剽剝

剽剝,攻擊;批駁。

詞語解釋

【名稱】:剽剝
【拼音】:piāobāo
【注音】:ㄆㄧㄠㄅㄠ

詳細解釋

(1).攻擊;批駁。《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然善屬書離辭,指事類情,用剽剝儒、墨,雖當世宿學不能自解免也。”唐李翱《祭韓吏部文》:“建武以還,文卑質喪,氣萎體敗,剽剝不讓。”
(2).擊殺。宋司馬光《涑水記聞》卷十一:“平乘馬即入賊軍中,從者不得入,皆見剽剝,信獨脫歸。”
(3).削除。宋葉適《彭子復墓志銘》:“昔之宿聞腐見皆已遯散剽剝,奇論新說忽焉交列橫布。”明張居正《劉堯溪七十壽序》:“劉子之學,務在剽剝枝葉,歸究本實,不儕於俗,而求當於古。”
(4).抄襲竊取。宋陸游《曾文清公墓志銘》:“時禁元祐學術甚厲,而以剽剝頹闒熟爛為文。”清秦篤輝《平書·文藝篇上》:“著書之道在於忠,不忠則剽剝欺謾之弊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