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卡· 王爾德

奧斯卡· 王爾德

奧斯卡·王爾德(Oscar Wilde,1854~1900),19世紀出生在英國(準確來講是愛爾蘭,但是當時由英國統治。)最偉大的作家與藝術家之一,以其劇作、詩歌、童話和小說聞名。唯美主義代表人物,19世紀80年代美學運動的主力和90年代頹廢派運動的先驅。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奧斯卡·王爾德奧斯卡·王爾德
1864年:王爾德就讀位於恩尼斯其林的普托拉皇家學校,在男孩間並不特別受歡迎,他在此校最後一年仍獲得代表古典文學成績最佳榮譽的普托拉金質獎章。
1871年:以17歲之齡獲得都柏林三一學院獎學金。
1874年:獲得都柏林三一學院古典文學最高榮譽——希臘文學柏克萊金質獎章。同年,他拿到牛津大學莫德倫學院獎學金。20歲的王爾德在那裡受到羅斯金、佩特與紐曼紅衣主教等人的影響。
1875年:王爾德在暑假期間到義大利旅遊,並仕寫卜早期詩作之一《聖米尼亞托》《SanMiniato))。
1876年:父親去世,母親移居英格蘭。
1877年:王爾德與另外兩位年輕人陪馬哈菲教授一同到希臘旅遊。
1878年:王爾德在牛津就讀的最後一年極為風光,不但學業成績名列前茅,也以詩作《拉芬納》贏得校內一項詩歌比賽。得獎的詩作由學校出資付梓,成為王爾德第一本出版的作品。王爾德從牛津搬到倫敦,自稱為唯美主義的教授。
1880年:此時王爾德已經在倫敦社交圈嶄露頭角,《笨拙》雜誌開始拿他的外表開玩笑。他的第一齣劇作《薇拉》於同年完成。
1881年:由吉爾伯特與沙利文所寫的唯美主義幽默短劇《佩心絲》無意之間為王爾德帶來不好的名聲。
1882年:王爾德受邀到美國演講。他在1月2日於紐約登岸,花了12個月在美國各地旅行演講,聽眾涵蓋社交名媛、學生,甚至礦工。
1883年:2、3月間,王爾德在巴黎完成《帕杜亞公爵夫人》。8月20日,王爾德為《薇拉》首演出現在紐約聯合廣場戲院。
1884年:王爾德在5月29日與康思坦絲·瑪麗·李歐德結婚。
1885年:王爾德為《蓓爾美街報》寫書評,並經常向其他雜誌或評論性刊物投稿。
1886年:王爾德的次子維維安出生。
1887年:王爾德開始擔任《婦女世界》編輯。同時他也完成並出版了一些短篇故事。
1888年:出版一本題為《快樂王子與其他故事》的童話故事集。
1891年:出版4本風格迥異的書-《石榴屋》、《薩維爾勳爵的罪行與其他故事》、《意圖》,與《道連·格雷的畫像》。
1892年:《溫夫人的扇子》於2月20日首演,山亞歷山大、漢柏芮、泰芮主主演。先以法文寫成再譯成英文的《莎樂美》在莎拉·貝因哈特主持下進行彩排,但因為當時法令禁止聖經人物出現在舞台上,宮務磊臣拒絕頒發上演執照。
1893年:《無足輕重的女人》於4月19日在倫敦秣市戲院首演,由特里與比爾夫人主演。6月時,藍恩與柏德利海得公司出版王爾德作品《人面獅身像》。
1895年:威爾斯親王親自出現在《理想丈夫》I月30日的首演現場。2月I4日,王爾德最後一出,也是最偉大的一齣喜劇一《不可兒戲》上演。2月18日,昆斯伯瑞候爵在王爾德的俱樂部留下上面寫有不堪入目字眼的卡片。王爾德在10天后收到卡片,隨即申請逮捕侯爵。王爾德與艾爾佛瑞從蒙地卡羅回國,而侯爵的審判在4月3日開庭,由何林斯法官主審。3天后,侯爵被判無罪開釋。在4月26日審判開庭以前,王爾德被囚禁在哈洛威監獄。第一次審判由查爾斯法官主審,王爾德幾項罪名被判無罪。5月20日,王爾德再度受審,由威爾斯法官負責。審判判定王爾德有罪,需人獄服刑2年。王爾德先在萬司沃斯(Wndsworth)服刑,後來被移到里丁監獄。
1896-1897年:在服刑期間,王爾德寫了一封名為《獄中書》的長信給艾爾佛瑞,解釋自己的行為。
奧斯卡·王爾德之墓奧斯卡·王爾德之墓

