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姑節

姑姑節

姑姑節,農曆六月初六,又稱“回娘家節”。漢族有一個傳說。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卿狐偃驕傲自大,氣死親家趙衰。有一年晉國遭受災害,孤偃出京城放糧,女婿想乘孤偃過生日之時,為父親報仇,殺死孤偃。女兒知道後,星夜趕回娘家報信,讓父親有個準備。孤偃放糧回城,深知自己辦了壞事,悔恨不已。他不僅不怪女婿,還改正了自己的毛病。事後,每年農曆六月六日,孤偃都把女婿、女兒接回家裡,合家團聚。後來傳到民間,逐漸成了婦女回娘家的節日,還稱為天貺節。此外,在農曆六月六天貺節還有不少娛樂活動。

基本信息

節日傳說

姑姑節姑姑節
農曆六月初六是漢族傳統節日姑姑節,"六月六,請姑姑"。過去,每逢農曆六月初六,漢族民間的風俗都要請回已出嫁的老少姑娘,好好招待一番再送回去。
相傳在春秋戰國時期,晉國有個宰相叫狐偃。他是保護和跟隨文公重耳流亡到列國的功臣,封相後勤理朝政,十分精明能幹,晉國上下對他都很敬重。每逢六月初六狐偃過生日的時候,總有無數的人給他拜壽送禮。就這樣狐偃慢慢地驕傲起來。時間一長,人們對他不滿了。但狐偃權高勢重,人們都對他敢怒不敢言。
狐偃的女兒親家是當時的功臣趙衰。他對狐偃的作為很反感,就直言相勸。但狐偃聽不進苦口良言,當眾責罵親家。趙衰年老體弱,不久因氣而死。他的兒子恨岳父不講仁義,決心為父報仇。
第二年,晉國夏糧遭災,狐偃出京放糧,臨走時說,六月初六一定趕回來過生日。狐偃的女婿得到這個訊息,決定六月初六大鬧壽筵,殺狐偃,報父仇。狐偃的女婿見到妻子。問她:"像我岳父那樣的人,天下的老百姓恨不恨?"狐偃的女兒對父親的作為也很生氣,順口答道:"連你我都恨他,還用說別人?"他丈夫就把計畫說出來。他妻子聽了,臉一紅一白,說:"我是你家的人,顧不得娘家了,你看著辦吧!"
從此以後,狐偃的女兒整天心驚肉跳,她恨父親狂妄自大,對親家絕情。但轉念想起父親的好,親生女兒不能見死不救。她最後在六月初五跑回娘家告訴母親丈夫的計畫。母親大驚,急忙連夜給狐偃送信。
狐偃的女婿見妻子逃跑了,知道機密敗露,悶在家裡等狐偃來收拾自己。
六月初六一早,狐偃親自來到親家府上,狐偃見了女婿就像沒事一樣,翁婿二人並馬回相府去了。那年拜壽筵上,狐偃說:"老夫今年放糧,親見百姓疾苦,深知我近幾年來做事有錯。今天賢婿設計害我,雖然過於狠毒,但事沒辦成,他是為民除害,為父報仇,老夫決不怪罪。女兒救父危機,盡了大孝,理當受我一拜。並望賢婿看在我面上,不計仇恨,兩相和好!"從此以後,狐偃真心改過,翁婿比以前更加親近。為了永遠記取這個教訓,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請回閨女、女婿團聚一番。這件事情張揚出去,老百姓各個仿效,也都在六月六接回閨女,應個消仇解怨、免災去難的吉利。年長日久,相沿成習,流傳至今,人們稱為"姑姑節"。

