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信

威信

威信位於東經104.41至105.8、北緯27.42至28.7之間。交通便利,縣城扎西距省會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慶直轄市359公里,距四川省會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瀘州、宜賓、自貢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區劃屬雲南,經濟流向朝巴蜀大地,與長江中下游發達地區經濟帶緊密相連”的區位優勢和特點,是滇東北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和商貿樞紐。

基本信息

詞語釋義

基本信息

詞目:威信

拼音:wēixìn

英文:[Prestige;High repute;Credit;Popular trust]

[Prestige;High repute;Credit;Popular trust] 名望和信譽

維護他的威信。

詳細解釋

威望與信譽。

史記·李斯列傳》:“兼行田常、 子罕 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 韓玘 為韓安相也。”《後漢書·南蠻傳》:“ 良 ( 祝良 )到 九真 ,腳踏車入賊中,設方略,招以威信,降者數萬人。” 宋蘇軾《東坡志林·趙高李斯》:“ 鞅 (商鞅)立信於徙木,立威於棄灰,刑其親戚師傅,積威信之極。”《明史·西域傳一·哈密衛》:“否則羈其使臣,發兵往討,庶威信並行,賊知斂戢。”楊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二九章:“ 曉燕 在學生中是有威信的,現在還在學生會中負有相當的責任。”

人格威信

著名的蘇聯教育家加里寧曾說過:“教師每天都仿佛蹲在一面鏡子裡,外面有數百雙精緻的,富于敏感的,即善於窺視出教師優點和缺點的孩子的眼睛,在不斷地盯視著他。”教師所引起學生注意的言語和舉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或做人。因此,教師的威信除了建立在教學業務工作外,更重要的是教師的人格品德能被學生所推崇和敬仰。如果說教師的業務威信是影響學生聽課的顯性因素的話,那么教師的人格威信就是影響學生聽課的隱性因素,也由此更為重要,更為被人們所忽視。

鑒於教師與學生的接觸主要在課堂上,而教態的好壞又給“鏡子”一個最直接最深刻的印象。在三尺講台上,形態自如,儀表端莊,語言標準流暢,這是教師的風度;授課時,精神飽滿,情緒樂觀,邏輯性強,不時來點風趣和幽默,條理清晰,言辭語調活潑富於變化,板書規範工整,教學方式方法靈活多樣,教態真誠,治學嚴謹,這是教師的素質。在教學中,思想端正,捧出一片愛心,熱情地為學生鋪路搭橋。對工作認真,對事業有強烈的責任感,同時,有講文明、講衛生、有禮貌、能刻苦、善學習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樹立和形成教師的良好人格品德,才能使學生深深感受到老師的可親可敬。也進而使學生做出情感上的傾斜,“親其師”而“信其道”。

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情感投入,使之與學生心理達成和諧交流。在一定程度上,教師的人格威信在隱示著激勵學生認真聽課,聽好課,這是一種潛在的精神動力。教師必須理解和知道這種人格威信的精神力量是影響學生聽課的重要因素,同時也直接影響著教師講課的心境和水平的發揮。尤其是在中學階段,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轉折時期,無時不在接受老師人格威信的影響。學前若是以父母的影響為第一人格範本的話,那么入學後至中學畢業則以老師的影響最為突出,並使自己在模仿和影響中走向成人步入社會。特別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的人格威信是一種產生於教師本身的品德素質,它作用於教學,影響於學生,對學生形成一種道德心理,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這種客觀存在的精神力量對學生學習產生的興趣和效果,確實起著不可低估的作用。為此,培養和樹立教師的人格威信,是每一位教師至關重要的不可忽視的思想品德和心理品格。教師都懂得教學過程是師生間的知識信息交流的過程,也知道教學方式方法的多樣,自己是課堂教學的領導者和組織者,但能否以自身的思想品德和情緒、情感以及意志等心理品格來發揮教學效能,來影響學生掌握知識,進行知識信息的交流,還有待於教師思想意識的提高和努力完善自身的道德修養作基礎。心理學告訴我們,情感過程和認知過程是密而不可分的,教師影響學生是學生有了對教師的評價和認識,時常是伴隨學生對老師的贊同、肯定、羨慕等積極向上的情感,使課堂教學氣氛得以健康的、生動活潑的發展,師生間的知識交流在這種情感中就和諧暢通。相反,對教師的評價低或差,則伴隨著學生對老師的輕視、否定、厭煩等消極不滿的情感,使學生的學習氛圍難以形成良性循環,學生的情緒低,課堂上思想壓抑,學習心理負擔重,師生間的知識信息交流就不能順利進行。

教師對學生的態度在學生的自我評價和行為選擇中,具有強化和導向作用,而教師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常能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致使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學生總是被教師的精神所感染。可見,心理成熟思想素質好而且經驗豐富的教師都是以愉快、樂觀的情緒並對每一個學生投去信任、激勵的目光進行課堂教學的。在教學中,教師的素質、教學技藝水平是提高學生聽課效率的一個重要方面,這是教師的業務形象對學生產生的一種影響力。而教師的品德形象對學生則產生一種不可替代的精神潛力。學生對老師的崇敬、仰慕心理,對於接受知識和技能有一種催化力量。教師品德形象俱佳,對營造課堂教學氛圍,提高學生聽課效率起著不同尋常的作用。

