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寨救助基地

是指在四川省渠縣縣城外一個偏僻山村“太平寨”上,有一處由麻風病院改建而成的救助站基地,附近村民控訴,生活在那裡的 “被救助”的智障人員和其他流浪者不僅被強迫為基地和周圍農民勞動,甚至還可能被“販賣”到外地去勞動,而該基地負責人還被指與曾令全的“殘疾人自強隊”之間也有“用工合作”。但這究竟是否該負責人的個人行為,尚無法獲得證實。

簡介

在渠縣縣城外一個偏僻山村“太平寨”上,有一處由麻風病院改建而成的救助站基地,附近村民控訴,生活在那裡的“被救助”的智障人員和其他流浪者不僅被強迫為基地和周圍農民勞動,甚至還可能被“販賣”到外地去勞動,而該基地負責人還被指與曾令全的“殘疾人自強隊”之間也有“用工合作”。但這究竟是否該負責人的個人行為,尚無法獲得證實。
2010年12月20日在太平寨救助基地看到,目前該基地只剩一個被喚作“5號”的少年,在救助基地養豬養牛,他用以果腹的是一堆用來燒作“豬食”的蘿蔔;住的是陰冷破敗、環繞著小便槽的地下室,裡面只在水泥墩上放了一張破舊的單人床墊。
渠縣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吳濤2010年12月20日晚表示,紀檢部門昨日已對該救助基地負責人楊軍義展開調查。

調查

智障者已被偷偷轉移
太平寨救助基地位於水口鄉坪花村3組,距離渠縣縣城約40公里,因山路崎嶇,驅車前往至少一個多小時。早報記者昨日在太平寨時了解到,這裡不僅地處偏遠,更是地勢險要――東、南、北三面均為高20-60米的懸崖絕壁,西面有一條3米高680米長的石牆。
1977年渠縣在這裡設立了麻風病醫院,在周圍築起了丈余高的石頭圍牆。據附近村民介紹,隨著麻風病人或死或愈,麻風病院開始漸漸喪失功能,2000年被當時的渠縣收容遣送站租用為收容教育基地。2003年收容制度廢除之後,這裡曾經一度停用,但不久後又改為渠縣救助安置基地。
該“救助基地”占地130-140畝,除了新建的一棟依山而建帶地下室的二層樓外,後面便是幾間以前的麻風病房,已經非常老舊,如今被用來養豬、養牛等,餘下的便是菜地、果園、農田等,不遠處便是懸崖。
令人奇怪的是,昨天早報記者等一行人趕赴現場時,該救助基地以前掛的牌子已經不見。村民反映約半個月前這裡還收留了五六個“流浪者”、乞丐、智障者等人,但如今只留下一個被喚作“5號”的少年。
隨後,渠江縣委宣傳部新聞科科長吳濤向早報記者證實,這裡的確是該縣救助站的一個基地,最近被“解救”的智障工都被民政部門安置在其他地方。對於是否有轉移此前的人員一說,他表示並不知情,只是聲稱“被救助者”流動性很強,不能強制限定他們的行蹤。
神秘的“休閒農莊”
“我們這裡環境還不錯吧?”吳濤向早報記者說,被收留者送到此地之後,願意的就在附近的果園、菜地里自給自足,不願意幹活的也不勉強。
環顧四周,這裡環境的確不錯,二層的樓房裡分有9間客房――5個標間、4個單間,基本都帶有獨立的衛生間;另外一側相連的平房中設有廚房和餐廳,可供50人進餐。
但穿過餐廳便有一些明顯不考究的水泥樓梯通往地下,那裡陰暗的水泥地下室才是“智障工”們的住所。而在樓上的標間裡,至今還貼有一份關於“太平寨桃花農莊”的簡介,簡介中所介紹的毫無疑問就是這棟兩層建築。在這份標註為2003年5月1日的簡介以及“客房物資清單”里,這裡是一個遊客休閒、度假、避暑、觀光、娛樂的“最佳去處”,絲毫沒有救助基地的影子。
據當地居民介紹,此前救助基地是後面的“麻風病房”,2002年這裡開始修建,2003年要“搞一個山莊”。至於這個“山莊”的所有人是誰、由誰經營、經營收入歸誰、現在還是否營業等問題,基地“管家”李明華均表示不知情。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樓上還是樓下,甚至該“基地”建築的院前,都設有一些自動麻將桌。在記者問起時,該縣相關人員表示,這是“基地”的娛樂設施。
住地下室吃蘿蔔的“5號”
儘管樓上的房間空著,有乾淨的床單和棉被,有獨立的衛生間,但在這裡駐守了5年之久的“5號”卻不能使用。他只能睡在地下二樓的一個倉庫隔間裡。每個隔間裡設有一個水泥墩子,墩子上擺著破得露出彈簧的床墊,上面只有一床毯子;房間內部牆角是一圈小便槽,直接通向室外。據村民介紹,這已經算是整理過的了,有時就只是就著稻草鋪一床薄薄的破舊床褥;不少人的房間連門都沒有。“5號”的房門是道鐵柵欄,上面掛著一張破布,被寒風吹動著。
“5號”是個約十幾歲的少年,不知道自己的名字,也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現場的管理者就呼喚他們的編號。長此下去,“2號”、“5號”等便成了他們的名字。
昨天中午,基地“管家”李明華在樓上的廚房吃飯。“5號”就躲在地下一樓的另一間廚房裡。一進去就會明顯覺得空氣比樓上污濁,廚房裡骯髒的大鍋里正在煮著一鍋帶葉蘿蔔。“是給豬吃的。”“5號”說。“那你自己吃什麼呢?”當早報記者問到時,“5號”指了指旁邊的一堆生蘿蔔。“他們不給你飯吃么?”面對這個問題,“5號”居然回答“不曉得”。
“5號”在這裡養豬、養牛,看上去比較乖巧,額頭有道傷疤,問他也說不清從何而來。
圍在一樓平台的鄰居說,平時從這裡看下去,在地下二樓的天井裡,那些“智障人”像動物園裡被圍觀的動物一樣。
智障工遭“打罵奴役”
在早報記者前往太平寨救助基地採訪的過程中,不少當地村民都圍上來“控訴”基地的罪行。據介紹,管理者常常牽著狼狗、帶著警棍威脅“被救助人員”強行勞動,不僅“基地”內的100餘畝農地、果園、菜地需要智障工種植,還要在後面的麻風病房養豬牛羊等牲口。“平時還要四處為周圍農民打穀子,或者是砌房子時去幫忙。”坪花村3組村民王某表示,“之前,楊軍義還帶著十多名智障工去附近鎮上的磚窯廠打工,長達兩年之久。”
楊軍義是渠縣救助站護送股股長,太平寨救助基地負責人。
有村民反映,由於經常看到有人將“被救助者”帶進帶出,他們懷疑這個救助站與曾令全的殘疾人自強隊一樣,也有“販賣”智障工去外地工作的嫌疑。
“平時在外面經常看到管理者打他們,板凳扁擔隨手抄起來就打。”有村民表示,基地如果有人逃跑,被抓住後更是會受到嚴刑拷打。而“奴工”們因為吃不飽,沒有油水,外出勞動時曾經偷吃豆腐生肉。據傳,四五個月前,就有一個叫“3號”的智障老人因為偷吃生肉發病死去。
李明華表示,他來這裡有五六年了,幫著楊軍義“管理”基地,但是否有人被打、是否有“奴工”輸出等問題,他都表示不清楚。
疑與曾令全有合作

