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鸚哥魚

姬鸚哥魚

姬鸚哥魚,又名黃鞍鸚嘴魚,俗名鸚哥、青衫(雄)、蚝魚(雌) ,為輻鰭魚綱鱸形目隆頭魚亞目鸚哥魚科的其中一種。

基本信息

學名

Scarusoviceps

命名者

Valenciennes,1840

棲息深度

1-15公尺

中文名

姬鸚哥魚

有毒魚類


科中文名

鸚哥魚科

經濟性


科號科名

F414Scaridae

食用魚類

中國大陸名

黃鞍鸚嘴魚

模式種產地

Tahiti,SocietyIs.

觀賞魚類

俗名

鸚哥、青衫(雄)、蚝魚(雌)

世界分布

印度至太平洋

台灣分布

南部、澎湖、綠島、東沙、南沙

最大體長

35cm

棲息環境

礁區、近海沿岸、瀉湖
同種異名 Scaruspectoralis

參考文獻

台灣魚類志(沈等,1993);Fishbase(2006);FishesofJapan(Nakabo,2002);ReviewanddoubtfulspeciesofScaridaeofTaiwan(Liaoetal.,2004)

典藏標本

ASIZP0056265.ASIZP0056266.ASIZP0060999.ASIZP0061914.ASIZP0061915.ASIZP0070451.ASIZP0900055.NTMP0595.NTMP1265.

英文俗名

Yellow-barredparrotfish;Blueparrotfish;Darkcappedparrotfish;Dark-cappedparrotfish;Darkcappedparrotfish;eggheadparrotfish

瀕危狀態

不在IUCN瀕危名單中

形態特徵

體延長而略側扁。頭部輪廓呈平滑的弧型。後鼻孔並不明顯的大於前鼻孔。齒板之外表面平滑,上齒板幾被上唇所覆蓋;齒板上無犬齒;每一上咽骨具1列臼齒狀之咽頭齒。背鰭前中線鱗約6-7(6);頰鱗3列,上列為5-6鱗;中列為5-6鱗;下列為2-3鱗。胸鰭具13-15(14)軟條;尾鰭內凹,大成魚截形而上下葉略延長。初期階段(IP,Initialphase)的雌魚體色為黃褐色,腹部色澤較淡,鱗片外緣為灰色;由吻之上唇,經眼部而至背鰭第VII硬棘,均為深褐色至黑色,其後方具2條黃色色帶;背鰭為紅褐色,外緣顏色較深;余鰭亦為紅褐色,其中胸鰭之上端色澤較深,下端色澤較淺。終期階段(TP,Terminalphase)的雄魚體色為藍綠色,鱗緣為橙色;此時期亦與IP期相同,具有一明顯之色區,然其為紫色;頰部為粉紅色;體部之中央部位為藍綠色;背鰭及臀鰭為藍綠色;胸鰭之上緣為淡黃色,其餘為褐色,向下漸淡;尾鰭為藍綠色,上、下葉及基部為黃褐色寬紋。

棲所生態

主要棲息於瀉湖與臨海礁石區至少10公尺處。獨居性。

地理分布

分布於印度-太平洋區,由模里西斯到萊恩群島與土木土島,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澳洲鯊魚灣與大堡礁。台灣發現於南部、小琉球及綠島等。

漁業利用

主要捕獲的漁法是延繩釣、一支釣、流刺網及籠具等,而本種魚亦是潛水鏢魚的對象以及水族館展示魚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