相關節日

在六月六這天,除了姑姑節以外,還有其他相關節日及傳說。

天貺節

六月六又叫“天貺節”,此節起源於宋代。宋真宗趙恆是一個非常迷信的皇帝,有一年六月六,他聲稱上天賜給他一部天書,並要百姓相信他的胡言,乃定這天為天貺節。還在泰山腳下的岱廟建造一座宏大的天貺殿.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天貺節”已失去原來含義,而曬紅綠的風俗尚存。
關於天貺節的來歷,還有一說認為是道教元始天尊賜書於人間。在民間,傳說玄女賜給宋江一部天書,使他替天行道,扶危濟貧。正因為有農曆六月六降天書的傳說,又傳說當天是龍曬鱗的日子,天晴日朗,當時又處於盛夏,多雨易霉,這種多雨天對書籍、衣物都十分不利,因此只要遇到晴天就要進行曝曬。河南有首民諺:“六月六曬龍衣,龍衣曬不乾,連陰帶晴四十五天。”此時從佛寺、道觀乃至民眾家裡,都有曬衣物、器具、書籍的風俗。婦女在此日多洗頭,把小狗、小貓等寵物轟下水洗澡。 

蟲王節

蟲王節農曆六月六,又是民間的蟲王節。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產豐收,在六月六還有不少宗教活動。例如遼寧蓋州有八臘廟會,是一種為驅蟲、祈雨的活動。北京善果寺有數羅漢活動,以占卜吉凶。山東民間在農曆六月六祭東嶽大帝神,舉行東嶽廟會。該日又是麥王生日。當地民間還認為農曆六月六是海蜇生日,當天下雨,海蜇就會豐收。六月間百蟲滋生,尤其是蝗蟲等,對農業是莫大威脅。古代蝗蟲是最大的農業災害之一,人們一方面積極捕蝗,如利用火燒、以網捕捉、用土掩埋、眾人圍撲等方法,盡力消滅蝗蟲;另一方面則祭祀蟲王,如青苗神、劉猛將軍、蝗蝻太尉等,都是各地供奉的蟲主神。同時也利用各種巫術手段驅蟲。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普遍過火把節。從傳統看,它似乎起源於南詔內部的王權之爭,其實與用火防災有關。至今當地人在過火把節時,人們還舉著火把,到田間、地角遊行,目的是驅逐蟲災。

其他習俗

除了六月六請姑姑回娘家以及“息夏”的習俗外,在農曆六月初六這一天,民間還有其他一些風俗習慣。吃新對於中國長江以南不少農村
吃新 吃新
地區,在農曆六月初六這一天,有“吃新”的習俗。因為南方天氣熱,宜栽雙季稻,一般早稻在農曆六月初六就會收割,並能吃到新米。所以一般農民都懷著喜悅的心情,殺雞、宰豬擺酒宴,並煮上剛收穫的新米飯,以示慶賀豐收。廟會
在中國甘肅省興隆山一帶,漢族人於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辦廟會,連續三天集會。此間,道師、陰陽聚集誦經,三日之中,朝山行香、頂禮諸神的誦經聲和樂聲,迴蕩山谷。牽羊端盤,祈福消災的善男信女和觀經民眾,尾隨誦經樂隊之後,絡繹不絕。少婦們虔誠地圍跪在陰山之巔的太白泉邊,伸臂入泉,摸取泉中的石子,並用紅布包裹,小心翼翼地珍藏入懷中,口中念到:“太白詩仙,賜我一子!”老人們攀登到鴻雁閣,察看閣地上的鴻毛,以鴻雁增加的成數,判斷來年何種穀物豐收。這是據傳說,每年鴻雁南歸返北時,雁陣都得從鴻雁閣的洞窗中長鳴穿過,並要用嘴拔下自己的一根羽毛,扔到閣內,向地神報數。其羽毛數量增加,才是個好兆頭。貓狗洗浴農曆六月初六,很多地方人們就將自家的貓狗投入到池塘河濱,洗除它們身上的跳蚤、灰塵,俗稱“六月六,貓狗要洗浴”。另外,家家戶戶曝曬衣物,以防霉蛀。
此外,在農曆六月六天貺節還有不少娛樂活動,主要是廣東地區有划龍舟活動。在山東地區認為農曆六月六日是荷花生日,因此在節日期間賞荷、採蓮,市場上還大量出售荷花玩具。婦女、兒童還喜歡用其花汁染指甲。農曆六月六,又是民間的蟲王節。為了祈求人畜平安,生產豐收,在六月六還有不少宗教活動。例如遼寧蓋州有八臘廟會,是一種為驅蟲、祈雨的活動。北京善果寺有數羅漢活動,以占卜吉凶。

