓格第三世活佛)仁波切(1818 - 1890)
第四代:卓格貢巧丹畢尼瑪(卓格第四世活佛)仁波切(1890 - 1944)
第五代:卓格更噶永丹嘉措(卓格第五世活佛)仁波切(1946 - 1963)
第六代:卓格更噶永丹能周(卓格第六世活佛)仁波切(1964 - )
孜郎寺院的歷代金剛上師:
第一代:扎囊喇嘛克贊達爾吉(不詳)
第二代:卓格更噶能周(不詳)
第三代:更噶丹薩嘉措(不詳)
第四代:卓格更噶永丹嘉措(卓格第三世活佛)仁波切(1818 - 1890)
第五代:日格曾南多爾吉(1848 - 不詳)
第六代:更噶阿旺東周(1860 - 1914)
第七代:(斷法師)更噶參讓(1889 - 1964)
第八代:貢巧慈成嘉措(1889 - 1951)
第九代:尼東丹畢堅贊(1915 - 1972)
第十代:更噶克贊華爾桑(喇嘛克桑)(1905 - 1987)
第十一代:更噶喜熱薩雪(堪布喜饒)(1936 - )
第十二代:阿旺吉美多爾傑(1944 - )
孜郎寺院的歷代堪布:
第一代:堪布更噶堅參(1884 - 1966)
第二代:堪布喜熱薩協(1936 - )
第三代:傑贊永丹桑波(1920 - )
第四代:卓格更噶永丹能周(卓格第六世活佛)(1964 - )
第五代:更噶索南多爾傑、更噶堅贊等堪布現在在寺院
現在在孜郎寺一共有六個活佛、十幾個高僧大德、堪布以及250名僧眾在此為弘揚覺囊派的教法,不斷的閉關修行,祈禱世界和平,國泰安寧,所有有情眾生早日脫離苦海,得到圓滿正等正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