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囊頂孔

子囊頂孔是子囊上面的孔,也是子囊的構成之一。

子囊頂孔子囊頂孔

相關信息

子囊頂孔是子囊菌的組成構造,子囊菌Sacfungi產生子囊的菌類的總稱。根據愛因渥思(C.Ai-nsworth)和比斯貝(G.R.Bisby)的統計,共有1950屬、15000種。除單細胞的酵母菌外,營養體所謂菌絲中有隔膜。通過有性繁殖,在子囊中產生子囊孢子。並且菌絲組成菌絲體,形成含有子囊的子實體。無性繁殖一般是依靠分生孢子。子囊菌有以下幾種:不形成子囊果的原子囊菌綱;在假囊殼中形成雙層壁子囊的腔菌綱;在各種子囊果中形成單壁子囊的真子囊菌綱。在真子囊菌綱中又有:閉囊果中分散存在著球狀子囊,或子囊殼中柱狀子囊並列的核菌類;子囊盤內表面柱狀子囊並列的盤菌類。也有很多在各方面與子囊菌類似,但不知是否形成子囊一些種類,而把這些歸為半知菌綱。

子囊菌亞門

子囊菌亞門Ascomycotina
真菌門中最大的一亞門。該亞門與擔子菌亞門因結構複雜,合稱高等真菌。主要特徵是營養體除極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如酵母菌)外,均為有隔菌絲構成的菌絲體。細胞壁由幾丁質構成。有性過程中形成子囊,是子囊菌有性過程中進行核配和減數分裂發生的場所,在子囊中產生具有一定數目(多為8個,有的為4個、16個或其他數目)的子囊孢子。無性生殖發達,產生不同類型的分生孢子進行繁殖。水生或陸生。腐生在多種多樣的基物上或寄生在很多種的動植物上,也有許多子囊菌可與藻類共生形成地衣。較早的分類很少考慮地衣子囊菌的特徵,而是依據非地衣子囊菌的子囊果性質、子囊特徵和排列方式,本亞門下分半子囊菌綱、不整囊菌綱、核菌綱、腔菌綱、蟲囊菌綱、盤菌綱6綱。
有的真菌分類學家傾向於在亞門以下暫不分綱和亞綱,而直接分為目和科。例如O.埃里克松在《1983年度子囊菌大綱》中,把子囊菌直接分為44目,226科;D.L.霍克斯沃思等人在《安思沃思-比斯比真菌詞典》(1983)中,把子囊菌直接分為37目。
關於子囊菌的起源,占優勢的看法是來自紅藻,或來自接合菌。
在子囊菌亞門真菌中,有許多種類是重要的植物病原菌,有的種類可以引起人和畜的深部疾病。同時,也有許多種類是食品、發酵、醫藥等工業用菌。

子囊菌綱

一、酵母菌屬
酵母菌屬:細胞卵圓形,有時為球狀或香腸狀。平均直徑4—5um。不遊動。無性繁殖為出芽生殖,有性生殖產生子囊孢子。酵母菌屬分布極廣,除存在各種酒麴中外,還存在於土壤及多種植物的花和果實上。
二、漢遜酵母屬
漢遜酵母屬:酵母營養細胞的形態多樣,為圓形、橢圓形、卵周形、臘腸形不等;多邊芽殖。有的種類能形成假菌絲。子囊形狀與營養細胞相同。子囊孢子1—4個,形狀為帽形、土星形、圓形、半圓形,表面光滑。
三、脈孢菌屬
脈孢菌屬又稱紅色麵包霉或鏈孢霉。常發現於玉米軸上,在馬鈴薯澱粉培養基生長良好,菌落初為白色、粉粒狀,後變為淡黃色、淡紅色,絨毛狀。菌絲五色透明,有隔膜,有分枝,多核。分生孢子梗呈雙叉分枝,分生孢子球形,成鏈,單細胞。子囊孢子橢圓形,初無色,老熟呈黑或綠黑色,並有縱行花紋如葉脈,故稱脈胞菌。此菌為實驗室中常見的雜菌,也常污染食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