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比特里希

威廉·比特里希

威廉·比特里希是1894年2月在韋尼格羅德出生,是納粹時期武裝黨衛軍里最著名的將軍之一。

威廉·比特里希
威廉2威廉2

出生日期:1894年2月26日,生於韋尼格羅德
死亡日期:1979年4月19日,死於沃爾夫拉策豪森
獲得榮譽:1939年9月25日,二級鐵十字勳章
1940年6月7日,一級鐵十字勳章
1941年12月14日,騎士鐵十字勳章
1943年3月6日,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
1944年8月23日,橡葉鐵十字騎士勳章
1945年5月6日,雙劍橡葉鐵十字騎士勳章
威廉·比特里希是武裝黨衛軍里最著名的將軍之一。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是一名戰鬥機飛行員。1932年他加入了黨衛隊的“東部”飛行中隊,之後還當過第74旗隊指揮官。1934年8月他離開了普通黨衛隊。1934年希姆萊重新建立了政治預備隊之後,比特里希於8月25日擔任該部隊指揮官。不久該部隊擴編為“日耳曼尼亞”團,他擔任第二連連長。1936年10月,比特里希轉到“德意志”團任第二營的連長。1938年春天,“元首”團在奧地利創立,比特里希擔任第1大隊長。1939年6月1日,他晉升為黨衛隊旗隊長並調任警衛旗隊塞普.迪特里希的副官,並參加了波蘭戰役。1940年2月初,比特里希調往黨衛隊特別機動師負責兵員補充。1940年12月14日,他回到第2黨衛軍師擔任“德意志”團團長,在此職位期間他被授予騎士鐵十字勳章。後來豪塞爾師長負傷,比特里希接替了他的職位。此後他擔任“帝國”師師長,一直到1942年1月,他因病而被迫卸職。在康復後,他於1942年5月1日被任命為“瑪麗亞·特蕾莎”旅旅長,並監督了該旅擴編為師。2月15日,比特里希擔任第9黨衛軍“霍亨斯道芬”師師長,並負責該師組建並擴編滿員。當豪塞爾升任第7集團軍司令後,比特里希也同時升任第二黨衛軍裝甲軍軍長,並一直擔任該職到戰爭結束。在他擔任的第二黨衛軍裝甲軍軍長期間,最值得一提的是他在荷蘭安恆地區防禦並挫敗盟軍“市場花園”行動的戰役中所立下的功勳,這次也是武裝黨衛軍在戰爭中最後一次取得勝利的戰役。
-------------------------------------
SS-ObergruppenführerundGeneralderWaffen-ss
Wilhelm·Bittrich
(1894-1979)
個人檔案:
軍銜:黨衛隊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隊上將
生日:1894年2月26日
出生地:哈爾茨(Harz)的維爾尼格羅德(Wernigerode)
死亡:1979年4月19日
死亡地:Bayern的沃爾夫拉茨豪森(Wolfratshausen)
納粹黨籍編號:829700(1932年12月1日入黨)
黨衛隊員證號:39177(1932年7月1日加入)
晉升:
*黨衛隊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隊上將:1944年8月1日
*黨衛隊地區總隊長兼武裝黨衛隊中將:1943年5月1日
*黨衛隊旅隊長兼武裝黨衛隊少將:1941年10月19日
*黨衛隊區隊長:1940年9月1日
*黨衛隊旗隊長:1939年6月1日
*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1938年1月30日
*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1936年10月1日
*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1934年6月17日
