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楝樹根

子楝樹根

子楝樹根,一種中藥材,主治痢疾;崩漏;外傷出血等疾病。

基本信息

【藥名】子楝樹根
【漢語拼音】zi lian shu gen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Decadpermum gracilen-TUM (Hance) Merr.et Perry
【功效】解毒止痢;止血
【科屬分類】桃金孃科
【主治】痢疾;崩漏;外傷出血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洗淨,切段,曬乾。
【動植物形態】灌木至小喬木。嫩枝被灰褐色或灰色柔毛,纖細,有鈍棱。葉對生;葉柄長4-6mm;葉片紙質或薄革質,橢圓形,有時為長圓形或披針形,長4-9cm,寬2-3.5cm,先端急銳尖或漸尖,基部楔形,初時兩面有柔毛,以後變無毛,有細小腺毛;羽狀脈,側脈10-13對。聚傘花序腋生,有時為短小的圓錐狀花序,總梗有緊貼柔毛;小苞片細小,錐狀;花梗長3-8mm,被毛;花白色,3數;萼管被灰毛,萼片卵形,長約1mm,先端圓,有睫毛;花瓣倒卵形,長2-2.5mm,外面被微毛;雄蕊多數,比花瓣略短;子房下位。漿果直徑約4mm,有柔毛,種子3-5顆。花期3-5月。
【藥材基源】為桃金孃科植物子楝樹的根。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外用:適量,搗敷。
【出處】《中華本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