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一章

太極一章

太極一章為跆拳道里的品勢,總分為八章。太極一章代表了太極八卦中【乾】的意思,因為【乾】是宇宙萬物的根源,所以太極一章也是跆拳道品勢的根本。在跆拳道中所稱的【太極】,與中國《易經》中的“太極八卦”基本一致,它表示了宇宙哲學的基本道理。跆拳道中的“型”也即“品勢”以次為根據將太極的意念形態編入每一動作中,在其進行線中也選擇了意味著宇宙根本的陰陽八卦線。套路中的攻擊與防守、前進與後退、速度的緩急、剛與柔等等均靈活運用了變化豐富的宇宙太極原理。

基本信息

基本步伐

太極一章太極一章
1、並步(立正)MOA-SEOGI
雙腳內側完全併攏。
2、平行步(準備)NARANHI-SEOGI
雙腳平行開立(以開左腳為主),左右腳距離為一腳掌寬度。
3、前行步AP-SEOGI
前腳腳尖指向正前方,後腳向外約20度左右(15~30間);前後腳寬度為一腳掌距離(以自身腳掌大小為標準量度,下同),左右腳寬度為一立掌,雙腿自然伸直。
4、馬步JOONCHOM-SEOGI
左右腳平行相對,左右腳間距離為兩腳掌寬度,下蹲以雙膝尖與雙腳尖對準平齊為標準。
5、弓步AP-KU-BI
前腳腳尖指向正前方,後腳向外約20度左右(15~30間);前後腳寬度為三腳掌距離,左右腳寬度為一拳距離。前腿曲度為膝尖與腳尖平齊,後腿自然伸直。
6、三七步DWIT-KU-BI
雙腳方向為90度,前後腳之間距離為一腳掌半的寬度,後腿(重心腳)下蹲與馬步相同,前腿以膝蓋與足跟垂直為準。
7、虎步BEOM-SEOGI
左右腳距離為一立掌寬度,前後腳寬度最大為一立掌,前腳跟抬起,前腳掌完全貼地,後腿曲度與馬步同。且前腳不用力,身體重量由後腳支撐。
8、交叉步OREUN-KU-BI
雙腿交叉後,一腳全著地,另一腳前腳掌著地,雙腳方向約為90度。雙腿下蹲,雙膝間寬度為一拳距離。
9、獨立步OREUN-HAKDARI
支撐腿微曲,另一腿提起,腳自然勾直貼於支撐腿膝關節位。

動作分解

太極一章演武線圖太極一章演武線圖
準備姿勢:站於A方向位置(見太極一章演武線圖,以下文中字母,均參見相應的演武線圖),兩腳與肩同寬,自然站立,兩手握拳屈臂於腹前,拳心向內,眼睛平視前方。
1.左轉身體,左腳向B方向(簡稱B,以下同)成左前探步(前行步),左臂下截(防左下段),右拳回收腰側。
2.右腳向B邁進一步成右前探步,右拳前沖拳(攻擊中段),左拳收回腰側。
3.身體右轉180度,右腳向H邁進一步成右前探步,右臂下截(防右下段)。
4.左腳向H邁進一步成左前探步,左拳前沖拳(攻擊中段)。
5.身體左傳90度,左腳向E邁進成左弓步,左拳屈肘下截(防左下段),右拳後收腰側。
6.兩腳不動,右拳前沖拳(攻中段),左拳後收腰側。
7.左腳不動,右腳向G移步成右前探步,身體右轉,左臂外格(防左中段),拳心向上,右拳後收腰側。
8.左腳向G邁進一步成左前探步,右拳前沖拳(攻中段),左拳後收腰側。
9.身體向C轉180度,左腳向C邁進一步成左前探步,右臂屈肘向里格擋左拳前沖拳(防中段)。
10.右腳向C邁進成左弓步,左拳前沖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側。
11.以左腳為軸,身體右轉,左腳向E移步成右弓步,右臂屈肘上抬至左肩,然後向下截拳(防右下段),左拳回收腰側。
12.兩腳不動,左拳前沖拳(攻中段),右拳回收腰側。
13.身體左轉,左腳向D移步成左前探步,左臂屈肘上架(防左上段),置於額前,拳心朝外。
14.上提重心,左腳跟稍提,右腳前踢,兩臂下截,置於體側:右腿下落成右前探步,右拳前沖拳(攻中段)左拳回收腰側。
15.以左腳為軸,身體右後轉,右腳向F移步成右前探步,右臂屈肘上架(防右上段),置於額前,拳心朝外。
16.上提重心,右腳跟稍提,左腳前踢,兩臂下截,置於體側。左腿下落成左前探步,左拳前沖拳(防中段),右拳回收腰側。
17.以右腳為軸,身體右轉,左腳向A移步成左弓步,左臂屈肘上抬至右肩,然後向下截拳(防左下段),右拳回收腰側。
18.右腳向A邁進一步成右弓步,右拳前沖拳(攻中段)並發聲,左拳回收腰側。
(收勢)以右腳為軸,身體左後轉,左腳向後撤與右腳平行,兩手握拳屈臂於腹前成準備姿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