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仲連義不帝秦

公元前258年,秦圍趙都邯鄲,趙向魏求援。趙魏唇齒相依,魏王不能不派兵相救,但又害怕秦國,不敢真的動兵,而想勸趙王尊秦為帝,求得苟安。於是齊國高士魯仲連和魏國使者辛垣衍展開一場辯論。本文選自《戰國策·趙策》。本文所記的是齊國人魯仲連遊歷到趙,適逢秦國圍趙之邯鄲,魯仲連堅持正義,力主抗秦,反對投降,並和秦國派到趙國的“親秦派”辛垣衍展開一場激烈的論爭。他引喻設比,層層鋪墊,直陳要害,最終使辛垣衍心服口服,恰逢魏無忌援軍到,從而解了邯鄲之圍。本文記敘和議論相結合,條理清晰,語言簡潔有力,反覆剖析,層層深入,曲折生動,引人人勝。

原文

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仲連義不帝秦魯仲連義不帝秦
魯仲連義不帝秦】(《國策》)
秦圍趙之邯鄲。魏安釐王使將軍晉鄙救趙。畏秦,止於盪陰不進。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間入邯鄲,因平原君謂趙王曰:“秦所以急圍趙者,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已而復歸帝,以齊故;今齊閔王益弱,方今唯秦雄天下,此非必貪邯鄲,其意欲求為帝。趙誠發使尊秦昭王為帝,秦必喜,罷兵去。”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
此時魯仲連適游趙,會秦圍趙,聞魏將欲令趙尊秦為帝,乃見平原君曰:“事將奈何矣?”平原君曰:“勝也何敢言事?百萬之眾折於外,今又內圍邯鄲而不去。魏王使客將軍辛垣衍令趙帝秦。今其人在是。勝也何敢言事?”魯連曰:“始吾以君為天下之賢公子也,吾乃今然後知君非天下之賢公子也。梁客辛垣衍安在?吾請為君責而歸之。”平原君曰:“勝請為召而見之於先生。”
平原君遂見辛垣衍,曰:“東國有魯連先生,其人在此,勝請為紹介,而見之於將軍。”辛垣衍曰:“吾聞魯連先生,齊國之高士也。衍,人臣也,使事有職。吾不願見魯連先生也。”平原君曰:“勝已泄之矣。”辛垣衍許諾。
魯連見辛垣衍而無言。辛垣衍曰:“吾視居此圍城之中者,皆有求於平原君者也。今吾視先生之玉貌,非有求於平原君者,曷為久居此圍城之中而不去也?”魯連曰:“世以鮑焦無從容而死者,皆非也。今眾人不知,則為一身。彼秦,棄禮儀,上首功之國也,權使其士,虜使其民,彼則肆然而為帝,過而遂正於天下,則連有赴東海而死耳,吾不忍為之民也!所為見將軍者,欲以助趙也。”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魯連曰:“吾將使梁及燕助之,齊、楚固助之矣。”辛垣衍曰:“燕則吾請以從矣;若乃梁,則吾乃梁人也,先生惡能使梁助之耶?”魯連曰:“梁未睹秦稱帝之害故也;使梁睹秦稱帝之害,則必助趙矣。”辛垣衍曰:“秦稱帝之害將奈何?”魯仲連曰:“昔齊威王嘗為仁義矣,率天下諸侯而朝周。周貧且微,諸侯莫朝,而齊獨朝之。居歲餘,周烈王崩,諸侯皆吊,齊後往。周怒,赴於齊曰:‘天崩地坼,天子下席,東藩之臣田嬰齊後至,則斮之。’威王勃然怒曰:‘叱嗟!而母,婢也!’卒為天下笑。故生則朝周,死則叱之,誠不忍其求也。彼天子固然,其無足怪!”
辛垣衍曰:“先生獨未見夫仆乎?十人而從一人者,寧力不勝,智不若邪?畏之也。”魯仲連曰:“然,梁之比於秦,若仆邪?”辛垣衍曰:“然。”魯仲連曰:“然則吾將使秦王烹醢梁王!”辛垣衍怏然不悅,曰:“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先生又惡能使秦王烹醢梁王?”魯仲連曰:“固也!待吾言之: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紂之三公也。鬼侯有子而好,故入之於紂,紂以為惡,醢鬼侯;鄂侯爭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文王聞之,喟然而嘆,故拘之於牖里之庫百日,而欲令之死。曷為與人俱稱帝王,卒就脯醢之地也?”齊閔王將之魯,夷維子執策而從,謂魯人曰:‘子將何以待吾君?’魯人曰:‘吾將以十太牢待子之君。’夷維子曰:‘子安取禮而來待吾君?彼吾君者,天子也。天子巡狩,諸侯避舍,納筦鍵,攝衽抱幾,視膳於堂下;天子已食,退而聽朝也。’魯人投其籥,不果納。不得入於魯。將之薛,假途於鄒。當是時,鄒君死,閔王欲入吊。夷維子謂鄒之孤曰:‘天子吊,主人必將倍殯柩,設北面於南方,然後天子南面吊也。’鄒之群臣曰:‘必若此,吾將伏劍而死。’故不敢入於鄒。鄒、魯之臣,生則不得事養,死則不得飯含。然且欲行天子之禮於鄒、魯之臣,不果納。今萬乘之國,梁亦萬乘之國。俱據萬乘之國,交有稱王之名,賭其一戰而勝,欲從而帝之,是使三晉之大臣,不如鄒、魯之仆妾也。“”且秦無已而帝,則且變易諸侯之大臣。彼將奪其所謂不肖,而予其所謂賢,奪其所憎,而予其所愛;彼又將使其子女讒妾,為諸侯妃姬,處梁之宮,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而將軍又何以得故寵乎?“於是辛垣衍起,再拜謝曰:”始以先生為庸人,吾乃今日而知先生為天下之士也!吾請去,不敢復言帝秦!“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適會公子無忌奪晉鄙軍以救趙擊秦,秦軍引而去。於是平原君欲封魯仲連。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平原君乃置酒,酒酣,起前以千金為魯連壽。魯連笑曰:“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遂辭平原君而去,終身不復見。