各民族形式

姑姑節 姑姑節

少數民族地區,如布依族、壯族、苗族、瑤族和畲族的農曆六月六,同樣舉行具有其自身的民族特點各種活動。

苗族

苗族“趕歌節”在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行的趕歌節是湖南鳳凰、貴州松桃等地苗族的傳統節日。屆時,苗族青年男女身穿節日盛裝,匯集在歌場,盡情唱歌跳舞。

瑤族

瑤族“半年”是瑤族民間傳統節日,每年農曆六月初六舉行。

每年的過節這天,瑤家都要撒石灰、放響炮、貼對子,以企盼人畜無災,五穀豐登。

藏族

藏族響浪節”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藏民的傳統節日,在農曆六月初四至十七舉行。“響浪”是藏語,意思是“在一個地方轉,求神保佑”。

節日時,藏族男女老少來到草原上和高山密林中,扎帳篷、宰牛羊、備香茶、設美酒,祝賀節日愉快。騎手們騎著駿馬、氂牛參加賽馬、賽氂牛、射箭和“大象拔河”等活動。青年男女在鈸、鑼、嗩吶樂曲聲中唱著熱情奔放的祝酒歌,跳起歡樂的鍋莊舞,演出藏戲。

滿族

滿族“蟲王節”是滿族傳統節日,農曆六月初六舉行。

節日當天,每家派出一個人到蟲王廟拜祭,人們殺豬宰羊,敬獻蟲王爺,祈求蟲王爺不生蟲災,讓莊稼有個好收成;留在家的人,翻箱倒櫃,晾曬衣物,以防蟲蛀。

布依族

布依族“六月六”又稱“敬盤古”、

"六月六"又稱"敬盤古"
“過小年”,是布依族的盛大傳統節日,布依人在農曆六月初六、十六、二十六的任何一天,都可以過“六月六”。有的地方六月十六或二十六過節,叫“六月場”或“六月橋”。

布依族人民於每年農曆六月六(盤古逝世日)這天,宰豬殺牛,包粽子供奉祖先。每逢六月六,布依族人民喜歡吃糯米飯和糯米粑,喝糯米酒,家家戶戶還要殺狗慶賀。

節日期間,婦女們背著裝滿粽子的籃子,串寨走鄉,探親訪友,青年男女身穿民族服裝,手提簫筒或二胡,口吹木葉,成群結隊來到廣場,舉行對歌、擲花包、趕表(戀愛方式)等活動。

瑤族

瑤族“曬衣節”是廣西桂平盤瑤地區瑤族人民的傳統節日,農曆六月初六舉行。

節日當天,熱鬧非凡,清晨各家宰雞殺鴨開慶祝會,宴飲後,全家動員,有秩序地把棉被、衣服、鞋子、箱籠、柜子等物拿到屋外曬坪上暴曬,曬上一兩個小時翻轉再曬,然後把衣物搬回廳堂涼一下,再放回原處。夕陽將落時,全寨人還要對著太陽招手,表示對它的感激。

土族

土族“花兒會”是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土族、回族東鄉族撒拉族、保全族的傳統節日,每年的農曆六月初六舉行,為期5天。

“花兒”是一種民歌,又稱“少年”。“花兒”的唱詞大多是即興編成,有對唱和獨唱兩種形式,內容豐富多彩。

“花兒會”期間,當地的土、回、東鄉、撒拉、保全各族人民,身穿具有特色的民族服裝前來趕會,而且還帶著帳篷、大餅。民眾絡繹不絕。會上,大家互相賽歌,以溝通心靈。很多藝術家慕名而至,採集生活素材,撰寫文章,進一步擴大了“花兒會”的影響,使其成為一個中外馳名的歌唱盛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