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跑步

太空跑步

太空跑步,是航天員在太空進行的跑步訓練。2016年11月,執行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行任務的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實現了太空跑步訓練。中國人之前沒有在太空跑過步,這是第一次。

基本信息

跑步方法

太空跑步太空跑步
航天員景海鵬陳冬進行跑步鍛鍊時,跑台上設計了束縛系統。跑台鍛鍊都是按照方案來做的。

剛開始在太空跑步的時候,都跑不起來。航天員對解決問題有好奇心,就是不信跑不起來。直到第三天,景海鵬跑起來了,還一下子跑了一小時,地面工作人員對他們的要求是半小時。當時他很興奮,還專門申請和地面通話,把這個喜訊告訴大家。

訓練原因

在太空中,人身體的骨骼、肌肉都會發生一定變化。脊柱的肌肉一放鬆,人的自然身高會增加,這對脊柱穩定性有影響。企鵝服是一種對失重狀態下身體的物理防護,相當於把失去的重力加上。因為是從身體縱軸加負荷,走起路來有點像企鵝。運動可以幫助航天員對抗失重帶來的影響。比如血容量下降,通過鍛鍊提升血容量;肌肉萎縮,通過運動鍛鍊肌肉。

影響因素

航天員在太空最初跑不起來,是姿態控制的問題,對於剛到太空的人來說,姿態適應需要時間。一些地面上的高難度動作,在天上就很容易完成了,像翻跟頭、漂浮等。天上跟地面不一樣,平常不怎么用的肌肉,現在成了關鍵的肌肉了。比如,上臂的力量比在地面上更重要。在地面上站或坐,人們都說“下盤要穩”,而在天上更多用到上肢,移動位置都要用手扒著過去。這些肌肉都需要加強鍛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