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堂

太平堂

太平堂位於廣東省中山市石岐區街道太平路高家基6號(高家基國小旁),建於民國17年(1928年)。該堂是由香港先施、永安兩公司基督教徒郭樂、郭泉、馬永燦、馬應彪、歐亮等捐資興建,為仿哥德式教堂建築,面積約500平方米。於1984年復堂,現為中山市基督教會總堂。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太平堂原貌太平堂原貌
中山市基督教會太平堂解放前屬中華基督教會,原名“香山長老自理會”,屬下有良都第一支會,隆都第二支會,是華僑馬應彪馬永燦郭樂郭泉歐亮歐昭歐彬等籌資開辦的,當時為擺脫外國差會的控制,稱為“香山長老自理會”。

1905年,先由郭泉、馬永燦為代表以“受福堂”名義在石岐西門外花王巷購地建堂。1906年教堂落成,堂內附設“廣智國民學校”、“培根幼稚園”,並設董事會管理,董事部門是由香港發起人擔任,稱為“駐港董事會”,其餘是由石岐信徒代表擔任,由孫智興、歐鏡波、容子榮和阮勝康等組成。1918年開沙涌禮拜堂(良都堂),稱為“香山長老自理會”良都第一支會,附設歐亮學校。1920年在沙溪圩建堂,稱為“香山長老自理會”隆都第二支會,附設平民學校。各堂籌建時,均由郭泉、馬永燦親自設計、籌款,並聘請香港建築商承建。良都、隆都兩支堂落成時,還發柬邀請各地教會人士觀禮。當時因國內缺傳道人,駐港董事會與香港道濟會堂(今香港中華基督教會合一堂)洽商,由該堂派孫智興執事到石岐為傳道,併兼任廣智國民學校校長。施聖餐及水禮,由道濟會堂牧師兼任。1907年孫智興辭職,施雪坡繼任。

1915年,駐香港董事認為香山缺女子學校,由馬應彪、馬永燦以“馬合德堂”名義購高家基高氏大屋,開辦“世光女子高等學校”。

1922年,信徒及學生人數增加,花王巷房舍狹窄,難以開展福傳工作。馬應彪、郭泉在石岐商會以“大光堂”名義投標購得高家基地段籌建新堂。1928年新堂落成,建築費共耗銀洋5萬多元,是中山基督教最大的教堂,前座為禮拜堂,后座為廣智學校校舍(即現高家基國小),花王巷舊堂暫借給石岐衷光瞽目院使用。廣智學校遷到高家基與世光校舍相連。兩校董事經費來源相同,於是合併為世光、廣智學校,是太平堂附設學校。抗日戰爭石岐淪陷時,汪偽政權陰謀接管,以莫須有罪名將程佐朝校長逮捕殘暴迫害。因得衷光瞽目院德籍女教士符烈節、冼愛華以校董名義向日偽交涉獲釋,汪偽政權仍指責學校有兩校名,學校被迫取消廣智校名,改稱世光國小(即現高家基國小)。解放後,學校為人民政府接管,繼續辦學。

在上世紀50年代後的各種政治運動中,宗教活動場所也停止宗教活動。石岐太平堂也不例外,教堂被工廠、單位占用。直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國家撥亂反正,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980年秋,石岐太平堂恢復宗教活動,從此稱為“中山市基督教會石岐太平堂”,由李護法為主任牧師,麥敏英為女傳道。1995年3月,李護法牧師安息主懷,由樊宏恩為主任牧師,還有盧竹榮牧師、麥敏英傳道。1999年,樊宏恩牧師調去員峰堂任主任牧師。至此之後由樊巧兒出任牧師,並有馮鑾牧師、劉日明宣教師、陳永秋宣教師、池雄華宣教師協助傳道。

建築

太平堂內部結構太平堂內部結構
石岐太平堂為中西合璧建築,分主堂和副堂,總建築面積為586平方米。主堂於1928年建成,採用仿哥德式教堂建築風格,分上下兩層,一次可容納400多人聚會,是當時中山最大的禮拜堂。