*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1934年4月12日
*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1932年10月31日
職務:
*黨衛隊第2裝甲軍軍長:1944年6月29日-1945年5月8日
*黨衛隊第9裝甲師師長:1943年2月15日-1944年7月10日
*黨衛隊第8騎兵師師長:1942年6月1日-1943年12月15日
*黨衛隊作戰指揮部:1942年1月31日-6月1日
*黨衛隊“帝國”師師長:1941年10月14日-1942年1月31日
*黨衛隊“帝國”師“德國”團團長:1940年12月1日-1941年10月14日
*黨衛隊總部補充軍官:1940年2月1日-12月1日
*警衛旗隊副官:1939年6月1日-1940年2月1日
*黨衛隊第3旗隊第1大隊大隊長:1938年3月23日-1939年6月1日
*黨衛隊第1"德意志"旗隊第2大隊大隊長:1936年9月29日-1938年3月23日
*黨衛隊第1旗隊第1大隊第中隊中隊長:1935年4月1日-1936年9月29日
*漢堡政治預備隊指揮官:1934年8月25日-1935年4月1日
*黨衛隊第74“東海”旗隊旗隊長:1934年3月8日-8月25日
*黨衛隊“東部”飛行中隊中隊長:1932年10月31日-1934年3月8日
*加入黨衛隊“東部”飛行中隊:1932年7月1日
*在衝鋒隊服役:1932年3月-6月
*加入納粹黨:1932年12月1日
*1894年2月26日,威廉·比特里希出生在哈爾茨(Harz)山區的維爾尼格羅德(Wernigerode)市一個貿易代理商家庭。1914年7月30日,比特里希加入帝國陸軍並受訓成為一名體能教官。他最初在駐德國東部馬格德堡(Magdeburg)的第7獵兵營(J?gerBataillion7)服役,並先後在第19預備獵兵營(Reserve-J?ger-Bataillon19)和第77步兵團(Infanterie-Regiment77)服務。9月10日,比特里希轉調至空軍部隊當了一名中尉戰鬥機飛行員。在一戰中,他先後服務於A226飛行大隊(Flieger-AbteilungA226)和第37戰鬥機中隊(Jagdstaffel37)。他在戰鬥中兩次受傷,並因功獲得過一級和二級鐵十字勳章。1919年3月中旬至7月,比特里希參加了“希爾森”志願軍團(Freikorps“Hülsen”)。1920年1月至6月,他轉投埃爾哈特志願軍團(Freikorps“Ehrhardt”)。1923年,比特里希重新加入國防軍,負責在蘇聯秘密訓練德國飛行員。1930年退役後,他又作為平民雇員仍留在軍中服務。
*1932年3月,比特里希離開軍隊加入了衝鋒隊。7月1日,他退出衝鋒隊並加入黨衛隊的“東部”飛行中隊(Fliegerstaffel“Ost”)。10月底,他被任命為“東部”飛行中隊的指揮官。10月31日,他被提升為黨衛隊三級突擊隊中隊長。12月1日,比特里希正式加入納粹黨。1934年3月8日,他被任命為駐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的黨衛隊第74“東海”旗隊(74.SS-Standarte"Ostsee")旗隊長。4月12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二級突擊隊中隊長。6月17日,他被提升為黨衛隊一級突擊隊中隊長。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軍官,比特里希本有機會重返陸軍或空軍服役,但他最後選擇於1934年8月25日參加了新組建的黨衛隊特別機動部隊(SS-VT),因為特別機動部隊在軍事改革方面更加活躍,組織形式和晉升程式也不拘一格。