1896年.王爾德之妻來獄中探訪,告知王爾德母親過世的訊息。
1897年:王爾德出獄,在友人羅斯陪伴下前往法國,寫下最著名的詩作《里丁監獄之歌》。
1900年:11月30日,王爾德在加入天主教會的第二天過世。他安葬於巴尼厄公墓,參加葬禮的有羅斯、透納和艾爾怫瑞。王爾德之妻過世。
1909年:王爾德的遺體移靈到拉雪茲神父國家公墓。

主要作品

小說作品
《道林·格雷的畫像》(ThePictureofDorianGray,1891年)
童話合集
《快樂王子和其他故事》(TheHappyPrinceandOtherTales,1888年)
《石榴屋》(AHouseofPomegranates,1891年)
詩作作品
《詩集》(Poems,1881年)
《斯芬克斯》(Sphinx,1894年)
《瑞丁監獄之歌》(TheBalladofReadingGaol,1898年)
劇本作品
《薇拉》(Vera,1880年)
《溫德密爾夫人的扇子》(LadyWindermere`sFan,1892年。又譯《溫夫人的扇子》、《少奶奶的扇子》)
《帕都瓦公爵夫人》(TheDuchessofPadua,1893年)
《莎樂美》(Salomé,1893年)(原著用法語寫成)
《無足輕重的女人》(AWomanofNoImportance,1892年)(1893年TheatreRoyalHaymarket首演)
《真誠最要緊》(TheImportanceofBeingEarnest,1895年)
《理想的丈夫》(AnIdealHusband,1895年。又譯《好丈夫》)
其他著作
散文集:《社會主義下人的靈魂》(TheSoulofManUnderSocialism,1891年。)
書信集:《深淵書簡》(DeProfundis,1897年。又譯《自深深處》、《王爾德獄中記》原本是作者寫給道格拉斯的書信集,1905年作者死後出版)
隨筆合集
《ESSAYSANDLECTURE》
意圖集(INTENTIONS):
《筆稈子、畫筆和毒藥》(Pen、PencilAndPoison);
《身為藝術家的評論者》(TheCriticAsArtist);
《謊言的衰朽》(TheDecayOfLying);
《面具下的真實》(TheTruthOfMasks)
短篇故事
《坎特維爾之鬼》(TheCantervilleGhost)
《模範百萬富翁》(TheModelMillionaire)
《沒有秘密的斯芬克斯》(TheSphinxWithoutASecret)
《亞瑟·薩維爾勳爵的罪行》(TheArthurSavile’sCrime)

