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守先

姬守先(1910~1942) 原名姬興周,曾用名紀守先、李宏義、李晉延、李一飛、崔惠民、李包子、李益民、魯包特、瓦尼亞、王益民、李景春、張守義、李惠民。祖籍山東,3月28日出生於吉林省伊通縣大王屯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1年就讀于吉林市第一師範學校。“九·一八”事變後,在抗日高潮的影響下,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1933年6月投考南京軍官學校未錄取,後去上海靠給報紙投稿為生。

人物生平

1933年11月,姬守先赴哈爾濱途中,在大連與國際情報組成員陳洪飛(中共黨員)相識,經陳啟發教育,他的覺悟提高很快,同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國際情報組織。1934年8月,姬守先畢業回國,擔任國際情報組總負責人,以上海為基地,以大連、奉天、安東、華北、朝鮮、日本等一些重要城市和地區為工作目標,向各地派遣人員,發展成員,建立組織,開展爆破活動。其主要目標是日軍的軍事建築物、軍需工廠、軍用倉庫、飛機場、碼頭等重要設施。

日本大連《滿洲日日新聞》1938年4月11日報導15號倉庫被燒情況時稱:“大火漫天,黑煙籠罩了大連灣上空,出動滿洲石油公司保護團、大連消防署和金州消防署所有消防隊,但也施救無效。還燒傷了久保、中村等5個日本職員”。

主要事跡

赴蘇學習

姬守先於1933年11月在哈爾濱加入中國共產黨,被分配到“北滿國際情報組”工作。

1933年,共產國際決定由蘇聯紅軍參謀部負責訓練中國、朝鮮等國的愛國青年組成國際情報組,任務是破壞占領本國的日軍的軍事設施和戰略物資,鉗制日軍的行動。 12月底,“北滿國際情報組”選派姬守先到蘇聯參加情報工作學習班。在這裡,姬守先學習了政治、無線電、燃燒、爆破、射擊、汽車駕駛、秘密工作等。各項成績都名列前茅,畢業時已成為一名信念堅定、意志堅強、心思細密、身手敏捷的“職業特工”了。畢業不久,即在交通員的幫助下,秘密潛回國內。

1934年7月,姬守先抵達上海,與國際情報組派駐中國的總指揮A·鮑維爾接上關係,擔任A·鮑維爾的聯絡員。A·鮑維爾對各地工作部署、人員調動、經費分配等指令,均經姬守先下達給各地,各地情況匯報也要通過姬守先上報給A·鮑維爾。實質上,姬守先就是國際情報組在中國的總指揮。姬守先秘密聯絡總站設在上海德度牙科醫院,另在天津建立聯絡點,通過聯絡點遙控指揮東北地區的大連、奉天(今瀋陽)、安東(今丹東)等地的情報組活動。其主要任務是對日軍的軍事建築物、軍需工廠、軍用倉庫、飛機場、碼頭等重要設施實施破壞。

抗日放火團

當時,在極其危險複雜的環境下,姬守先不斷選派得力幹部到大連發展抗日組織,1934年秋,“大連抗日放火團”建立起來。

1935年,姬守先認為時機條件已經成熟,隨即向各地情報組下達破壞敵目標的指令。

1935年6月25日晚8時許,位於大連甘井子的日本“滿洲石油株式會社(滿石)”倉庫突然燃起大火,附近所有的消防機關聞訊紛紛出動,一時間,陣陣刺耳的警笛、警報響徹大連夜空。大火撲滅後,計算損失約為2500日元。僅僅兩天之後,“滿石”火災的失火原因尚未查明,離此不遠的“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滿鐵)”器材倉庫又燃起了一把大火,大量建築材料化為灰燼。半個月後,7月13日,日本關東軍大連倉庫又冒出了沖天火光,大量軍隊給養被燒毀。據當時的新聞報導,日軍損失物資價值6.1萬日元。不到一個月就發生了3起火災,日本殖民統治者大為震動,百姓卻大快人心。這幾次大火,都是在夜半無人時毫無徵兆地燒著,而且事後找遍火場,連半點人為縱火的痕跡都沒有。日本侵略者甚至從國內找來了消防專家勘察火場,最終還是一無所獲。侵略者也只好認為是自然火災。他們哪裡知道,在這個日本幾十年殖民統治下的“無縫地帶”,活躍著一支肩負特殊使命的國際特工隊伍,他們在敵人的工廠、倉庫、碼頭神出鬼沒,埋下了一個個火種,一時間,火光四起,日本侵略者大量的軍用物資灰飛煙滅……他們是職業的“放火者”,採用以化學藥品等技術引爆放火手段,既有效又隱蔽;他們組織嚴密,訓練有素,如果不是後來哈爾濱北滿國際情報組負責人被捕叛變,日本殖民當局一直不知道是人為縱火。

從1935年到1940年,姬守先先後指揮爆炸、燒毀日軍軍用物資78次。其中:在大連放火57次;在安東爆破鐵路1次;在天津放火10次,爆破鐵路6次;在北平爆破鐵路1次;在青島放火3次。曾焚毀軍用毛衣褲25萬套;燒毀甘井子滿洲石油株式會社15、16號倉庫儲藏的石蠟、石油約6萬桶;燒毀糧食製品等難以計數。燒毀物品總價值大約2000多萬日元,可供日軍兩個師團(6萬人左右)使用一年。放火行動,使日軍在華後方基地遭受沉重打擊,大大削弱了日軍侵華戰爭的軍需供應。

獄中鬥爭

由於叛徒出賣,姬守先於1940年8 月15日在上海法租界被日本關東州廳警察部逮捕。

1941年10月30日,日本關東地方法院對姬守先等34名抗日放火團成員進行了公判,以關東地方法院院長中里龍為審判長,代田董、吉田武市為審判官組成法庭,並出動警察、特務、憲兵百餘人。在法庭上姬守先慷慨陳詞,據理同敵人進行鬥爭。日本法官審問他:“你們為何放火?”他反問:“你們為何侵略中國?”日本法官無話可答。

經過數次審訊後,1942年3月15日,日本關東地方法院判決姬守先、黃振林、趙國文、秋世顯、鄒立升、黃振先、王有佐、吳成江、李化鈞、孫文凱、高緒慎、孫玉成等人死刑。同年12月9日、10日兩天,日本殖民當局分別在關東州刑務所(即旅順監獄)絞死姬守先等9人(其他3人已被折磨死在監獄裡)。

姬守先高呼口號,為國慷慨捐軀,時年32歲。

吉林省人民政府於1960年追認姬守先為革命烈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