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大學

威海大學

威海大學創建於1984年,坐落於美麗濱城威海,是山東大學與威海市政府聯合共建的多學科、開放式、綜合性全國重點大學校區,為世界上海岸線最長的大學校區之一。

基本信息

學院概述

威海職業(技術)學院是山東省首批10所骨幹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之一,是山東省製造業緊缺人才培訓基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學院的建設和發展,把學院的建設和發展納入到威海製造業基地建設和威海國民經濟發展總體規劃中。
威海職業學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高等專科學校,是在威海廣播電視大學、威海教育學院和威海市工業學校的基礎上合併組建而成的。2000年10月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備案,學院正式成立。威海市技術學院始建於1958年,原名威海市技工學校。1995年升格為威海市高級技工學校,2003年更名為威海市技術學院。2004年5月,威海市委、市政府決定將威海職業學院和威海市技術學院正式合併。
學院占地205.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38萬平方米,固定資產4.9億元。擁有院內實驗、實訓室67個,大型實訓車間2個,校辦工廠1處;計算機實驗室22個,語音室7個,多媒體教室18個;館藏圖書31.05萬冊,電子圖書46萬冊;建有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校園網路,與行業、企業合作建立了50多個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學院設定了信息工程系、機電工程系、藝術設計系、經濟管理系、套用外語系、酒店與旅遊管理系、生物與化學工程系等9個系和成人教育教學部、技工教育教學部、中專教育教學部、基礎課教學部等4部及相關行政處室共21個部門,開設了計算機套用技術套用電子技術電子工藝與管理、軟體技術、通信技術、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機電設備維修與管理、電氣自動化技術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工業設計、船舶工程技術、商務英語、套用韓語、商務日語、裝潢藝術設計、服裝設計、紡織品裝飾藝術設計、音樂教育、廣告設計與製作國際經濟與貿易、電子商務、工商企業管理、市場行銷、會計與統計核算、旅遊管理、餐飲管理與服務烹飪工藝與營養、文秘、生化製藥技術套用化工技術、漢語言文學與文化傳播、建築工程技術、工程造價、建築電氣工程技術、焊接技術及自動化、高分子材料套用技術、報關與國際貨運電腦藝術設計、圖形圖像製作、法律等41個專業。在校學生達到14000多人,其中全日制在校生12200人,成人學歷教育在校生2400人。全院在編人員902人,其中教職工687人,企業職工215人。專任教師478人,其中高級職稱的190人,“雙師”素質教師114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歷的87人。
幾年來,在威海市委、市政府和省教育廳、省勞動廳領導的關心和支持下,經過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學院辦學規模迅速擴大,辦學質量不斷提高,辦學實力日漸增強。2004年學院畢業生就業工作獲全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優秀等級。在全省高校創建標準化學生公寓評估,學院9棟學生公寓全部達到國家標準化公寓標準,這也是全省首家高職院校獲此殊榮。2005年,學院被山東省教育廳評為首批骨幹示範性職業技術學院,被山東省經貿委確定為山東省製造業緊缺人才培訓基地,順利通過了教育部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達到優秀等級。

學院定位

根據高職教育和技工教育教學規律,立足地方經濟發展實際,我們對學院的發展和人才培養模式進行了科學定位,提出了“以高等職業教育和技工教育為主,職業崗位技能培訓、成人高等教育共同發展,多類型、多層次、多規格地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等技術套用性人才”的辦學思路,堅持 “社會需要什麼崗位,就設定什麼專業;社會需要什麼技能,就開設什麼課程;社會需要什麼人才,就培養什麼學生”的辦學指導思想,科學設定專業、課程。初步確立了集職業教育、崗位培訓、遠程開放教育為一體的高等職業教育體系。

教學科研

積極探索高職教育和技工教育教學規律,堅持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不斷提高質量意識和人才意識。出台了一系列教學管理規章制度,規範教學程式。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學生實際需求,及時調整教學計畫和教學內容,教學以套用為目的,以理論知識“必需夠用”為度,通過學科間互相滲透融合,提高學生的全面素質。同時,狠抓了教學常規管理和精細化管理,注重教學質量管理與監控,建立了較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在確保高職教育教學質量的同時,我們面向市場,積極發展現代遠程教育和函授專、本科教育,先後有近萬人取得成人教育學歷;充分發揮培訓職能,開展了計算機、國語、職業資格證書等多項培訓工作,共培訓20多萬人。學院十分重視高等職業教育的研究工作,成立了高職教育研究所,創辦了威海職業學院學報—《威海科學導刊》。教師年均發表論文100多篇,主編和參編省部級規劃教材45部。

專業設定

根據高職教育和技工教育的人才培養定位,我們以就業和社會需求為導向,緊緊圍繞威海市確定的運輸設備、電子信息、機電工程、輕工紡織服裝、食品醫藥等五大主體產業群對人才的需要,以為製造業基地建設提供急需的技能型、套用型人才為已任,科學設定專業,調重調硬工程類專業的比重。在目前學院設定的41個專業中,與五大產業群相匹配的專業如套用電子技術、數控技術、機械設計與製造、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船舶工程技術等工程類專業占到專業總數的70%,並根據製造業基地建設對人才需求變化進行動態調整。按照“抓住重點,突出特色,全面發展”的思路,以現代製造技術和套用性強的專業為重點,打造一批品牌專業,初步形成了外向化、技術化、套用化、地方化的鮮明特色。