注釋

邯鄲:趙國都城,今河北邯鄲市。晉鄙:魏國大將。盪陰:地名,今河南湯陰。
②客將軍:原籍不在某國而任該國將軍。間入:潛入。
③因:通過。平原君:趙國公子趙勝,封平原君,時為趙相。
④前與齊閔王爭強為帝:前288年,秦昭王稱西帝,齊閔王稱東帝。
⑤今齊閔王益弱:秦圍邯鄲時,齊閔王死去已二十多年。
⑥秦昭王:秦國國君。曾多次打敗敵國,奠定了秦統一六國的基礎。
⑦勝:平原君趙勝自稱名。
⑧百萬之眾折於外:前260年,秦將白起在長平大破趙兵,坑趙降兵40餘萬人。折,挫敗。
⑨內:指深入國境。
①曷:什麼。
②鮑焦:春秋時隱士,因對現實不滿,抱樹而死。無從容:心胸不開闊。
③上:同“尚”,崇尚。首功:斬首之功。
④過:甚至。正:通“政”,統治。
⑤梁:梁國,即魏國。
⑥若乃:至於。惡:怎么。
⑦齊威王:齊國國君,姓田,名嬰齊。
⑧赴:同“訃”,報喪。天崩地坼:比喻天子死。坼:裂。下席:新君走下坐席,寢於草蓆上守喪,以示哀悼。
⑨東藩:指齊國。斮:斬。
⑩叱嗟:怒斥聲。而:你的。
①寧:難道。
②烹:煮殺。醢:剁成肉醬。
③子:女兒。好:貌美。
④脯:把人殺死做成肉干。
⑤牖里:地名,今河南湯陰北。庫:監獄。
⑥策:馬鞭。
⑦巡狩:天子出巡。避舍:宮室讓給天子。管鍵:鑰匙。衽:衣襟。幾:座旁的小桌子。
⑧塗:同“途”。鄒:戰國時小國,今山東鄒縣。
⑨主人必將倍殯柩:古代喪禮,主人在東,靈柩在西,正面對著靈柩。天子來吊,主人就要背著靈柩。倍,同“背”。
⑩飯含:人死後,把飯放死人口中稱“飯”,把珠玉放死人口中稱“含”。
○11三晉:晉國原是春秋強國,後被韓、趙、魏三家瓜分,後因稱韓、趙、魏為三晉。
○12無已:沒有人阻止。
○13讒妾:嫉賢妒能的婦人。
①卻:撤退。
②適會公子無忌奪晉鄙軍:魏公子無忌為救趙國,托魏王愛姬盜得兵符,又假傳王命,殺晉鄙奪兵權。
③為魯連壽:祝魯仲連長壽。