*進入特別機動部隊後,比特里希被任命為漢堡政治預備隊(PolitischeBereitschaftHamburg)的指揮官。1935年4月1日,他調任黨衛隊第1旗隊第1大隊第2中隊(2./I./Standarte1)中隊長。1935年9月中旬,黨衛隊第1旗隊被授予"德意志"榮譽稱號。1936年9月26日,比特里希接替卡爾-瑪利亞?德梅爾胡貝爾(Carl-MariaDemelhuber)就任“德意志”旗隊第2大隊大隊長。10月1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二級突擊隊大隊長。1938年1月30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一級突擊隊大隊長。
*1938年3月23日,比特里希調往剛在奧地利組建的黨衛隊第3旗隊(稍後被授予“元首”榮譽稱號),任第1大隊大隊長。1939年6月1日,他晉升為黨衛隊旗隊長並調任警衛旗隊副官(OberstimStabe)。1940年2月1日,比特里希被調到柏林黨衛隊總部擔任補充軍官,負責黨衛隊特別機動師(SS-DivisionVerfügungstruppe)的兵員補充。從6月起,他又兼負“骷髏”師的兵員補充之責。9月1日,他晉升為黨衛隊大校。1940年12月初,原黨衛隊“德意志”團團長費利克斯.施坦因納(FelixSteiner)調任新組建的黨衛隊“日耳曼尼亞”摩步師(後來的維京師)師長,比特里希接任其團長職務。10月19日,他晉升為黨衛隊少將。
在擔任“德意志”團團長期間,比特里希得師長保羅·豪澤爾推薦而獲頒騎士十字勳章。豪澤爾在推薦書中寫道:
在俄國作戰期間,比特里希以其個人的精明、堅毅和謹慎,率領“德意志”團取得了輝煌的勝利。在葉利尼亞之戰中,他的團從1941年7月22日至8月8日一直在125.6高地擔負防禦。其間,數量和兵器皆占優的蘇軍向“德意志”團的陣地發動了不間斷的衝擊。
1941年10月13日,比特里希再次有突出表現。當時,作為帝國師進攻左翼的“德意志”團在第10裝甲師一支坦克分隊的支援下,沿格扎茨克(Gshatsk)至莫扎伊斯克(Moshaisk)的舊公路向莫斯科防禦外圍前進並偵察其防禦重點。在右翼,“元首”團則沿高速公路前進,它肩負有同樣的使命。13點正,“德意志”團團長通過偵察發現,蘇軍在高速公路和舊公路之間的鐵路沿線的防禦比較薄弱。他認為,如不立即作出決斷,敵人就有可能調整其防禦,召集預備隊加強薄弱地帶。比特里希團長遂決定,在炮兵和坦克的掩護下立即突破這一地帶。從那時起,“德意志”團連續進攻了7天,不僅遭受了慘重的損失,而且因天氣惡劣最後4天中全團沒有吃上一頓熱飯。
但是突擊成功實現了,蘇軍對此措手不及。蘇軍陣地前的反坦克壕和鐵絲網被迅速清除。至黃昏時分,德國團在敵軍陣線上打入了一個寬1公里縱深500米的楔子。在“元首”團的配合下,比特里希於第二天黎明前已成功地向縱深推進了3公里。10月14日,經過一番激戰後兩個團突入敵軍精心修築的陣地已達3公里,終於成功地達成了突破。大量的戰利品展示了該部及其指揮官的實力。以下是俘獲清單:
大炮20門
反坦克炮14門
重機槍92挺
重型迫擊炮10門
坦克14輛
火焰噴射器65具
卡車2輛
小汽車1輛
裝甲車1輛
戰鬥工兵裝備供應站1處
戰俘859名
正是比特里希少將的個人決斷實現了24小時內的突破並打通了高速公路。隨後幾天,敵軍在得到增援後向我軍發起的數次反擊皆未奏效。10月18日,我帝國師成功攻占了莫扎伊斯克。我帝國師和第10裝甲師隨後以莫扎伊斯克以南至其東部邊緣的5公里地帶作為進攻莫斯科的出發陣地。