據了解,從2003年設立救助基地以來,楊軍義便是負責人。但據傳2006年,由於楊軍義在太平寨基地內搞“休閒農莊”,曾經引發一樁命案。此後,楊軍義開始將“救助基地”“轉包”給別人,管理這裡的“被救助者”,打理果園、養殖場等,承包價每年2萬餘元。“這些錢都進了楊軍義私人荷包。”
除了經營“基地”外,有知情人士稱近日在曾令全的“殘疾人自強隊”曾發現一張楊軍義與曾令全之前簽訂的“用工契約”,楊軍義曾經向曾令全“買”智障工人。
渠縣救助站站長劉定明昨天在電話中對早報記者表示,他的確見過別人出示給他的相關契約,但楊軍義個人所為他並不清楚,隨後借稱“很忙”掛斷了電話。
但昨天下午,該站另一位負責人表示:“救助站與曾令全之間只可能有矛盾,不可能有合作。”據介紹,在2002年左右,該救助站曾經在街上“解救”過流浪者,但當時該流浪者其實是“跟著曾令全的”。對於“用工協定”一說,他解釋道,2006年,救助站已經沒有強制遣送的執法權,但同樣是為了從曾令全那裡“解救”智障者,由於曾令全收留智障乞丐時曾經付給別人幾百塊,所以當時帶走了3人,就協定付給他1000元。“事實上最後並沒有付。”該負責人稱。
對於民政系統內部與曾令全之間有無利益關係,相關政府部門在救助站和曾令全“自強隊”的監管中是否缺位,該縣公安局政委李森表示,目前該縣仍在對曾令全進行調查,尚未深入相關部門的後續調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