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肉毒中毒綜合徵

本病是由肉毒梭狀桿菌產生的神經毒所致的進行性運動神經麻痹的神經性疾病。首次由美國Pickett於1976年報導。本病若不及時搶救,病死率高。

基本信息

病因

與肉毒桿菌和肉毒毒素有關,雖然在患兒的血清中未能發現有肉毒桿菌的毒素,但是在患兒糞便中能發現有肉毒桿菌毒素或分離出肉毒桿菌,很可能是肉毒桿菌在腸道內繁殖,在體內產生毒素。主要累及3~20周的嬰幼兒。

臨床表現

本病徵多發生在6個月內的嬰兒,常見臨床表現是便秘(可歷時數天)、不能吸吮和吞咽困難、全身明顯軟弱無力、哭聲低微、頭不能豎直或抬頭不能、深部腱反射減弱等。腦神經麻痹症狀有眼瞼下垂、眼和面部活動減少、瞳孔對光反應遲鈍等。自主神經受損時有張口反射減弱、口腔分泌物增多等。

檢查

1.糞便檢查在嬰兒型與成人的嬰兒型肉毒中毒者,糞便顯微鏡檢查可見革蘭陽性芽胞桿菌。 2.細菌培養將可疑食物、嘔吐物或排泄物加熱煮沸20分鐘後,接種於血瓊脂培養基作厭氧培養,可分離出肉毒梭菌。 3.毒素試驗4.毒素檢測套用抗肉毒毒素抗體進行中和試驗,檢查患者血清中肉毒毒素,可對毒素分型。 5.肌電圖檢查有肌纖維顫動、單次刺激反應降低,多次刺激電勢反而增高,有短持續期小波幅多相運動、電勢增加等表現,可作為輔助診斷。

診斷

可根據嚴格的發病年齡、典型的運動神經麻痹症狀及其他症狀而作出初步診斷。腦脊液檢查無明顯異常。肌電圖檢查對診斷有一定幫助,常可出現短暫的小振幅而密集的運動單位動作電位,這種圖形的出現與神經損害持續時間相一致。確診尚需對食品、糞便標本做肉毒毒素檢測,通過螢光抗體染色法能檢測出肉毒毒素和肉毒桿菌,此外可直接運用厭氧培養法和特殊的增菌技術分離病原菌、鑑定菌種。

治療

一旦臨床上出現典型的肉毒中毒神經麻痹症狀,在取得血清標本後立即給予多價抗毒血清,以中和體記憶體在的游離毒素。吡啶能刺激神經的生芽作用,縮短療程,鹽酸胍可增加乙醯膽鹼的釋放以緩解症狀。經對症處理和呼吸監護後可痊癒。個別患兒須做機械呼吸性換氣,多數患兒須鼻飼。也有個案報導患兒呈自限性過程。

預後

本病若不及時搶救,病死率高。一般症狀輕微者大多預後良好,也不留後遺症。少數患兒可發生猝死。

預防

當前已公認蜂蜜是本病的重要媒介,許多學者反對給1歲以內的嬰兒飼餵蜂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