奎壁

奎壁

奎壁(kuí bì),二十八宿中奎宿與壁宿的並稱。出處為《平山冷燕》第十六回。

釋義

二十八宿中奎宿與壁宿的並稱。舊謂二宿主文運,故常用以比喻文苑。

出處

《平山冷燕》第十六回:“二兄青年高才,煥奎壁之光,潤文明之色。”

奎璧,字子璋,曾用名劉卜一,蒙古族,1903年生於內蒙古土默特旗。

早年在土默特旗高等國小校讀書,1923年考入北京蒙藏學校,是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

1925年3月,作為綏遠特別區代表參加了在北京召開的國民會議促成會全國代表大會。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與創辦內蒙古地區最早的革命刊物——《蒙古農民》。不久,到蒙古人民共和國學習。

1927年初,從蒙古回國,任內蒙古人民革命軍騎兵第一營黨代表。

1929年任中共西蒙工委委員,在內蒙古西部進行地下工作。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共土默特旗蒙古工委負責人、綏西地委蒙民部長。

1945年赴延安參加中共“七大”。

抗戰勝利後,先後任內蒙古自治運動聯合會常委、組織部長,中共巴(彥塔拉)烏(蘭察布)工委書記,巴烏軍區政委,錫察工委書記等職。

1947年5月內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後,任政府委員、民政部長、內蒙古共產黨工委委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內蒙古分局副書記,蒙綏分局常委、組織部長,中共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副書記、書記處書記兼監察委員會書記;綏遠省人民政府副主席,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副主席;全國人大民族委員會副主任,政協內蒙古自治區委員會第四屆委員會主席,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

1986年2月7日在呼和浩特逝世,終年83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