寫作特點

童話

童話
奧斯卡·王爾德奧斯卡·王爾德
儘管王爾德的悲劇童話作品不論故事背後暗藏的是同性還是異性的情愫,他所用的語言詞藻對情愛的修飾近乎一種浮華的美,但這種美對於世俗之愛的愛情最終的幻滅與消逝無濟於事,能夠達成完滿的唯有博愛的基督和至上的藝術。正如王爾德自己所言“藝術的目的不是簡單的真實,而是複雜的美。”他以的獨特的敘事方式展示唯美主義風格的悲劇故事,打造了一種難以言喻的美。比起希臘悲劇大氣磅礴的因果宿命,莎士比亞戲劇人文主義者孤獨的痛苦,海明威筆下永不言敗的悲劇英雄精神,他記敘的是生命里的美麗與哀愁—平凡生活里的愛,精神世界中的美,以及這兩者的毀滅給人的心靈帶來的巨大痛苦,突出了基督神性的救贖與歸宿。王爾德不再重複王子與公主幸福地生活一百年的陳詞濫調,也不表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美好願望,只用一種淡然超脫的口吻來講述悲劇,藉助人物交錯的視角與眼光讓讀者聽見打魚人長長的嘆息,夜鶯最後命若遊絲的歌聲,小矮人哀哀的哭泣和他的心破裂的聲音。作為隱含作者的他始終對故事人物沉默不語,讓基督感召中的死亡成為人物告別悲劇命運最好的完結儀式。他以不完美的童話反覆叩問生活中處處存在的矛盾與悖論、影射現實社會的困頓與複雜,以曲折的方式展現他對藝術、愛情及人生完美而純粹的追求,亦用自己的作品預言了他獨特的人生路線:生前走在享樂主義與感官主義的邊緣,搖擺於物質與精神之間,對愛情既渴望又絕望,臨終前於孤寂中皈依了天主教,投入基督的懷抱,和他筆下的悲劇人物一般,得到他真正的心靈安寧

詩歌

唯美主義不僅僅是對浪漫主義詩歌的繼承和發展,更重要的是對它的革新。唯美主義運動最著名的思想口號是“為藝術而藝術”,這也是此文學運動能夠在封建的溫文爾雅的英國維多利亞中晚期發展起來並形成一定規模的原因之一。1895年王爾德因為所謂的“有傷風化罪”鋃鐺入獄,即使在服刑期間他的創作靈感也絲毫未受影響。在寫給男友的一篇名為《自深深處》的經典作品中,他不止一次說道“我是這個時代藝術與文化的象徵”,甚至在他去世前嘴裡還喃喃自語道“美,唯有美才是這樣”。王爾德為藝術而獻身的精神、對傳統詩歌思想實踐的叛逆與革新,詩歌《里丁監獄歌謠》則是最好的體現。《里丁監獄之歌》由王爾德1897年出獄後開始創作並於1898年完成,是他生前最後一篇詩歌巨著。全詩共分六個部分,總共660行,六行一個詩節,其中他一改傳統敘述詩行,表達了其他監獄者的情感,尤其描述了罪惡大學、道德淪喪以及監獄體制的非人虐待。這首詩歌是為紀念一位皇家衛隊士兵因謀殺妻子而將被絞死的情境而作。在這首詩歌中,他儘量選用能夠更好表達自己思想的辭彙,看似有感而發、即興而作,實則包含對整個社會的審視和評判,這與他兩年的牢獄生活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整首詩歌中,他恰當地運用重複的修辭手段、細微的音節變化。在第443和444行,“憂懼大踏步走在我們前面;恐怖躡著腳跟在我們後邊”,這愈發加重了恐怖的氛圍,令人毛骨悚然。這首詩歌逼真的情境描寫使讀者感同身受,真正達到了唯美的目的。

小說

王爾德一生創作了大量的作品。他取材豐富、涉獵面廣。有評論,有童話,有戲劇。但是他的長篇小說只有一部——《道林·格雷的畫像》(1890)。王爾德在這部小說中,以豐富的想像,離奇的情節,優美的文筆,富於哲理的語言,揭露了英國上流社會的精神空虛與道德沉淪,交織著善與惡,美與醜,靈魂的墮落到肉體的毀滅的悲劇,形象地表明了作者自己的人生觀、道德觀和藝術觀。這部小說,以獨特的藝術構思形象化地闡述了“藝術至上”的理論。畫家貝西爾不為名利而創作肖像,由於他在追求“美”的過程中,在畫像上注入了自己的“全部心血”,才使畫像具有異常的“美”和奇特的生命力。作者通過這樣的情節安排來說明:唯有貫徹“為藝術而藝術”的主張創造出來的藝術品才能算作永恆的崇高的至善至美的藝術品。它所體現出來的“唯美主義”、“為藝術而藝術”等觀點,用馬列主義文藝觀來衡量當然是不無偏頗之處,但是我們應當看到這是當時的知識分子試圖逃避資本主義制度下的罪惡而產生的一種天真的想法,可以認為這是針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一種消極的反動。

