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切林

契切林

契切林(1872-1936),蘇聯外交家,俄國社會民主黨的著名人士。

基本信息

簡介

契切林(1872-1936),蘇聯外交家。1905年加入俄國社會民主黨。長期在國外從事革命活動。十月革命後回國,加入布爾什維克黨。後任外交人民委員(1918-1930)。曾率蘇聯代表團出席熱那亞會議和洛桑會。歷任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和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1.契切林是蘇聯早期著名的外交家,曾擔任蘇維埃政府第二任外交部長,為新生政權爭取國際承認,提高國際地位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十月革命前,契切林要長期在歐洲各國從事政治活動,因此他被許多國家政府驅逐出境。他先後輾轉於普魯士、德國、瑞士、法國和比利時,最後以比利時記者的身分來到倫敦。在倫敦契切林積極從事國際和平活動,發表反對戰爭,爭取民主和平的講話。英國政府十分恐懼和不滿,1917年8月,英國政府逮捕了契切林,將他囚禁在布賴監獄。不久,偉大的俄國十月革命爆發了。年輕的蘇維埃共和國工農政府堅決要求英國立即釋放契切林。但英國勞合——喬治政府卻不予理睬,繼續扣押契切林和他的同事們。蘇維埃政府決定採取針鋒相對的措施。1917年11月28日,外交人民委員會通過滯留在彼得格勒的英國前駐沙俄大使喬治·比尤肯寧向英國遞交照會。照會指出,蘇維埃俄國在無辜的契切林和其他俄國革命者被繼續監禁在英國監獄的情況下,絕不允許從事反革命宣傳的不列顛臣民不受制裁地離開俄國。英國政府仍然非法拘留契切林。12月30日比尤肯寧又被告知,在契切林獲釋之前,包括大使本人在內的一切不列顛臣民不得離開俄國。同時蘇俄政府警告英國,如拒不釋放契切林,蘇維埃政府就要求被扣留拘捕若干名從事反革命活動的不列顛臣民。由於蘇維埃政府的強硬立場和斷然措施英國勞合一喬治政府不得不在12月10日召開專門的俄國局勢會議,討論了關於釋放契切林和另一名革命者彼得羅夫的問題。未能出席會議的英國外交大臣巴爾福向內閣遞交了一份備忘錄:“……我本人認為,內閣應改變不久前通過的決定,將兩名受到扣留的俄國公民(契切林和彼得羅夫)遣送回俄國。看來俄國統治者們十分關心他們的命運。”英國政府終於屈服了。很快,契切林等得到自由,回到了故鄉蘇俄的土地。扣留人質,是國與國外交活動中一個常用的手法。當對方首先採用這一不光彩手段時,自己就應該針鋒相對,以牙還牙,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迫使對方屈服,從而達到解救自己人員的目的。

2.契切林與德國大使鬥智不卑不亢,委婉曲折。

契切林是蘇俄第二任外交人民委員,蘇俄傑出的外交家。契切林工作作風嚴謹,時間安排極為準確,從不擅自改變日程安排和拖拉。據說他常把今後3天至7天的工作日程排好,實行起來從不被打亂。一次,德國駐莫斯科大使布羅克多夫·蘭曹緊急請見契切林。契切林當天工作很忙,日程也已安排滿,不可能抽出時間來接見大使。況且,這樣突如其來地要求一國外長接見,在當時也是一種唐突之舉。因此契切林告訴大使,把會見安排在第二天。可是,德國人堅持一定要契切林當天見他。契切林讓人通知大使,可以在晚上24點安排接見。當晚24點時,契切林等候在外交人民委員會。不知為什麼,大使沒有來。工作人員打電話問德國使館,使館參贊回答說,大使稍微耽誤了一會兒,但現在已經出發了。過了一刻鐘,德國大使來到人民委員會。工作人員進去通報契切林。契切林淡淡地說:“請他馬上到我辦公室來。”然後他穿上大衣,戴好帽子,拿著手杖,從辦公室的後門走出辦公室。大使在契切林的辦公室心神不安地等著,左等右等也不見契切林的影子。直到深夜二時,契切林才回到辦公室。大使一句也沒有提剛才的事,他已經知道了契切林的厲害,連忙熱情地向他寒暄,問長問短。事後,契切林笑著對助手說:“德國大使要求我當天必須會見他,我不能輕易答應他,可又得見他,於是我選擇了24點,既不是今天,也不是明天。大使對我沒有同意當時見他很不滿,因此故意用遲到一刻鐘來懲罰我。本來,作為外交官,特別是德國人,應該是非常嚴守時間的。所以我決定用讓他等兩小時來回敬警告他。外交活動非常講求禮儀。在外交活動中,如果對對方的要求提出拒絕或對對方的行為表示抗議,往往要採取委婉巧妙的方式,即達到目的,又不致傷害對方和損害兩國關係;即使對方明白自己的意思又使他無可挑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