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舒亞·雷諾茲

喬舒亞·雷諾茲

喬舒亞·雷諾茲,是普利茅斯軍港附近教士的兒子,他天生是個勤於學習的人,兒時便與書牘為伴,再有便是把時光消磨在畫板上。

英國學院派的創始者雷諾茲是普利茅斯軍港附近教士的兒子,他天生是個勤於學習的人,兒時便與書牘為伴,再有便是把時光消磨在畫板上。雷諾茲注定天生就是與理論為伍的畫家,剛剛8歲,他就已經在攻讀《畫論》、《畫理》兩部著名的理論著作,在小小的心靈中默默背誦,並在自己練習時注意加以採用。
18歲時他與老師因齷齪而分手了,同年父親也去世了,雷諾茲一家遷到了城裡居住。這時期,雷諾茲從一個滿懷大志的少年,成長為一個滿腹經綸的青年;他漸漸地有了名望,因為他出眾的才學和畫藝,也有了不少支持者,其中一個是英國海軍艦隊司令官基貝爾總督。總督帶他到了義大利,這對於一個青年畫家來講不啻於扣開了藝術大門,他貪婪地饕餮著不朽偉人的業績。在這遍布藝術奇珍的聖地,他過分熱中於研究,廢寢忘食地學習,不幸患上了流感,發燒竟至耳聾,此後終生都是在無聲世界中度過。
研究畫理一般是文藝理論家們的事,即便畫家也很少有人問津;當然,這不是說理論和畫藝在根本上是衝突的,實際是因為真正的能夠用精深的文字表述畫理和思考的畫家少之又少。
雷諾茲有著過人的思考空間和精力,在義大利的十年間,他堅持每天把思考成果總結成日記形式,並付有許多關於繪畫的長篇論述。他幾乎對每一幅名畫都作出了詳盡的記錄,這種記錄有時是以公理形式保留下來。公理不僅是對畫家創作成敗的詳細分析,也包括自己在今後創作中應該借鑑的東西,這實在是一部具備審美情趣和理論價值的著作。
同時,雷諾茲臨摹了大量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今天在世界各地很多令收藏家掉眼鏡的作品就是出自他的手筆。在觀摩過程中,他對米開朗基羅和提香表現出特別的熱愛,尤其花心思研究了威尼斯畫派對色彩的巧妙運用。30歲時,雷諾茲回到了闊別12年的故國,立刻得到了他眾多顯赫的朋友的捧場,成為整個藝壇的新秀。
那時,找雷諾茲畫像的人絡繹不絕,有趣的是精於理論的畫家也善於經營:為了招攬主顧,雷諾茲畫像最初的定價十分低廉,等到大量的人湧進他的畫室時,便把價格升高一倍。那些被他畫藝所吸引的貴族們,不得已把大量的金磅掏了出去。不久,雷諾茲便發了大財,搬進了倫敦豪華區的別墅。
有了錢,便也無須自己動手一一繪製作品,他象魯本斯一樣僱傭助手,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他的別墅也成為各界名流聚會的沙龍所在地,雷諾茲就是這個統轄英國文藝界、流行趨勢的中心人物。這之後,他不斷發表文章,旅行講學。
接下來的功名似乎是滾滾而來:1757年,由於他在文藝理論上的突出成績,他被任命為英國皇家學會院長; 1760年,雷諾茲組織創辦了英國藝術家展覽協會,這個組織依照法國的成例,每兩年舉辦一次沙龍藝術展覽;1768年,他主持創辦了英國皇家美術學院,在眾望所歸的呼聲中任首席院長,這時他已經成為英國乃至歐洲首屈一指的大師;1769年,他被授予爵士,這是英國歷史上第一個被授予貴族頭銜的藝術家。
雷諾茲的理論是相當精闢的,無怪乎日後主宰或影響英國美術學院直到今天;與之對應的是他的肖像畫創作也保留了他在思想世界遨遊後的神妙印痕。
雷諾茲肖像畫似乎不單單是對對象本身形態的描述和記敘(當然,他的造型精確性是值得肯定的),更重要的是要反射出畫家本人如何把握情節性與人物的關係。畫軍官他習慣用英武堅定的氣勢貫穿作品《塔爾列頓上校》《通信官奧姆上尉》,畫老婦則有一種沒於時間之內的隱憂《阿瑪貝瑪爾》,而處理美女題材時習慣把魅力投入在某種微妙的思索中《蘇珊娜小姐》。
雷諾茲的肖像畫具有一種他稱之為“奶油般豐美”的華貴色彩,這種風格使雷諾茲的作品不同於同時代的任何畫作--看上去象是在一束天光投射下呈現夢幻七彩中畫成的《布雷蒂爾夫》。
在18世紀的歐洲,在羅可可風格影響下誕生了一種特殊的肖像畫創作方式,即把對象附會成為某個神話或是歷史故事中的人物,並在敘述故事的同時表現對象本身的體貌特徵。他曾將三位伯爵小姐畫成美惠三女神《美惠三女神裝飾婚姻女神的胸像》,使小孩子沐浴在神光下、作出宗教的手勢《小塞繆爾》、《瑪斯達·佩亞》,為平常的母子生活裝點一種東方化貴族氣氛或乾脆套上聖母子題材的窠臼《考文思頓夫人與三個兒子》、《伯爵夫人和女兒》,這種不倫不類的作品實際上是一種反古典主義的曲折進步(有些浪漫主義的思想),但卻大大淡化了畫作本質的屬性,雖然裝飾性很強,意義反而減弱了。雷諾茲是創造這種繪畫的高手,但他更為高明--是在某些相關情節上的杜撰再創造,這當然得益於他博覽群書所獲得的知識,畫面上總是帶有非凡的情節因素,利用新奇的手法表達人物的靈魂。
“盡信書莫若無書”,書讀多了也不是一件好事,太多的理論束縛(當然有他學的,也有自己總結的)絆住了他的手腳,故爾在創作時總能找出若干痕跡,看多了就有些生厭了。
雖然,從年輕時代就與助聽器為伴,到了老年身體每況愈下,腕力和視力也逐漸衰退,但這並未對他精純的藝術產生絲毫的不利影響;相反,他的畫作中出現了更多的性情味道,沒有任何輝煌不再的夕照。他依舊在宅邸中大宴各路賓朋,過著他特有的名士生活。
然而,他那旺盛的精力卻漸漸不如從前了,66歲時他的視力突然減弱,不久左眼就失明了。但這仍沒有影響他在畫板前繼續作畫,繼續他的畫理研究。閒適的時候,他常常和自己養的金絲雀玩,鳥兒飛來停在他的手指上,他便和小鳥講話;一天,鳥兒從開著的窗子飛了出去,“我的青春飛去了”他自言自語道。
他的青春飛去的兩年後,死神來到了他的身邊。他表現出異常的平靜,他盼望的一天終於來到了--他和他所熱愛的大師們在一起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