戲劇

王爾德在戲劇中取得的偉大成就在於戲劇對話中的語言,每個辭彙都值得推敲。王爾德是個勇敢的劇作家,他詼諧的語言揭示了上層社會的腐朽與混亂。很多名言警句甚至來自於一些負面角色,這使得對話顯得更加有趣,也使得人物塑造更加豐滿而真實。正是修辭手法的運用使得王爾德的戲劇意味深長,流芳百世。對王爾德來說,矛盾修辭充分體現了他詼諧的語言風格。他把一對語意相反、相對立的詞巧妙地放在一起使用,藉以表達較為複雜的思想感情或說明某種意味深長的哲理。矛盾修辭手法的妙用在於揭示人們內心世界的複雜心理矛盾和人生哲理。”在《理想的丈夫》中,梅布爾·奇爾頓說道:“我真的很喜歡倫敦!這一點己經得到了充分的證明,整個城市都是漂亮的傻瓜和傑出的瘋子。”梅布爾說她愛倫敦而且這也得到了充分證明,但是她的論據竟是倫敦滿是漂亮的傻瓜和傑出的瘋子。“漂亮”、“傻瓜”,“傑出”、“瘋子”,這種表述相互矛盾,揭示了王爾德對上層社會的諷刺。王爾德的戲劇中使用了大量的頭韻,例如,在《溫德米爾太太的扇子》第四幕中,當溫德米爾誤會了歐琳太太而對其諷刺的時候,歐琳太太說:“我親愛的溫德米爾,先講禮貌,後講德操!”(MyDearWintermiere.mannerberoremoarls!)頭韻的運用使歐琳太太的回答顯得得體而幽默,顯示出她的大家風範。[7對照也是王爾德常用的一種技巧。通過使用對照,王爾德的語言更加流利,角色更加鮮明,本質更加突出。在《溫德米爾太太的扇子》最後一幕中,當溫德米爾公爵評價歐琳太太時對妻子說道:“親愛的,你和她屬於兩個不同的世界,你的世界裡沒有邪惡。”妻子回答道:“阿瑟,不要這么說。這是我們共同的世界,善與惡,罪惡與清白,都是共同存在的。”通過對照,深刻地反映了溫德米爾太太態度的轉變,體現了她思想的成熟,她眼裡曾經邪惡的歐琳夫人幫助了她,阻止她與情人私奔而維護她原本完美的婚姻,經過這一切,她不再以簡單的善惡來看待這個世界,而是以包容的態度看待自己與他人。

人物評價

奧斯卡·王爾德奧斯卡·王爾德
王爾德富有過人的自信和天賦,雖然他的晚年極為潦倒,但他的藝術成就仍使他成為世界經典的藝術家。他的童話也贏得了廣大讀者的青睞,王爾德也因此被譽為“童話王子”。王爾德是英國唯美主義運動的倡導者,19世紀與蕭伯納齊名的英國才子,他一生中就寫過九篇童話,但每一篇都是精華,他的童話作品可以與安徒生童話格林童話相媲美。

