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陵櫛虎魚

又名普櫛虎魚、子陵魚、廬山石魚等。 魚體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 春季水溫達22~28℃時,體長10~25毫米的幼魚結群溯江形成魚汛。

子陵櫛虎魚

正文

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虎魚科 (Gobii-dae)櫛虎魚屬。又名普櫛虎魚、子陵魚、廬山石魚等。因產於中國富春江嚴子陵釣台附近而得名。為小型經濟魚類。分布於中國、朝鮮、日本、越南。中國除西北地區外,各地均產。

魚體前部呈圓筒形,後部側扁。吻鈍,口大斜裂,上頜具數行細牙。眼上位,眼間隔窄。頰部肌肉發達。項部被圓鱗,體披櫛鱗,胸、腹部裸露無鱗,縱列鱗28~31。左右腹鰭癒合成吸盤,尾鰭圓形。體暗灰色,頭部有暗色蟲蚊及斑點;頰部有數條細紋斜向前下方;背部有4條雙行黑紋、上寬下窄,至側面分散為5~9個不規則斑;胸鰭基部有一黑斑;背鰭和臀鰭均具暗色點列。多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庫及池塘的沿岸帶淺灘,或小溝的石礫間。在水底緩慢遊動,攝食小魚、小蝦、水生昆蟲、水生環節動物、浮遊動物和藻類等,並有同類殘食現象。春季水溫達22~28℃時,體長10~25毫米的幼魚結群溯江形成魚汛。初期個體較小、淡黃色、大小均勻,後期個體大、體色較暗黑、大小不等。繁殖期4~6月份。體長28毫米以上的 1齡魚開始性成熟。 產卵群體以體長37~39毫米的2齡魚為主,還有少量70毫米左右的3齡魚。懷卵量1000~17000粒。卵徑0.4~0.6毫米,受精卵以粘絲附著在石礫或其他硬物上孵化。
子陵櫛虎魚用布網、推網和蝦拖網等漁具捕撈。漁汛初期漁獲物體長13~16毫米,每千克1~1.2萬尾,肉嫩香鮮;後期個體較大,長20~25毫米,每千克6千尾左右,味腥。可鮮食。名產“子陵魚乾”、“廬山石魚”為其乾製品。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