學生聽課的效果,首先是建立於教師的責任心上,這也是一個教師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的必要條件,加之一顆火熱的愛心,使學生有一種敬而親的心理基礎,當教師贏得了學生的信賴時,學生對接受課堂知識和認真聽課就起到積極的作用。其次是樹立教師為人師表的形象,這是經常講的話題,也是身教重於言教的關鍵。再次是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質,有言行一致的人格精神,有傳授知識播種幸福的愉悅感,只有這樣,教師的人格威信才得以體現,才能將陽光和春雨同時灑進學生的心裡。(該文刊載於《現代教育科學論文精萃》第223頁,1997年7月出版)——選自《心靈夜語》

雲南省威信縣

地理位置

威信威信

威信位於東經104.41至105.8、北緯27.42至28.7之間。交通便利,縣城扎西距省會昆明市680公里,距昭通市政府所在地286公里,距重慶直轄市359公里,距四川省會成都市420公里,距四川省瀘州、宜賓、自貢市均在200公里左右,具有“行政區劃屬雲南,經濟流向朝巴蜀大地,與長江中下游發達地區經濟帶緊密相連”的區位優勢和特點,是滇東北對外開放的重要視窗和商貿樞紐。主要出境幹線公路有4條,其中鎮(雲南鎮雄)威公路由西南方向出境,全長86公里,為至昭通、昆明、畢節主線;敘(四川敘永)威公路全長87公里,向東直達瀘州港,為鎮敘威三縣交通樞紐;北面威珙(四川珙縣)公路、威興(四川興文)公路均直接入川,與宜賓市直通。全縣公路通車裡程997公里。

縣名由來

辭海》有威信條曰:“有威則可畏,有信則樂從,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明朝嘉靖,改土歸流,因夷俗武悍,朝議改芒部土府為鎮雄府,設流官知府統之,蓋取宣威立信之意。

行政區劃

昭通地區轄縣,2006年末總人口40萬,面積1400平方公里,轄5鎮5鄉(扎西鎮、舊城鎮、麟鳳鎮、羅布鎮、廟溝鎮、長安鄉、高田鄉、雙河鄉、水田鄉、三桃鄉),縣府駐紮西鎮。

建置沿革

威信縣地,相傳於夏、商兩代為梁州、雍州之地,周屬屈流大雄甸。秦代建置,一說歸蜀郡,一說屬夜郎國。西漢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為進一步開發西南夷地,置犍為郡(治今遵義,後遷宜賓),犍為郡於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歸益州管轄。今威信縣地屬犍為郡南廣縣。東漢獻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今威信縣地屬朱提郡(治今昭通)。蜀漢後主延熙十年(247年)隸南廣郡南廣縣,延熙十九年廢南廣郡後改隸朱提郡南廣縣。

西晉惠帝太安二年(303年)為朱提郡南秦縣地,由益州改隸寧州。懷帝永嘉五年(311年)隸寧州南廣郡。東晉明帝太寧二年(324年)隸朱提郡,成帝鹹和八年(333年)隸南廣郡。南朝宋代為朱提郡南秦縣地。隋文帝開皇四年(584年)屬協州,煬帝大業二年(606年)屬南寧州(原寧州)開邊縣。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屬協州東安縣,隸劍南道戎州都督府(治今宜賓市)。宋朝為敘州(治今宜賓市)羈縻之地,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為西南番部大巡檢司易溪部地。元世祖至元十年(1273年)屬芒部路軍民總管府強州,隸雲南行中書省烏蒙宣慰司。至元二十四年屬雲南行中書省烏撒烏蒙宣慰司芒部路軍民總 管府易溪部。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年)正月屬芒部衛指揮使司(隨後改設芒部府),十六年正月由隸雲南布政司改隸四川布政司。十七年改芒部府為芒部軍民府,轄阿頭、易娘、易溪三部。明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四月,朝廷為“改土歸流”(廢除土官世襲制,實行流官任期制),以土官隴氏正支無嗣為由,改芒部軍民府為鎮雄軍民府,治所由今芒部移至鎮雄,設流官,下置懷德、歸化、威信(治今三桃鄉新街村)、安靖(治今舊城村)四個長官司。威信長安司(簡稱威信司,清代史籍中也明白記為威信司,後被訛稱為衛靖司)首次正式見諸史籍,距今(2003年)已逾477年。“威信”,含“宣威立信”之義。

