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貴母死的悲慘結局

西漢武帝春秋已高,欲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而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還很年輕,武帝擔心自己死後會出現女主專權的局面,猶豫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在自己生前除掉鈞弋夫人。

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個方面,后妃既能對政治產生影響,同時,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又戲弄著她們的人生,倏忽之間可由至尊跌落為賤囚,“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命運不堪回首。
后妃的地位與能否為皇帝生下皇位繼承人有很大關係。在通常的情況下是母以子貴,如衛子夫、王政君、葉赫那拉氏都是在生下皇子後,地位迅速提高,成為皇后和太后的。但是,有些時候,子貴母死,下場反不及無子的后妃。
西漢武帝春秋已高,欲立年幼的劉弗陵為太子。而劉弗陵的生母鉤弋夫人還很年輕,武帝擔心自己死後會出現女主專權的局面,猶豫很久,最終還是決定在自己生前除掉鈞弋夫人。鈞弋夫人無端被譴,武帝下令將之處以死刑,鉤弋夫人脫掉首飾向皇上叩頭求恕。武帝命令下人把她拉下殿去,送入宮廷監獄,夫人臨下殿時,還頻頻回首,希望皇上能回心轉意。武帝卻揮揮手說:“趕快走,你活不成了!”鉤弋夫人死時暴風揚起塵沙,百姓們都為她感到憂傷。後來武帝對他的左右侍臣解釋這件事時說:“從前國家所以有變亂,是由於君幼母壯的緣故。女主驕慢放肆,無人能禁止,難道你們沒有聽說過呂后嗎?”正因為如此,武帝後宮為之生育後代的嬪妃,無論生男生女,其母親都遭責罰而死。
北魏從道武帝開始,凡為儲君之母即被賜死,先後有八位帝母作了此種制度的犧牲。北魏道武帝的寵妃劉氏,生長子拓跋嗣,拓跋嗣被立為太子劉氏受命自殺。拓跋嗣思念母親,悲傷泣哭。道武帝安慰他說:“過去漢武帝將立太子,先殺太子的母親,是唯恐女主幹政。現在你為太子,我不得不效法漢武故事。”太子聽後,仍然悲傷不能自抑,被氣惱的道武帝趕了出去。北魏孝文帝的母親李氏,也是因為兒子被立為太子而被賜死。
孝文帝的愛妃林氏,生拓跋恂,立為太子後,林氏依舊例被賜死。孝文帝母親死於斯,愛妃又將死於斯,心中十分不忍,求之於當權的馮太后,要求不襲舊法,但被太后拒絕。馮太后想讓自己的侄女正位中宮,必欲置林氏於死地,於是林氏只好婉轉赴死了。由於北魏有此殘酷的舊例,以至妃嬪們“相與祈祝,皆願生諸王公主,不願生太子”。嬪妃們不願生太子”的消極反抗,使孝文帝只留下孝明帝一根獨苗,而孝明帝則根本無子嗣。為皇統計,宣武帝只好取消“子貴母死”的慣例。這種慘無人道的做法,連傳統社會的史家們也抵評為“矯枉之義不亦過哉!”(《北史·后妃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