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灶面

奧灶面

到崑山遊覽玉峰山,人們總要去“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汤滷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麵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汤滷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

基本信息

簡介

蘇州崑山遊覽玉峰山,人們總要去“ 奧灶館”品嘗一碗“奧灶面”。奧灶面以紅油爆魚面和白汤滷鴨面最為著名。紅油爆魚面,麵條細白,湯色醬紅;白汤滷鴨面,白面白湯,原色原味。

特點

奧灶面不僅選料講究,味美鮮醇,另外還有“三燙”的特點:面燙,撈麵時不在溫水中過水,而在沸水中過水;湯燙,配製好的麵湯放在鐵鍋里,用余火燜煮,保持其溫度;碗燙,碗洗淨後,放在沸水中取用,不僅保暖,還消毒衛生。因此“奧灶面”即便是在數九寒天,食之也能冒汗。

名稱由來

關於“奧灶”二字,歷來眾說紛紜。傳說乾隆皇帝微服下 江南時,途經崑山遊覽玉峰山景後腹中飢了,於是來到這家小麵店吃了一碗紅油爆魚面,覺得味道無比鮮美,忙讓太監打聽烹製方法。但由於語言關係,太監似懂非懂,無奈只得急中生智面奏皇上:“紅油麵味道好,主要是面灶上的奧妙。”乾隆一聽哈哈笑道:“面灶奧妙,奧妙的面灶”從此這莊小麵店就有了“奧灶面”的美稱。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顏復興麵館又小又舊,黑咕隆咚; 陳秀英年紀大後手腳慢,眼睛不仔細,因此被老吃客戲稱為“鏖糟面”。鏖糟是崑山土語,就是不太乾淨的意思。誰知這個怪名稱反倒使它不脛而走。
奧灶面深受顧客歡迎,首先在於湯麵有特色。它繼承傳統做法,用青魚的魚鱗、魚鰓、魚肉、魚的粘液煎煮提出,所以味道鮮美異常。其次在於澆頭有考究,爆魚一律用青魚製作,滷鴨則以“ 崑山大麻鴨”用老湯烹煮,故肥而不膩。再有就是,麵條用精白面加工成龍鬚麵,下鍋時緊下快撈,使之軟硬適度。奧灶面最注重“五熱一體,小料沖湯”。所謂“五熱”是碗熱、湯熱、油熱、面熱、澆頭熱;“小料沖湯”指不用大鍋拼湯,而是根據來客現用現合,保持原汁原味。

歷史知識

奧灶館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它的前身是崑山的“天香館”,因為經營不善,店主棄館而走。債主趙三老太將它交給繡娘陳秀英經營,易名“顏復興”。心靈手巧的陳秀英本來就擅長精細小吃烹調,她虛心徵求意見,精心烹飪製作,果然 非同凡響。只有三張半桌子的小麵館顧客盈門,名聲四揚。解放後,根據“奧妙在灶頭上”的意思和諧音,正式命名為“奧灶館”。

價格

餐型種類:正餐,小吃。
主營菜系:蘇菜。
人均消費:10元—50元。
營業時間:9時—21時。
包間數量:10個。
餐桌數量:120個。
停車位:10個。
信用卡支付:支持。

地理位置

公交線路:1路,29路,101路,117路,161路(此線由紅峰二村至 周莊,中間經奧灶館,建議自行驢友搭乘)亭林路奧灶館站下。
奧灶館坐落在江蘇省蘇州市 崑山市的城中之山(玉峰山)亭林( 顧炎武號亭林)公園 南大門的半山橋逸,是崑山歷史最長,久富盛名的傳統麵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