譯文

秦軍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魏安厘王派晉鄙帥師援救趙國。畏懼秦軍,停在盪陰,不敢前進。
魏王派客籍將軍辛垣衍從小路潛入邯鄲,通過平原君向趙王說:“秦為什麼加緊圍攻趙國呢?從前秦昭王與齊閔王爭強而稱帝,不久便取消帝號,是因為齊閔王先把帝號撤銷了。如今齊閔王更加衰弱,只有秦國稱雄天下;這次也未必是貪圖邯鄲,其實是想稱帝罷了。如果趙國派使臣向秦王送上帝號,秦王必定大為高興,馬上撤兵了。”平原君聽了,猶豫不決。
這時,魯仲連剛好在趙國遊歷。碰著秦兵圍趙,聽說魏國想使趙王尊秦為帝,就去拜見平原君,說:“您打算怎么辦啊?”平原君說:“我怎么好談論國事呢?在外面,我國折損了百萬大軍;在裡面,秦軍包圍邯鄲而不肯撤離。魏王派了客籍將軍辛垣衍來,要趙國尊秦王為帝,此人還在這裡。叫我怎么好談論國事呢?”魯連說:“原來我認為您是天下的賢公子,現在才知道您夠不上天下的賢公子啊!梁客辛垣衍在哪裡?讓我替您責備他,叫他回去!”平原君說:“好吧,我就去叫他來見先生。”平原君就去見辛垣衍,說:“齊國有位魯連先生,正在這裡,我想介紹他見見將軍。”辛垣衍說:“聽說魯連是齊國的高士,我呢,是君主的臣子,而且負有使命,不願見魯連先生。”平原君說:“我已把您的情況透露了。”辛垣衍這才答應。
魯連見了辛垣衍卻不言語。辛垣衍說:“我看在這圍城裡的人,都是有求於平原君的。今天看到先生的玉貌,決不是有求於平原君的。那么,先生為什麼久居圍城而不去呢?”魯連說:“從前的焦鮑憤世嫉俗而死,世人都以為他心胸狹窄只為個人而死,真是錯了。秦這個國家,廢棄禮義,以戰場上殺人多少來計算戰功;慣用欺詐的手段驅使武士,慣用對待俘虜的方法對待百姓,如果秦王肆無忌憚,居然稱帝,甚至又統一天下,我只有跳進東海自殺,決不忍做他的百姓!我所以要見將軍,就是為了助趙抗秦。”辛垣衍說:“先生怎么助趙抗秦啊?”魯連說:“我將使梁國、燕國都幫趙國,齊楚兩國已經幫它了。”辛垣衍說:“燕國嘛,我看是會聽從先生的;至於梁國,我就是梁國人,先生怎么能使梁國助趙呢?”魯連說:“梁國還不懂秦王稱帝的害處;如果梁國懂得了,它就必定助趙抗秦了。”
辛垣衍說:“秦王稱帝有什麼害處呢?”魯仲連說:“從前齊威王也曾倡導仁義,想率領天下諸侯去朝拜周天子。周朝既貧且弱,諸侯都不去朝周,只有齊侯去朝拜。過了一年多,周烈王駕崩,諸侯都去弔唁,齊侯後去。周朝的新君發怒了。派使臣去齊國,說:‘天子駕崩,如同天崩地裂,新天子還在草蓆上守喪,你東方的藩臣田嬰齊如果竟敢後到,那就該斬首抵罪!’齊威王勃然大怒,罵道:‘呸!你娘不過是個賤婢,你又算什麼東西!’結果惹得天下都笑話他。為什麼周烈王在世,齊威王去朝拜他,死後又罵他呢?受不了周天子那橫蠻無禮的苛求啊!他周天子本來就是這樣作威作福的,倒也並不奇怪。”
辛垣衍說:“先生豈不見那些奴僕嗎?他們上十個人跟從一個主子,難道是力量不如他、智慧也不如他?是害怕他啊!”魯連說:“這么說來,梁國對秦國來說,就像是奴僕嗎?”辛垣衍說:“是的。”魯連說:“那么,我就要使秦王烹煮梁王,把梁王剁成肉醬!”辛垣衍一臉的不高興,說:“嘻!先生也說得太過火了!先生又怎么能叫秦王烹煮梁王,把梁王剁成肉醬?”魯仲連說:“當然啊!讓我說給你聽。從前,鬼侯、鄂侯和文王,是商朝紂王的三公。鬼侯有個女兒很美,獻給紂王;紂王卻嫌她醜,便把鬼侯剁成肉醬。鄂侯忙去勸阻,極力為鬼侯辯護,紂王就把鄂侯殺掉,做成肉干。文王聽見,長嘆一聲,紂王就把他關進牖里的牢房,整整關了一百天,還想置之於死地。為什麼和他人同樣稱王稱帝,卻落到被人做成肉干剁成肉醬的地步呢?
“齊閔王將去魯國,夷維子執鞭駕車隨行,對魯國人說:‘你們打算用什麼禮節款待我們君王?’魯國人說:‘我們準備用十份太牢的盛宴款待貴國君王。’夷維子說:‘你們根據哪兒來的禮節來款待我們君王啊!我們君王是天子呀!天子巡狩天下,諸侯應當讓出自己的宮殿,交出鎖鑰,撩起衣襟,搬動几案,在堂下伺候天子用餐。等天子吃過了,才敢退下來處理朝政。’魯國人聽了這話,乾脆閉關下鎖,拒絕接待,齊閔王竟無法進入魯國。他又想去薛國,向鄒國借道。正好鄒國的國君死了,閔王想去弔唁。夷維子對鄒國的新君說:‘天子來弔喪,喪主必須移動靈柩,從坐北朝南改為坐南朝北,然後天子才朝向南方弔喪啊。’鄒國的群臣聽了,說:‘如果硬要這樣,我們寧可拔劍自刎!’結果,齊閔王不敢到鄒國去。鄒、魯兩個小國的臣子,當他們國君在世之時,無力侍奉供養;國君去世,又無力行飯含之禮,齊閔王想在他們頭上耍天子的威風,還碰了釘子,進不去。現在秦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梁也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彼此都稱王;為何只見他在長平打了一個勝仗,就嚇得要尊他為帝?這樣看來,三晉的大臣比鄒、魯兩個小國的奴僕婢妾都不如了!
“再說,秦王如果順順噹噹稱帝,他必將調換諸侯的大臣,免去他認為不賢的,換上他認為賢能的;排斥他所憎惡的,提升他所寵愛的。他又會把他的女兒和那專門挑撥離間的姬妾,充當諸侯的妃嬪,塞到梁國的後宮來,梁王還能夠安然無事嗎?而將軍閣下又還能保持以前的恩寵嗎?”
於是辛垣衍起身,拜了兩拜,感謝魯仲連,說:“起先我以為先生也很平凡,現在才知道先生真是天下的賢士!我就告辭了,今後再也不敢主張尊秦為帝了!”
秦國的將軍聽說這事,為之退軍五十里,恰好魏公子無忌奪了晉鄙的軍權,率兵救趙擊秦,秦軍就退走了。
於是平原君要封魯仲連,賜他爵位和土地,魯仲連再三辭謝,硬是不受。平原君只好擺酒大宴,酒興正濃之時,起身向前,捧上千金致謝。魯連笑說:“人們尊重天下之士,就因為他能為人家排難消災,解除紛亂,而不取任何酬報。如果要什麼酬報,那就是做買賣的商人了。我不屑做這種人。”於是辭別平原君,終身再也沒有來見。

