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活動周

太陽活動周通常以太陽表面黑子數量的周期性變化來劃分,太陽活動的周期平均為11.2年。

基本信息

耀斑極大時的太陽極紫外圖像
中文名:太陽活動周
外文名:solar cycle;solar activity cycle
內容屬性:天文學專業術語
標籤分類:太陽
釋義:太陽活動強弱變化的周期,平均約為11年。

活動周期

耀斑發生時的日面黑子圖
太陽活動周期一般表現為上升期、峰值期和下降期,開始的4年左右為上升期,黑子不斷產生,越來越多,活動加劇,並達到極大;黑子數達到極大的一年,稱為太陽活動峰年或太陽活動極大年;在隨後的7年左右時間裡,黑子活動逐漸減弱,黑子也越來越少,黑子數極小的那一年,稱為太陽活動谷年或太陽活動極小年。國際上規定,從1755年起算的黑子周期為第一周,然後順序排列。1999年開始為第23周。2009年9月開始為第24周。

活動特點

耀斑發生時的太陽光球磁場圖
1996年至2009年的第23太陽活動周是最近50年來太陽活動最為劇烈的時期,2000年7月發生了有觀測以來的最大一次太陽風暴事件;而2003年10月底的太陽風暴事件(太陽耀斑、質子事件、日冕物質拋射等)不僅刷新了太陽耀斑的最大值,也是對人類技術系統影響最為廣泛和嚴重的一次。該次事件中受到影響的太空飛行器達到50多顆。
與第23周相比,第24活動周的特點表現在:一是開始晚,2010年下半年才有連續的黑子記錄,此前多次出現黑子數為零的情況;二是上升慢,黑子數水平為30左右,較以前各周明顯偏低;三是太陽活動總體水平偏低,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預報的24周太陽黑子數峰值為70左右。但由於能夠影響地球的太陽風暴受風暴強度、日-地位置關係等多種因素控制,可能發生嚴重影響地球的太陽風暴事件,但發生機率較第23周要低。

活動情況

2011年6月7日下午2點多,太陽物理學專家、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員季海生與同事監測到太陽爆發的耀斑。該耀斑達到了M2.5級,強度屬於中上等級,太陽表面噴出數十億噸粒子流等物質,形成巨大的“蘑菇雲”,幾乎覆蓋了太陽表面的一半。此次耀斑的爆發所引發的太陽風暴並未給地球造成太大的影響。太陽耀斑則是一種最劇烈的太陽活動,其壽命僅在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之間,其亮度迅速上升至極大,然後緩慢減弱,是強太陽風暴事件的重要標誌。2011年以來,太陽耀斑已經發生了好幾次,其中2月15日爆發了一次X2.2級耀斑,3月又發生“兩日連發九耀斑”,再加上此次M2.5級耀斑。如此高密度的太陽耀斑的發生預示著太陽活動越來越頻繁,正處於第24太陽活動周。按照觀測數據,新一輪太陽活動周處於快速上升期,太陽活動峰年很可能出現在2012年至2013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