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穗期

孕穗期

孕穗期又稱打苞期,作物的物候期之一。禾穀類作物孕穗期的標準為植株最上部一片葉--旗葉展開(俗稱"挑旗")、幼穗在旗葉葉鞘內膨大成“錠子”型。

簡介

孕穗期 [yùn suì qī]( booting stage)孕穗又叫打苞,做肚,指禾穀類作物幼穗分化接近完成,穗子開始膨大,從外形上明顯可見穗苞的狀態。孕穗包含一個過程,當幼穗膨大成錠子形的日期稱為孕穗期

從禾穀類作物旗葉的伸長、展開直至抽穗前稱為孕穗期。拔節至孕穗期是禾穀類作物從起身拔節開始至抽穗開花前這一階段,亦稱營養與生殖生長並進期

攻穗肥
孕穗期孕穗期

孕穗期攻穗肥拔節後至抽雄期之間追肥,春玉米一般在13-15片展開葉,夏玉米在11-13片展開葉時,此時正值雌穗小花分化盛期,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需肥需水都較多,是決定果穗大小的關鍵時期,攻穗肥宜採用速效氮肥,結合澆水和中耕,迅速發揮肥效。

水分臨界期

農作物生長發育過程中,各時期都需要有水分供應,滿足各時期的水分供應才能獲得高產。掌握作物需水規律,是搞好水分管理的重要依據。農作物從種子發芽到開花結實,各生育階段對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對水分的敏感程度也不一樣。作物對水分最敏感時期,即水分過多或缺乏對產量影響最大的時期,稱為作物水分臨界期。臨界期不一定是植物需求量最多時期。各種作物需水的臨界期不同,但基本都處於營養生長即將進入生殖生長時期。一般作物的水分臨界期與花芽分化的旺盛時期相聯繫,如小麥是孕穗至抽穗期,玉米是開花至乳熟期。另外,不同作物與品種,其臨界期不相等,臨界期越短的作物和品種,適應不良水分條件的能力越強,而臨界期越長,則適應能力越差。 
某地水分條件經常得不到滿足時的水分臨界期即為某作物的需水關鍵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