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門行贈秦夷仲》

《夷門行贈秦夷仲》是宋代詩人晁沖之的作品之一。

作者

晁沖之

詩詞正文

君不見夷門客有侯嬴風,殺人白晝紅塵中。
京兆知名不改捕,倚天長劍著崆峒。
同時結交三數公,聯翩走馬幾馬驄。
仰天一笑萬事空,入門賓客不復通。
起家簪笏明光宮。嗚呼男兒名重太山身如葉,
手犯龍鱗心莫懾。一生好色馬相如,
慷慨直辭猶諫獵。


注釋

①夷門:大梁(今河南開封,宋為汴京)城的東門。

②紅塵:指繁華熱鬧的街市。

③京兆:京兆尹的省稱,主管京城地方行政。

④“倚天”句:宋玉《大言賦》:“長劍耿耿倚天外。”崆峒:山名,在甘肅平涼市西。《史記·五帝紀》載,黃帝時,相傳中國西至於崆峒。

⑤驄:青黑色的駿馬。

⑥“起家”句:簪笏,古代用笏來記事,插筆以備書寫(簪,指插、戴)。臣僚奏事的時候,就拿著笏和筆。起家簪笏:指由平民被選拔做官。明光宮:《雍錄》記載,漢代明光宮有三,一在甘泉,一在北宮,一為尚書奏事之地。此處指尚書奏事的宮殿。《西京雜記》:“公孫弘起家徒步為丞相,奏事明光宮。”

⑦名重泰山:司馬遷《報任安書》:“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

⑧龍鱗:《韓非子·說難》:“(龍)喉下有逆鱗徑尺,若人有嬰之者,則必殺人,人主亦有逆鱗,說者能無嬰人主之逆鱗則幾矣。”後世稱觸人君之怒為批逆鱗

⑨馬相如:即司馬相如。《西京雜記》:“相如有消渴疾,及悅文君之色,遂以發錮疾。乃作《美人賦》以自刺而終不改。”

⑩諫獵:《漢書·司馬相如傳》:“是時天子方好自擊熊豕,馳逐野獸,相如因上疏諫。”《昭明文選》載有司馬相如《諫獵書》。

作品賞析

唐代大詩人王維有《夷門歌》,讚嘆古代一個激動人心的故事:魏公子信陵君禮賢下士,拜訪了大梁夷門監侯嬴,後來經侯嬴的介紹,信陵君又結識了市屠朱亥。當秦國圍困趙都邵鄲的時侯,侯嬴仗義扶危,為信陵君設計竊符救趙,又北向自刎以送公子,表白和信陵君共命運的決心。這首詩成為膾炙人口的名篇。晁沖之借用這個詩題,寫詩贈送他的友人秦夷仲,讚頌夷門客一直具有侯嬴的俠義之風,敢於不畏權威,慷慨任氣,甘心為義舉犧牲,而一般文士,一經起家之後,徒知保存富貴榮祿,唯唯諾諾,對國家大事不置可否,全無犯顏直諫的氣節,遠不及夷仲門人俠義的高風。

詩的開頭四句,情詞慷慨,如迅雷破山,長風卷海,畫出一個俠義者——夷門客的形象,他仰慕侯贏,有侯嬴那樣的膽識和風操;他敢於為友報仇,在白晝中殺人於鬧市;他輕性命,重義氣,京城的長官知他姓名而不敢捕,憑著倚長劍於天外的氣概,聞名於崆峒山中(崆峒山是華夏祖先黃帝軒轅氏的發祥之地,這裡用以指代華夏)。透過這四句詩,可以看出作者對夷門客的深情讚美。接著中間五句“同時結交三數公……起家簪笏明光宮”,作者寫另一種人物。在夷門客好俠仗義的同時,他還結交了當時的著名人物。平時他們乘著高頭大馬,翩翩過市,恍若至交。一旦其中有人身入明光官,成為皇家的顯貴之臣,那么從前的賓客故舊,都不能再入其門,只有仰天一笑,忘卻了過去的種種。“幾馬驄”是用東漢桓典的典故。桓典為侍御史,不避權貴,京師里的人畏懼他,說:“行行且止,避驄馬御史。”(見《後漢書·桓典傳》)這一句是說“三數公”全是些貪圖利祿之輩,一旦作宮,即附炎趨勢,沒有一個桓典式的人物。這些人和夷門客那種始終以真誠待人的精神相比,是十分可鄙的。

末段四句,作者用對比的手法,以感嘆作結。前兩句:“男兒名重泰山身如葉,手犯龍鱗心莫懾。”寫夷門客的俠義,他們儘管名重泰山,但為了扶危急難,他們敢於把自己的生命,看成像鴻毛一樣的輕微,不惜以身蹈義。他們表現了侯嬴那樣慷慨義烈的高風,即使冒犯聖上,內心也毫不畏懾。後兩句寫當世受知於人主的文學之士,他們明知當時朝廷施政有重大的差錯,也不敢犯顏直諫,比起俠義之士,又是十分的可恥。作者於結句慨嘆地說:“一生好色馬相如,慷慨直辭猶諫獵。”“馬相如”,就是司馬相如,他雖然是文學侍從之臣,雖然一生愛好美色,但當漢武帝冒險逐獸的時候,他還是敢於以直言諫諍的。而後來身居要職的廊廟之臣,他們卻連司馬相如這點忠介的節操也沒有。這兩句和上文均“幾馬驄”相應。作者追念侯嬴仗義扶危的高風,想到後來的夷門仍然有俠義之客,想到夷門客敢於效法侯嬴的義烈行為而不恤自身的安危,想到國事處於危難的時刻,而平時慣於自命為社稷之臣的那些奸佞,卻袖手旁觀而無片言寸策以補救時艱,想到司馬相如那樣的文學之士,猶能以“諫獵”匡正漢武帝的過失,心中十分感慨。

全詩於高昂雄勁中極頓挫之致。主旨在於激勉友人以夷門俠義之風自勵,不加明言,而一揚一抑之間,表現出憤世嫉邪的深意。作者也被列入江西詩派,但他專學杜甫詩,故成就很高,即以此詩而論,風格不類一般宋詩。劉克莊《後村詩話》說:“余讀叔用詩,見其意度宏闊,氣力寬餘,一洗詩人窮餓酸辛之態。”用來評價此詩,是很恰切的。

作者簡介

晃沖之,北宋詩人,字叔用,濟州巨野(今屬山東)人。晁補之的從弟。授承務郎。師從陳師道。紹聖年間(1094-1098)隱居具茨山下,宋徽宗時多次受舉薦,不去任職。屬江西詩派。有《晁具茨先生詩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