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莉·奧勃良夫人像

奈莉·奧勃良夫人像是一幅油畫作品,創作於1763年,作者是雷諾茲。

人物簡介

喬舒亞·雷諾茲(1723.7~1792.2)出生於英國德翁郡普利姆頓,父親是當地鄉村的一個窮校長。雷諾茲有11個兄妹,他排行第三。幼時他就在父親的學校受教育,愛好文學與繪畫。對於小雷諾茲未來的職業,父親在畫家和藥劑師之間舉棋不定,最後只得順其所好。父親和已婚的姐姐湊足了盤纏,讓他赴倫敦投奔肖像畫家托馬斯·赫德森的門下。 1743年,20歲的青年雷諾茲離開倫敦,回到自己故鄉開了一個畫室,接受肖像畫訂件。一年後,再返倫敦,試圖探索新的繪畫風格。1749年隨友人到西班牙米諾卡島, 然後又去義大利。在羅馬用了兩年時間專門研究米開朗基羅的壁畫,經過對義大利各地古代繪畫,包括威尼斯提香與丁托萊托等人的作品的深入研究,他得出了一個感嘆性的結論:"我認為米開朗基羅高於全世界。" 1753年,雷諾茲定居倫敦,並雇用助手在自己的新畫室承接訂件。不久,他的肖像畫受到社會歡迎。30歲上,他在大紐波特街租賃了一所大房子,求畫者源源不絕。至此,雷諾茲一年的訂件差不多達到180幅,成了倫敦最富的畫家。上流社會邀請他出席各種聚會,他的朋友也越來越廣泛。由於他的女性肖像畫得極美,受到名媛貴婦的青睞。某些作者便製造他各種流言蜚語,說他取悅女性,甘當面首,與倫敦某貴婦"有暖昧關係"。其實,"人平不語,水平不流",這種對社會紅人的流言,歷來就難以確信。這一幅《奈莉·奧勃良夫人像》,是他創作盛期的一系列成功肖像之一。

特點

為了突出貴夫人的秀臉與豐滿的胸部,畫家有意置肖像於自然的陰影中,夫人的臉也處在逆光下。昏暗的背景加強了前面人物的輪廓。毛織披肩的深色與胸頸的白皙,構成一種美的對比。薄紗裙衣是淡紫與石綠,更顯出被畫者的雍容與華貴。畫家細緻地描繪了處在逆光下這張螓首蛾眉的臉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