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緯

孔緯

孔緯,字化文。曲阜(今屬山東)人。生年不詳,卒於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孔子第四十世孫。唐兩朝宰相。

簡介

孔緯唐昭宗

孔緯(約927-991),字化文。曲阜(今屬山東)人。孔子第40代孫,唐代僖宗昭宗兩朝宰相。

少年喪父,有弟孔緘、孔纁,兄弟三人皆由叔父養大。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年)己卯科狀元,授秘書省校書郎。大弟孔纁為鹹通十四年狀元;二弟孔緘為乾符三年(876年)狀元;其子孔崇弼亦進士出身。

生平

孔緯唐僖宗

孔緯為孔子後裔。少年喪父,兄弟三人皆依於叔父。其弟孔纁為鹹通十四年狀元;弟孔緘為乾符三年(876)狀元;其子孔崇弼亦登進士科,官至散騎常侍。

唐宣宗大中十三年(859)己卯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三十人。考官:黃門侍郎鄭顥

登第後初為秘書省校書郎,崔慎由鎮守梓州,孔緯被薦為從事,後從崔鉉為揚州支使,再遷監察判官,又被宰相楊收奏封為長安尉,值弘文館,進為監察御史、禮部員外郎、考功員外郎至翰林學士知制誥。從僖宗西去蜀。光啟二年(886)拜相,後加司徒,封魯國公;被貶又拜相,卒於相位,贈太尉。孔緯器度方正溫雅,嫉惡如仇。既掌御史台總理憲綱,中外不繩而自肅。歷戶部、兵部、吏部三侍郎。居吏部選曹,遵循格令。權要有請託,私請的書信滿盈仍完全不理睬。執政者不悅,改太常卿。

黃巢之亂,孔緯跟隨唐僖宗幸蜀,改刑部尚書,判戶部事。宰相蕭遘在翰林時,與孔緯不合。於是,因戶部取給不充足,將孔緯移為散秩官職,改太子少保。光啟元年(885年),從駕還京。

是時田令孜軍敗,沙陀逼近京師,僖宗移幸鳳翔,邠州節度使朱玫引兵來迎駕。田令孜挾僖宗逃往山南。因為是半夜出逃,百官來不及扈從,隨駕者只有黃門衛士數百人而已。僖宗停駐寶雞等候百官,詔授孔緯御史大夫,遣中使傳詔,令孔緯率百僚趕赴行在。時京師急變,從駕官屬至盩厔都被亂兵所剽竊,資產裝備殆盡。孔緯受命見宰相論事,蕭遘、裴澈以田令孜在皇帝身邊,不想前往,辭疾不接見孔緯。孔緯遣御史台官吏督促百官上路,但官員都以官服、笏板遺失為託詞。孔緯無可奈何,乃召集三院御史說:“吾輩世荷國恩,身居憲秩。雖六飛奔迫咫尺天顏,累詔追征,皆無承稟,非臣子之義也。凡布衣交舊,緩急猶相救恤,況在君親?策名委質,安可背也!”言竟泣下。三院推託說:“豈不懷,但盩厔剽剝之餘,乞食不給。今若首途,聊營一日之費,俟信宿紀行可也。”孔緯拂衣而起說:“吾妻危疾,旦不保夕,丈夫豈以妻子之故,怠君父之急乎?公輩善自為謀,吾行決矣。”

即日見李昌符告知:“主上再有詔命,令促百僚前進。觀群公立意,未有發期。仆忝憲闈,不宜居後。道途多梗,明公幸假五十騎,送至陳倉。”李昌符嘉之,對孔緯說:“路無頓遞,裹糧辦耶?”就送錢五十緡,令騎士援護孔緯到達散關。孔緯知道朱玫必有異志,奏曰:“關城小邑,不足以駐六師,請速幸梁州。”次日,車駕離陳倉,才入關而邠州、岐州之兵圍困寶雞,攻打散關。若沒有孔緯進言就危險了。

行至褒中,改兵部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尋改中書侍郎、集賢殿大學士。王行瑜斬朱玫,平定京城,遷門下侍郎、監修國史。從駕還京,駐蹕在岐陽,進階特進兼吏部尚書,領諸道鹽鐵轉運使。車駕還宮,進位左僕射,賜“持危啟運保乂功臣”,食邑四千戶,食實封二百戶,賜鐵券,恕十死罪,賜天興縣莊園、善和里宅第各一區,兼領京畿營田使。