雍正四年(1726年),清廷批准巡撫雲南兼總管事鄂爾泰將烏蒙、鎮雄、東川三府改屬雲南及武裝“改土歸流”的奏請。雍正五年(1727年)閏三月,鎮雄“改土歸流”成功並正式由隸四川改隸雲南,設流官,以杜士秀任知府。雍正六年(1728年),降鎮雄府為鎮雄州,隸烏蒙府(雍正九年改稱昭通府)。在原威信長官司、安靖長官司的基礎上置鎮雄州分防威信分州(簡稱威信分州),設州判協助知州就近管理督糧、捕盜等事宜。雍正七年,鎮雄州清丈土地,劃為10里51甲993個村寨,其中威信分州轄下東向化里6個甲,127個村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設扎西汛、長官司汛。宣統元年(1909年)撤銷。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升鎮雄州為雲南直隸州。

民國元年(1912年),威信各甲紳民向省請求由鎮雄劃給上東、中東共10個甲,加上原有下東6個甲成立威信縣。民國2年(1913年),設威信行政區,隸鎮雄縣。原6個甲改為6個區,轄18個保。民國10年(1921年),威信行政公署由長官司移駐紮西。民國21年,設威信設治局。民國23年(1934年)9月,設威信縣,以扎西為縣城,直隸雲南省(1942年隸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即昭通地區)。

1950年7月,威信縣解放,設威信縣人民政府。10月,全縣設4個區,第一區治扎西,第二區治舊城,第三區治麟鳳,第四區治雙河。全縣有26951戶,12.89萬人。

2002年底,全縣有鄉、鎮11個,有村83個、社區4個,有村民小組1621個、居民小組12個。全縣總戶數84034戶,總人口36.54萬人。

氣候條件

氣候垂直差異變化明顯,屬亞熱帶與溫帶共存的季風性氣候,年均溫度13.3℃,最熱月氣溫為22.7℃,最冷月氣溫為-3.2℃,年均降雨量在900-1100毫米之間,雨量充沛、土壤濕潤,對發展農業和林業生產條件極為有利。縣城扎西年均氣溫13.3℃,無霜期290天,降水1060毫米,日照984小時,相對濕度85%。土壤多酸性,適宜種植烤菸、油菜、蠶桑、山嵛菜、花生、魔芋、茶葉、金銀花等經濟作物和發展果木林。生物資源豐富,有桫欏樹、筇竹、鯢魚、金錢豹、白鶴、金頸長尾雉等。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硫鐵礦石英砂、鉀鹽、磷礦等。無煙煤儲量28.9億噸,優質石灰石遍布全縣,硫鐵礦儲量為1.8億噸,石英砂含矽量在95%以上。水資源理論蘊藏量13.25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4.48萬千瓦,已開發利用1.35萬千瓦。全縣電力裝機2.64萬千瓦,年發電量1.2億千瓦,電網與四川、貴州及鎮雄聯網運行,是全國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達標縣。植物資源有580餘種,屬國家一、二類保護植物的有10餘種,其中,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活化石桫欏(又名樹蕨),有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保護植物的珙桐、建柏、三尖杉等珍貴樹種。全縣林業資源豐富,現有森林面積70萬畝,是昭通市4個滅荒縣之一,森林覆蓋率34.1%,是全國綠化先進縣。盛產羅漢筍、木漆、天麻、竹蓀、香菌、黑木耳等土特產品。

光榮歷史

威信,有著光榮的革命歷史,在中國工農紅軍的長征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省級紀念文物保護單位扎西紅軍烈士陵園扎西會議紀念館扎西會址等。威信縣城扎西鎮是一個以老城為軸心呈放射性發展的城鎮。老城中多穿逗式木結構坡頂建築,空間變化豐富,街道尺度得當。有的老街至今仍保持著紅軍長征時的風貌,十分耐人尋味。

1935年初,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黨中央政治局在貴州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這是我黨歷史上一次生死攸關的轉折點。隨即,中央原擬由瀘州、宜賓之間北渡長江,到川西北與紅四方面軍會合,實行總反攻,但是,因敵軍重兵把守無法渡江,被迫轉戰滇黔。中央毅然決定一渡赤水,由川南敘永、古藺地區,轉折至威信縣城扎西鎮。

中共中央在聚集威信縣期間,召開了三次會議,即政治局常委會議(水田寨召開)、政治局會議(大河灘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扎西鎮召開)。“扎西會議”是這幾次會議的統稱。

“扎西會議”使遵義會議的決議得到了具體落實,作出了縮編擴紅、回師東進、發展紅軍游擊隊,配合主力渡江等一系列重大決策,紅軍實現了新的戰略轉移,為長征勝利奠定了基礎。紅軍長征進駐紮西在我黨歷史上具很重要確地位,扎西這一革命紀念地對千秋後代有深遠的教育意義。

旅遊資源

威信旅遊資源豐富獨特。以山、林、洞為主的自然風景資源,以觀斗山石雕群、 人懸棺、文閣、觀音寺、寶靈寺等為主的一批人文景觀資源。同時榮戴省級威信風景名勝區桂冠。

經濟社會發展

工業的主導產業有煤化工、硫化工、輕工、釀酒等,農業以馬鈴薯小麥、油菜籽、大豆烤菸等為主,有各類學校15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