背景說明

趙孝成王六年(前260年),秦於長平大敗趙軍,秦將白起坑殺趙卒四十餘萬,諸侯震驚。前258年,為了達到稱帝的目的,擴張疆土,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魏安釐王得到這個訊息後急忙派大將晉鄙火速馳援趙國。秦昭襄王得知魏出兵救趙,寫信恐嚇魏王,揚言誰救趙先攻擊誰。魏王收信後救趙決心發生動搖,命令晉鄙留兵於鄴(河北滋縣南;另一說是湯陰)。既擺出救趙的姿態,又不敢貿然採取行動。他還派魏將辛垣衍秘密潛入邯鄲,想通過趙相平原君趙勝說服趙孝成王一起尊秦為帝,以屈辱換和平,以解邯鄲燃眉之急。平原君在內憂外患災禍頻仍的情況下,心急如焚,束手無策,形勢岌岌可危。魯仲連主動去見新垣衍,用具體的事例作比,生動形象而又透闢地闡明了抽象的道理,指陳帝秦的弊害,終於讓“使事有職”不願會見魯仲連的新垣衍拜服,不敢復言帝秦。而“秦將聞之,為卻軍五十里。”
魯仲連,又名魯仲連子,魯連子,魯仲子和魯連,是戰國末年齊國稷下學派後期代表人物,著名的平民思想家、辯論家和卓越的社會活動家。魯仲連的生卒年月不見史籍,據錢穆先生推算是公元前305年至公元前245年。魯仲連的籍貫亦不可考,司馬遷在其《史記》中僅記為“齊人”。據後人考證,魯仲連是今天聊城市荏平縣王老鄉望魯店人。他“好奇偉倜儻之畫策,而不肯仕宦任職,好持高節”,[[1]]胸羅奇想,志節不凡,他為人排除患難、解決紛亂而一無所取。游於趙國,適秦師圍趙,魯仲連義不帝秦,面折辯者。邯鄲解圍,平原君欲封魯仲連,“辭讓者三,終不肯受”。以千金為魯仲連壽,魯仲連笑而謝之。他飄然遠舉、不受羈絏、放浪形骸的性格,為後世所傳誦。
周曇《全唐詩•春秋戰國門•魯仲連》:“昔迸燒牛發戰機,夜奔驚火走燕師。今來躍馬懷驕惰,十萬如無一撮時。”

本篇名句

“所貴於天下之士者,為人排患、釋難、解紛亂而無所取也;即有所取者,是商賈之人也。仲連不忍為也。”
對於天下人來說,最可貴的品質,是為人排患解難,卻從不索取回報。如果有所取,那就是商人的勾當,我不願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