唐僖宗駕崩,充山陵使。僖宗祔廟,孔緯準故事,不入朝。唐昭宗遣中使召赴延英殿,令孔緯依舊處理政事,進加司空。以國子監被盜火焚毀,令孔緯修葺,仍兼領國子祭酒。蔡州賊秦宗權伏誅,進階開府儀同三司,進位司徒,封魯國公。

文德元年(888年)十一月,昭宗謁郊廟,兩神策軍護軍中尉、內樞密請朝服。相關單位申明前例,中貴人宦官無朝服助祭之禮,少府監也沒有素制冠服。中尉怒,立即命令製造,令下太常禮院。禮官舉故事,也稱無中尉朝服助祭之文,諫官也同樣論之。孔緯奏稱:“中貴不衣朝服助祭,國典也。陛下欲以權道寵內臣,則請依所兼之官而為之服。”昭宗召諫官謂之曰:“大禮日近,無宜立異,為朕容之。”於是內官以朝服助祭。郊禮完畢後進位兼太保。

大順元年(890年)夏,幽州李彥威、汴州朱全忠請求討伐太原李克用。宰相張濬奏請自率禁軍招討。昭宗遲疑未決,問於孔緯。孔緯以討之為便(孔緯語記載在〈張浚傳〉)。秋季,張濬軍大敗而還。張濬罷相貶官,孔緯連坐貶為檢校太保、江陵尹、荊南節度使、觀察使。尚未離宮,再貶均州刺史。孔緯、張濬私下派人求援於汴州,朱全忠上章論救。孔緯行至商州,有詔聽其所便,就閒居在華州。

乾寧二年(895年)五月,王行瑜、李茂貞、韓建三鎮攻入京師,殺宰相韋昭度、李谿。昭宗以大臣朋黨、外交方鎮,想起用骨鯁正直之人,遣中使趨華州召孔緯入朝,以染病未任上路。六月,授太子賓客。同一天傍晚改吏部尚書。翌日,拜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太清宮使,修奉太廟、弘文館大學士、延資庫使。恢復階爵、功臣名、食邑如故。旬日之內,驛騎敦促,相望於路,扶疾至京師。

延英殿中謝恩,奏曰:“臣前時待罪宰相,智術短淺,有負弼諧。陛下特貸刑書,曲全腰領。臣期於死報泉壤,不望生叩玉階。復拜龍顏,實臣榮幸。然臣比嬰衰疾,伏枕累年,形骸雖存,生意都盡。平居勉強,御事猶疏。況比尪羸,寧勝重委?國祚方泰,英彥盈庭,豈以朽腐之人,再塵機務!臣力疾一拜殿庭,乞陛下許臣自便。”見昭宗嗚咽流涕,自陳衰疾不任事,乞求歸隱田裡,昭宗動容,孔緯久病,跪拜有困難,昭宗令中使制止,改容軫念。令閣門使送孔緯到中書省視事。不旬日,同州王行約入京師謀亂,昭宗出逃石門。孔緯從駕至莎城,病危,先還京城。家人延請醫生,孔緯曰:“天下方亂,何久求生?”不肯服藥,九月卒於光德里府第,贈太尉。

孔緯家風崇尚節義,挺然不屈。雖權勢熏灼,從未加以恩禮。大順初年,天武都頭李順節恃恩頗橫,不期年領浙西節度使,俄而加平章事。謝日,台吏申報中書省,稱天武相公衙謝,準立班見百僚。孔緯判:“不用立班。”順節粗暴小人,不懂朝法,盛裝直接跑到中書省,既見無班,心中怏怏。他日會面時,李順節有微言。孔緯回答:“必知公慊也。夫百辟卿士,天子庭臣也,比來班見宰相,以輔臣居班列之首,奉長之義也。公握天武健兒,而於政事受百僚班見,意自安乎?必若須此儀,俟去‘都頭’二字可也。”李順節不敢言。孔緯秉禮不回,大多像這一類。

孔氏家族自元和後,官至正卿、方鎮者六七人,沒有宰相,至孔緯始入宰輔。孔緯大弟孔絳明經及第,二弟孔緘為乾符三年(876年)狀元,伯父孔溫質之子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