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進[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姜進[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姜進[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姜進,女,1954年生於上海。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姜進,女,1954年生於上海。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華東師範大學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研究員、海外中國研究中心副主任、性別與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並榮獲上海市“浦江學者”等稱號。為華東師範大學資深教授夏東元先生的學生。

1978—1984年,就讀於華東師範大學,取得學士、碩士學位

1986年,執教於深圳大學

1988年,赴美留學,1998年獲美國史丹福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

1998年,獲聘於美國凡薩學院,數年後被評為教授,後當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現代中國研究會成員

2004年,已經在美國擔任教授的姜進毅然歸國,任教於母校華東師範大學。

2004年至今,為推動中國婦女史的發展,姜教授積極參加、組織各種學術活動,與歐美中國婦女史、中國近現代史領域的研究機構和學者維持著廣泛的學術交往。並筆耕不輟、著書立說,在海內外學術刊物上用英文和中文發表多篇重要論文,2009年將有一部英文專著問世。

主課講程

戲曲與上海都市文化、中國近現代婦女史、女性主義與西方現代文化(雙語課)等。

研究方向

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婦女與性別史、社會文化史、上海都市文化。

主要貢獻

中國現代思想文化研究所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大課題:“女性,表演,與上海都市文化”

上海市浦江人才計畫個人項目:Performing women: opera, popular culture, and politics in 20th-century Shanghai

上海社科基金一般項目:女子越劇與上海都市文化。

主要著作:

“Women and Public Culture: Poetics and Politics of Women’s Yue Opera in Republican Shanghai, 1930-1940s,” PH.D. disserta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博士論文已經出版,史丹福大學出版社)

《海外中國學評論》第1 輯,朱政惠主編,王東、姜進副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1月

《海外中國學評論》第2 輯,朱政惠主編,王東、姜進副主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4月

《都市文化中的現代中國》(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7月

《近代中國城市與大眾文化》(主編),新星出版社,2008年10月

論文

《洋務運動時期的科技引進》,《科學經濟社會》,1984年1期。

《歷史研究的非線性化及其方法論問題》,《歷史研究》,1986年1期。

《譚嗣同——東西方人本主義的特殊交匯》,《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6年3期。

“Heresy and Persecution in Late Ming Society: Reinterpret the Case of Li Zhi,”( Late Imperial China,December 2001)

“Times Have Changed; Men and Women are the Same” (Some of Us: Chinese Women Growing up in the Mao Era. Rutger’s University Press, 2001)。

《女性主義視野中的中國歷史》, 《文匯報·學林版》,2004.12.26。

《斷裂與延續:1950年代上海的文化改造》,《社會科學》2005年6期 。

《女性與中國政治》(原載《中國社會導刊》2005年第10期下,中國社會出版社,入選《堅持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黨政幹部理論學習文選·科學文化卷》,中國社會科學院文獻中心,2006年11月。

《涌動與重構:從越劇觀眾看都市文化中的性別和階層》,2005年“現代中國都市文化與社會變遷”國際研討會論文集。

《海外中國學評論》創刊號 (2006.1)。

《追尋現代性:民國上海言情文化的歷史解讀》,《史林》,2006年4期。

“Gender, History, and Medicine in Feminist Scholarship: An Interview with Charlotte Furth.” 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vol. 13, no. 2 (Fall 2006)。

《論題:女性主義語境下的性別與階級——圍繞<性溝>一書的一次討論》,《歷史教學問題》,2006年2期。

《<蝴蝶夢>與中國戲劇中有關性與道德話語的女性重構》,《中央戲劇學院學報》,2007年2期;被《中國社會科學文摘》轉載,2008年第1期(2月)。

《女性與中國政治》,《晚霞》,2007年20期。

《可疑的繁盛:日軍陰影下的都市女性文化探析》,《華東師範大學學報》,2008年第2期。

譯文

Reminiscences of Hongkew: The Life of Jewish Refugees, 1938-1945. Translation of 《虹口記憶1938-1945 猶太難民的生活》。上海:學林出版社,2005年8月

“明清時代的性別、醫學、與身體:中國研究中女性主義歷史寫作的歷程” ,《海外中國學研究評論》, 2006年1月創刊號。Translation of Charlotte Furth’s talk in English at ECNU on December 6, 2004 titled “ Gender, Medicine, and the Bod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 Cultural Consumption and Popular Reception of the West in Shanghai, 1950-1966”(中譯英),Chinese Historical Review, vol. 12, issue 1 (April 2005). Translation of Zhang Jishun’s paper in Chinese titled ,“轉型與延續:文化消費與上海基層社會對西方的反應(1950—1960年代早期)”

Reminiscences of Hongkew: Legends of the Revolution(《虹口記憶:紅色印痕》),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6月。

“中國革命中的知識精英與底層教育”(Elizabeth Perry‚ “Social Movements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 A Comparative Perspective”)。《知識分子論叢》第6輯‚2007年10月,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中國小堡村當代藝術家名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