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橋

太極橋

太極橋位於騰衝縣城西南角的騰越鎮天成社區太極小區,距縣城1公里余,地處大盈江瀑布岩頭之上。

基本信息

太極橋介紹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城西南郊松園王姓設織機,鑿瀑布頂巨石欲引水力,石被鑿開,出現肖似“太極”圖樣的石紋,鄉人以為破壞了騰衝的風水,一時輿論譁然。經時任雲南軍都督府協都督張文光和地方鄉紳的共議,由王姓出資建石橋於巨石上,取名“太極橋”,以鎮風水。1984年騰衝縣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5年保山市人民政府將其公布為第一批市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太極橋為雙孔懸臂式平板石橋,呈南北跨向,河兩岸均以火山石砌築,橋基上部以長條石疊築,使之前伸呈“懸臂式”支撐。兩孔之間的橋墩以踞河心的天然巨石為基礎建成,墩梭形,高1.67米。墩兩側亦如南北橋基之建構,共承橋身,兩端有石雕龜蛇,首東尾西。墩將橋分為二段,南北對稱,單孔跨徑5.25米。橋面以石條直鋪,長約3米,兩邊建有石板護欄。北段東側護欄外面鐫“中流”二字與太極圖,題款“癸丑年秋九月”,落款“騰衝各界同建”。橋墩平台中間建方形石亭,名“觀瀑亭”。亭高4.83米,寬3.44米,四角以方形石柱支撐。頂為覆斗狀,四角置斗拱,仿木結構,頂內嵌太極圖。亭西外側刻“觀瀑”二字,楷書。亭東立一碑,面東,寬0.80米,高0.88米,厚0.15米,碑文為“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九月,滇西都督大理提督張紹三文光創建。李根源題記”,隸書陰刻。東面橋墩以石欄圍之,人可駐足。

周圍環境

橋下驚濤洶湧,大盈江水從百尺斷崖飛流而下,形如銀河倒瀉,雪花飛落;聲若萬馬馳驟,雷霆轟鳴,為騰衝古十二景之一,稱“龍洞垂簾”。太極橋、瀑布與南端的龍光台互為輝映,蔚為大觀,為騰衝城郊第一勝境,著名旅遊景點。
該橋造型精巧別致,堅固秀美,仿懸臂竹、木橋形式,亭仿木結構。歷經數次強烈地震,仍堅固如初,橋建於瀑布之上,與環境高度和諧,頗具藝術性,堪稱建築藝術中之精品。
東至橋邊外延10米;南至耕地;西至疊水池;北至仙樂觀地皮為保護範圍。保護範圍外延10米為建設控制地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