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名山數天桂

天桂山位於太行山中段,河北省平山縣西部。由於它具有北方桂林的景色和獨特的名勝古蹟,1982年5月1日對外開放。
據《平山縣誌》所載,天桂山原名三門寨。明朝末期,李自成起義之後,崇禎皇帝預感江山不穩,命心腹太監林清德在天桂山以巨資修建行宮。之後,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吊死煤山(即景山),林清德便留天桂山當了道士,改行宮為青龍觀道院。
天桂山處在太行山深山之中,西距石家莊市90公里。山呈近東西走向,東西長約13華里。主峰望海峰海拔1054.1米。南北兩側均為斷崖絕壁,尤其南側與天桂山平行的燕尾溝,南北斷崖相峙,如同高牆壁壘的死胡同,又是登天桂山的必經之路。從溝底仰望天桂山,又象屏風排立。由於山體斷塊台升,流水的切割,山勢巍峨,峰巒險峻。登山需攀登1400級的盤山雲梯。人朝聖門,進道觀院內,你會發現行宮是建在由於階段性的抬升和差異風化而形成的兩級斷崖之間盤山平台上。平台最寬處不過十幾米,窄處僅能容單人通過,實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易守難攻之勢。
這裡冬暖夏涼,氣候宜人。尤其夏季,從燕尾溝東口進溝的溫熱氣流,到處遇阻上升,冷凝形成地形雨,所以天桂山降雨多,山間林木繁茂,蔚然深秀,風景瑰麗。春天,漫山披綠,白花爭艷。夏屬,雲霧繚繞,草木蔥鬱。深秋,層林盡染,紅葉映日。隆冬,銀裝素裹,銀色世界。
天桂山峰奇石怪,洞奧泉清。由寒武紀各種灰岩構成的山體岩層近於水平,但因它屬斷塊山,在地下水和地表水長期的溶蝕和侵蝕切割下,形成了高達二、三十米的石柱。有的如筍,有的似劍。山上怪石造型惟妙惟肖。在山崖間還一線排列著數個石灰岩溶洞,其中白毛仙姑(原稱三眼洞)。電影《白毛女》就曾在此拍過鏡頭。另外洞口有鐘乳石造型酷似獅、象、豬腦袋而得名的三畜洞,也很逗人。青龍泉、金蟬泉、槐樹泉等三泉,泉水清澈,晶瑩見底。道觀內的明珠井可供上百人飲用。這些自然勝景構成了“北方桂林”的景色。其實,天桂山風光和桂林山水同為岩溶地貌。它是地下和地表水對碳酸鹽類岩石溶蝕雕塑的產物。不同的是天桂山地處中溫帶的太行山區,按現在該地的氣候條件,岩溶地貌發育的速度是緩慢的,不會形成石柱和大型溶洞。但在幾百甚至幾千萬年前的第三紀時期,華北氣候比現在要溫暖濕潤,天桂山奇峰異洞是第三紀時期,大自然給我們留下的“禮品”。
天桂山不僅有奇秀的自然景色引人入勝,而且還有獨特的 道廟令人回味。主殿真武殿(已毀)是仿北京故宮太和殿樣式建造。殿內供奉的是崇禎六尺高的銅鑄坐像。主殿東側為寵臣王承恩廟,西側是武將李相成廟。殿前的雲集台上原有崇禎的文武大臣朝拜塑像。再西還有御花園等。殿宇布局與北京故宮相仿。這在全國也是獨一無二的。可惜山上的古建築和古樹多數已經毀壞。為發展旅遊事業,有關部門正在逐步復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