人物影響

奧斯卡·王爾德奧斯卡·王爾德
他被譽為“才子和戲劇家”。最體現王爾德才華的,不是童話,也不是短篇小說,而是《道連·格雷的畫像》等長篇小說,以及《溫德米爾夫人的扇子》《莎樂美》等戲劇作品,其戲劇作品堪稱一時之絕唱。建立起以享樂主義為基礎的唯美主義思想,並成為英國唯美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在《道林·格雷的畫像》的序言和論文集《意圖》中系統闡述“為藝術而藝術”的美學觀點,認為作品的價值在於藝術形式的完美,而與社會倫理道德無關。後接連發表風俗喜劇《理想的丈夫》(1898)等,演出後頗受歡迎。1895年《認真的重要》被認為是他的代表劇作。唯美主義哲學尖銳批判了當時的物質社會和庸人主義。倡導人應該在生活中發現美、鑑別美、享受美,充分地展現個性。王爾德作為唯美主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無論是他的主張還是他的個性或者作品都是充滿魅力的。王爾德醉心於藝術形式美的追尋,其斷言只有風格才能使藝術不朽。王爾德不僅在服飾、裝飾、語言的表達以及行為舉止等人生的各方面創造了絢爛多彩的審美形式,並成功折射到他的作品中去。

王爾德對唯美主義的探求,拓展了美的領域和藝術表現的範圍,提高了藝術表現的能力,為藝術發展提供了若干可資後人借鑑和研究的新經驗,新因素,這也未嘗不是藝術上的一種有益的探索和進步。

人物思想

王爾德對英國社會的市儈哲學和虛偽道德深惡痛絕,他要用藝術的“美”來同鄙俗現實中的“醜”相對抗。他認為美高於一切,藝術高於生活,藝術的美與價值不存在於生活與自然之中,藝術應該超脫人生。他說:“一切壞的藝術都是返歸生活和自然造成的,並且是將生活和自然上升為理想的結果。”又說:“唯一美的事物,是與我們無關的事物。”“藝術越抽象、超理想化,就越向我們揭示出時代的特徵。”他反對唯物論,也反對自然主義和現實主義的創作原則。他不無偏激地說:“19世紀對現實主義的憎惡,猶如從鏡子裡照見自己面孔的凱列班的狂怒。”又說:“作為一種方法,現實主義是一個完全的失敗。每一個藝術家應該避免的兩件事是形式的現代性和題材的現代性。”因而他提倡寫“美而不真實的故事”即所謂“撒謊的”的作品,他的唯美主義作品中的主人公,無論是道林·格雷、莎樂美,還是快樂王子,都是非現實的、虛構的、珍奇的;這些人物活動的背景,也都是超現實的,人為想像的,遠離人生的。王爾德堅信藝術的獨立生命和自身價值,追隨頹廢派之後,反對藝術的功利性,主張藝術不受道德約束,藝術家應是絕對自由和傲世獨立的。他說:“藝術的宗旨是展示藝術本身”、“藝術家是美的作品的創造者⋯⋯藝術家沒有倫理上的好惡,⋯⋯書無所謂道德不道德。⋯⋯一切藝術都是毫無用處的”,藝術除了表現自身之外,不表現任何東西,它和思想一樣,有獨立的生命,而且純粹按自己的路線發展。因而他醉心於藝術形式美的追尋,並斷言只有風格才能使藝術不朽。既然藝術的目的只是創造美,而美的目的只是自身,那么怎樣才能創造出這種“純藝術”、“純美”來呢?他在《社會主義下的人的靈魂》中回答說,藝術的美是具有獨特氣質而又不受任何約束的藝術家只是為了享受創作快樂的單純目的,憑想像創造出來的。他強調了美的超功利性、主觀性和享樂性。這種美是超越的美、升華的美、空靈的美、神秘的美,也是康德美學中的與“附庸美”相對立的“自由美”。這種美所產生的快樂,也不單純是官能上、感覺上的快樂,而是游離人生的快樂,對於美的樂園的神往與沉浸其中的快樂。在《道林·格雷的畫像》和《莎樂美》所揭示的靈與肉尖銳衝突的主題中,我們所看到的正是王爾德要靈化肉感的主張。在莎樂美執著追求美與愛而擁抱死亡的沉溺中,都有一種唯美主義的哲學。這種哲學乃是對當時物質社會和庸人主義的一種尖銳批判。可見王爾德的美學主張,實際上也不完全是超功利的和藝術自足性的。王爾德說:“生活模仿藝術,生活事實上是鏡子,而藝術卻是現實的。”這就是說,不是藝術反映生活,而是生活模仿藝術。自然也只有經過藝術家的加工改造才能存在,所以自然也是藝術的模仿。在他看來,有了哈姆雷特的“悲觀主義”,現代才有悲觀思想,有了詩人、畫家筆下倫敦的霧,人們才意識到倫敦有“美”的霧。因而他主張人生要藝術化,而不是藝術要人生化。這樣他就巔倒了藝術與生活、藝術與自然的關係。從表面價值看,這種觀點提高了藝術的地位,可是從深層分析,它否定了藝術的認識價值,因而也就否定了藝術本身存在的意義。但是王爾德的觀點是不徹底的,他在另外的地方又承認了藝術與生活的相互關聯和“藝術對於生活的摹仿”的存在。王爾德的悲劇在於他的一系列美學主張缺乏唯物辯證的內在統一性,終於導致理論上和實踐上的一系列錯誤和自相矛盾現象。但是,這並不是說王爾德的美學主張、理論、實踐以及他的美學探索是沒有價值的,不值得研究的。相反,拒斥藝術的墮落,捍衛藝術的純潔性和獨立性,這是一種積極的思想。