1941年12月14日,比特里希獲頒騎士十字勳章。因豪澤爾受傷,比特里希於1941年10月14日起任帝國師代理師長。1942年1月31日,馬蒂亞斯·克萊因海斯特坎普(MatthiasKleinheisterkamp)接替生病的比特里希就任帝國師師長。生病期間,比特里希的人事關係轉回黨衛隊作戰指揮部(SS-Führungshauptamt)。6月1日,比特里希被任命為新組建的黨衛隊騎兵師(SS-Kavallerie-Division)師長,該師即後來的黨衛隊第8“弗洛里安.蓋爾”騎兵師(8.SS-Kavallerie-DivisionFlorianGeyer)。在此之前,他還接替赫爾曼·費格萊因(HermannFegelein)擔任過黨衛隊騎兵旅(SS-Kavallerie-Brigade)旅長,黨衛隊騎兵師就是在該旅的基礎上組建的。1942年12月,他奉調回柏林。1943年2月11日,他奉命前往法國(Mailly-le-Camp)。2月15日,他與托馬斯.米勒(ThomasMüller)完成交接工作,正式擔任黨衛隊第9“霍恩施陶芬”裝甲師(9.SS-Panzer-DivisionHohenstaufen)師長並擔負起該師的組建工作。5月1日,他晉升為黨衛隊中將。此後,他曾率該師於蘇聯塔爾諾波爾(Tarnopol)重創蘇軍。1944年6月29日,他接替保羅.豪塞爾就任黨衛隊第2裝甲軍(IISSPanzerkorps)軍長,但直至7月10日才正式上任。8月28日,他因法萊斯(Falaise)和卡昂(Caen)之戰而獲頒騎士十字勳章橡葉飾。9月17日,美、英盟軍在荷蘭阿納姆地域實施大規模空降。此役,比特里希指揮黨衛第2裝甲軍將英空降第1師大部殲滅,這也是德軍在西線取得的最後一次勝利。1945年5月6日,迪特里希親自為比特里希頒發騎士十字勳章雙劍飾,以表彰其在匈牙利戰役中的突出表現。
1945年5月8日,比特里希在奧地利向美軍投降,隨後被移交給法國人關押。1954年,經法國波爾多地方法院審判後無罪開釋。此後,他參加了黨衛隊老兵互助團(HilfsgemeinschaftaufGegenseitigkeitderSoldatenderehemaligenWaffen-SS-簡稱HIAG)並成為其骨幹。在互助團領導人保羅?豪澤爾死後,比特里希繼任該組織領袖。1979年4月19日,比特里病逝於沃爾夫拉茨豪森(Wolfratshausen)。
比特里希聰明而勇敢,但他從不批評其上司,即使他認為有必要。他經常與集團軍指揮官一道反對希姆萊愚蠢的種族主義指令,而後者則保護他不受希姆萊懲罰。他敢於直接違抗希姆萊的正式命令,允許在其司令部進行宗教活動。對敵人他仍保有騎士風度,這一點在阿納姆尤其明顯。作為指揮官、領導者和戰術家,他都是黨衛隊中最優秀的之一。
榮譽:
*騎士十字勳章:1941年12月14日(時任黨衛隊區隊長、黨衛隊"帝國師"的"德意志"裝甲團團長,東線)
*騎士十字勳章橡葉飾:1944年8月23日,第563位(時任黨衛隊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隊上將、黨衛隊第2裝甲軍軍長,西線的法萊斯和卡昂)
*騎士十字勳章雙劍飾:1945年5月6日,第151位(時任黨衛隊副總指揮兼武裝黨衛隊上將、黨衛隊第2裝甲軍軍長,東南前線的匈牙利)
*金質德意志十字勳章:1943年3月6日(時任黨衛隊旅隊長兼武裝黨衛隊少將、黨衛隊第8騎兵師師長,東線)
*一級鐵十字勳章1939年飾版:1940年6月7日(在1939年9月,"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入侵波蘭的前期)
*二級鐵十字勳章1939年飾版:1939年9月25日(時任黨衛隊旗隊長兼"阿道夫.希特勒警衛旗隊"參謀上校,波蘭)
*1914年一級鐵十字勳章
*1914年二級鐵十字勳章
*1918年黑色戰傷章:受傷兩次
*前線戰鬥員榮譽十字勳章(EhrenkreuzfürFrontkämpfer)
*德意志帝國空軍飛行員章(ImperialGermanAirForcePilotsBadge)
*黨衛隊全國領袖榮譽佩劍(EhrendegendesRFSS)
*黨衛隊骷髏戒指(TotenkopfringderSS)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