師資隊伍

圍繞辦學定位和威海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我們出台了《2003-2010年師資隊伍建設規劃》,全面實施以 “穩定、培養、引進、借智”為主要內容的人才培養工程。加快了提高教師素質、提升專業教師層次的步伐。出台了人才引進的優惠政策和規定,在全國範圍內廣招人才。近兩年,共引進高層次專家、碩士研究生、工程師等各類人才近200人。同時,注重在職教師的培養和師德建設,要求教師做到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實施了百人培訓工程,選送中青年教師到企業實習鍛鍊,有200多名教師參加業務培訓或到企業學習鍛鍊。制定優惠政策,為中青年教師提高學歷教育提供方便,目前有87名教師獲得了碩士學位,另有42名教師在讀碩士學位。

產學合作

籌集資金3000多萬元購置教學實訓設備,初步建起了擁有67個實訓室,2個實訓車間的職業技能訓練中心;裝備計算機室22個,2276台微機;語音室7個,座位 400個;多媒體教室18個,座位3031個;一次性購置圖書15多萬冊,館藏圖書總數達到31.05萬冊;投資1300多萬元建設了現代化的教育教學校園網路。同時,我們積極走產學合作的道路,創新產學合作的形式,與北京FUNUC、廣州數控、華東數控、天潤曲軸等企業合作建立了50多個校外實訓基地,並通過多種形式吸引企業捐贈了價值1100多萬元的實訓設備。學院堅持以能力為本位的原則,按照“抓住重點、突出特色、兼顧一般、協調發展”的原則研究、論證了我院的實踐教學設施規劃與建設工作,已著手對數控技術、電工電子技術等6大實踐教學基地進行規劃和建設,數控技術實踐教學基地被教育部確定為中央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並以實訓基地建設為依託,通過“學訓交替”方式,根據社會、行業和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及時調整教學計畫、課程內容,更好地把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起來,初步形成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密切結合的“0+1”實踐教學體系,實現了學生一畢業就能直接頂崗工作的目標。成立了威海職業學院職業技能鑑定所,與企業合作開展管理崗位和崗位技能等各種類型的在職在崗培訓,實行了畢業證書與技能證書並重的教育教學模式。為威海經濟社會發展和製造業基地建設提供、儲備了大量高素質、技能型、套用性人才。

招生就業

學院招生呈快速增長趨勢。2003年面向全省招生,2004年面向全國10個省招生。2005年招生範圍擴大到全國14個省,共招生近5000人。與此同時,充分發揮我院學歷教育資質的優勢,努力擴大成人教育規模,成人學歷教育學員總人數3000人。做好就業教育、就業指導和畢業生推薦工作,提高就業質量。建立健全了“全程化、全員化、專業化、信息化”的學生就業指導服務體系,把就業教育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近二年來,新生報到率不斷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達到95.8%。

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為先導,努力建設文明校園、平安校園。我們從高職教育和技工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出發,研究提出了“修德強能、嚴謹精細、經世致用”的校園精神,以文化素質和能力素質為重點全面提升師生員工的文化品位,著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了大學生藝術社團,經常舉辦讀書演講、作品展示、技能比賽和文體聯歡等活動,豐富了學生的課餘生活,提高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同時,我們下大力氣狠抓校園安全穩定工作,實行教育引導、學生自治和嚴格管理三管齊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交流合作

經山東省人民政府批准,學院具有接受外國留學生的辦學資格。近幾年,學院與美國英國韓國日本等國家的辦學機構,多次進行學術合作交流。與韓國嶺南大學新羅大學、日本東京外語專門學校、韓國湖西大學、美國亞洲教育集團等簽訂了友好合作協定書,並進行經常性的中韓學生交流活動。

黨建工作

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為契機,結合實際工作,著眼於學院整體發展,認真查找了我院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並及時整改。注重黨組織建設,建立了基層黨支部,積極開展了基層黨支部建設活動,年發展黨員100人,重視學生黨員的發展工作,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進性得到加強。加強了幹部隊伍作風建設,出台了《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的意見》,使全體黨員幹部工作作風有了很大轉變;加強了幹部隊伍廉政建設,領導幹部率先垂範,體察民情,嚴格自律;重視學院領導班子建設,領導班子成員團結一心,對學院發展過程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進行研究,較好地解決了學院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表現出較強的凝聚力、戰鬥力以及駕馭全局的能力。
十、後勤保障
學院建有現代化的後勤服務設施,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的理念,積極探索後勤社會化的工作思路,樹立“大後勤、大服務”的意識,高標準地做好後勤服務和管理工作。對食堂餐廳實行“星級”酒店餐廳管理,對學生公寓實行標準化管理,對校園內外環境和郵政、銀行等實行契約式管理,為廣大師生提供了一個優雅、舒適的學習、工作、生活環境。成立了校辦產業管理委員會,對校辦產業進行總體規劃、指導,提出雙功能定位、產學研互動的發展思路,加快了校辦產業改革創新的步伐,啟動了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發展規劃

立足威海市處於改革開放前沿的優勢,結合威海建設半島製造業基地的戰略方針,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規範辦學程式,提高辦學質量,注重內涵發展。力爭用2-3年的時間,使威海職業(技術)學院在教育教學、專業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得到顯著提高,把威海職業(技術)學院建成全國示範性高等職業技術學院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