戲劇家百科

戲劇家是指在舞台表演藝術方面有過傑出貢獻的人。
安娥 | 奧斯卡· 王爾德 |白淑賢 | 白燕升 | 陳大悲 | 曹未風 | 陳學希 | 陳彥 |陳素珍 | 陳巧茹 | 陳霖蒼 ||陳軍 | 陳智林 | 常劍鈞 | 陳湧泉 | 遲小秋 | 陳少雲 | 陳立華 | 丁凡 |竇鳳琴 | 段明 | 馮詠梅 | 馮玉萍 | 谷文月 | 郭躍進 | 顧薌 | 高靜 | 賡續華 | 胡雪樺 | 亨利·高爾比 | 洪影 | 胡導 | 韓再芬 | 侯露 | 黃新德 | 胡嫦娥 | 侯丹梅| 韓寧 | 胡和顏 | 韓國慶 | 韓生 | 黃先鋼 | 黃定山 | 何冀平 | 戒日王 | 久保榮 | 季國平| 孔三傳 | 李健吾 | 洛卜·德·維加 | 劉厚生 | 李東橋 | 劉彥君 | 李龍雲 | 李維康 | 李政成 | 柳萍 | 李梅 | 梁偉平 | 林瑛 | 李純博 | 李春喜 | 李鵬 | 李亭 | 李龍吟 |劉星 | 龍紅 | 李潔 | 劉寧 | 李靜文 | 劉禎 | 劉衛紅 | 林為林 |李樹建 | 李仙花 | 羅懷臻 | 林戈爾 |劉秀榮 |劉玉玲 |孟冰 | 馬惠民 | 孟廣祿 | 茅善玉 | 倪惠英 | 倪茂才 | 錢惠麗 | 任鳴 |任跟心 | 蘇民 |沈虹光 | 孫潔 | 沈鐵梅 | 宋官林 | 尚長榮 | 文彬彬 | 吳光煜 | 萬山紅 | 王福義 | 王陽娟 | 王華瑩 | 王筱頔 | 王景珊 | 謝玉蘭 | 謝濤 | 徐翔 | 熊小平 | 夏平 | 謝群英 | 楊紹林 | 于魁智 | 袁慧琴 | 楊鳳一 | 楊乾武 | 楊長春 | 楊麗娟 | 張慧[戲劇評論家] | 曾傑 | 張曼君 | 張建國 | 趙志剛 |周予援 | 朱世慧 | 張火丁 | 周志強 | 周東亮 | 張幼麟 | 趙建新 | 張輝 | 朱彤 | 周正平 | 趙德 | 張靜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