聚會時坐的條凳全部用實木造成,堅實耐用,一直使用至今。副堂於1987年由旅港信徒歐炳光(香港合一堂執事會主席、先施公司副監督)捐款建成,為民間普通鋼筋水泥混合二層建築,為紀念“香山長老自理會”創辦人之一——歐亮(歐炳光的父親)執事而命名為“歐亮樓”。

歷任傳道牧師

太平堂董、執事十分著重培養傳道人,早期有馮永農、李煜棠、楊伯思和葉景桑等4人,是老一輩傳道人;後期有李貞明、鄭勉余、李護法和盧竹榮等。

歷任太平堂傳道牧師有孫智興、施雪坡、周潤森、劉德祥、方奕德、石漢章、吳日如、劉尚志、王世民、謝恩賜、曹恩保、李沃宸、李卓存、蔡健行、吳鴻新、周博文和李護法。女傳道有蘇文基、李健磐、蔡健華和陳惠英等。

公益事業

太平堂數十年來,熱心公益事業,關心民眾疾苦。解放前教堂曾創辦世光女子高等學校,為提高國民文化素質作出努力。同時,還開設婦女職業班,招收婦女學習裁剪、車衣、刺繡編織等工藝,使婦女有技術謀生,得到社會好評。解放後,特別是改革開放後,教會積極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1990年在李護法牧師的倡導下,創辦了世光託兒所和世光託兒分所,入託兒童近500人,困難職工的幼童更是優先入托。託兒所的工作人員絕大部分是太平堂的弟兄姐妹,他們不收受禮物,不接受贊助費,憑著愛心和熱心,執著周到地服務,贏得社會各界好評。世光託兒所第一位負責人是陳偉文(李護法牧師的妻子),陳偉文退休後,李間想牧師接任。1999年後,世光託兒所搬遷到康樂花園,聘任幼師畢業的專職教師為負責人。該堂信徒陳華興是員峰人,人稱“九叔”,是位醫術醫德甚佳的民間醫生,幾十年熱心為民眾治病防病,施醫贈藥,深受民眾愛戴尊敬,曾被選為市人大代表。信徒唐啟恩,在自來水廠任工程師,多次被評為中山縣、佛山市勞動模範和國家環境保護先進工作者。

對外交流

石岐太平堂地處市中心位置、交通方便,前來參觀訪問學習的各界人士為各堂之首。特別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李護法牧師主持堂務工作時期,英國美國德國法國荷蘭韓國印尼新加坡香港澳門台灣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宗教人士、學者、醫生、職員和學生等幾千人次先後參觀訪問了太平堂。他們通過對太平堂的參觀訪問,了解國家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貫徹實施,加深與宗教職業人員的感情和溝通。不少境外人士是多次到太平堂參觀學習的,他們認為太平堂有一種魅力。

1991年2月9日,國務院宗教局局長任務之一行在省宗教局王世明副局長陪同下,在太平堂親切接見李護法牧師和盧竹榮牧師,勉勵他們發揚成績,按照“三自原則”和“三互”辦好教會,為兩個文明建設貢獻力量。1992年3月,前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基督教兩會主席、會長丁光訓一行六人到太平堂視察教會工作,接見了前堂主任牧師、市基督教兩會領導李護法牧師、盧竹榮牧師、樊宏恩牧師及全體同工,李護法主任牧師親自匯報中山市基督教會堅持“三自原則”辦教會,堅持“三互”(互不隸屬、互不干涉、互相尊重)接待來訪,堅持每周定時學習,堅持選送青年信徒學習、培養接班人等情況,受到丁光訓會長一行的好評和讚賞。全國三自會副主席羅冠宗、省三自會領導梁福寰、范秀遠等人也曾到太平堂巡視,接見全體教牧同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